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溜彎」原是青樓暗語

「溜彎」原是青樓暗語

現代人講究科學養生,說的是「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晚飯後,外出散散步,活動活動,有利於消化與吸引,有養身健體之功。而對外出散步,有人也稱之為「溜彎」,不僅是口語中有這樣的叫法,即使是文學作品中,也常常會這樣描寫——「萬般無奈, 唐明德 就默默無聲地獨自一個人到村外蹓彎兒( 浩然《浮雲》)。」「 顧大嫂 ,出去溜彎去啦。(京劇《獵虎記》)。」

其實,「溜彎」一詞,最早是風塵場所的暗語。清朝北京的八大胡同,就是當時有名的「特區」,是男人們的幸福港灣。因為集中經營,規模、檔次與生意都各有不同,也是分個三六九等的。高級的消費場所,是很容易吸引客人的,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而有些低檔次的小單位就不同了,一是名氣不大,二是從業者色藝不佳,所以,很難招攬到出手闊綽的顧客,於是,老鴇子就想到了個好主意——「溜彎」。

所謂「溜彎」,是指低檔次場所的經營者,在春、夏、秋三季的傍晚,特別是夏天的傍晚5點多鐘後,大家用飯之後,由窯頭、夥計領著一個院里的八九個姑娘到大街上遛達。她們的出行,並不像出操,不用排著整齊的隊伍,而是零零亂亂的、東扭西晃的。

她們一會在北市場遛遛,招搖過市,專門吸引市場里的生意人,其實,就是走秀廣告。然後再到老北站廣場遛一圈,作用如上。

遛彎的時間大約持續一個鐘頭。溜達一圈返回工作單位後,都花枝招展地坐在自己小板凳上,等待客人來臨,從而開始晚班營業(叫「燈花」開始了)。

只是,後來,這一特殊行業被剷除後,溜彎一詞才被人所普遍使用。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黃說史 的精彩文章:

刀斬大清僧王的16歲少年本可不死,8年後卻因一句酒話慘遭凌遲
二戰醜聞:日軍士兵去慰安所竟遇到自己戀人,殺死對方後剖腹自殺

TAG:老黃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