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日本版SpaceX發射失敗,升空 4 秒後墜地爆炸!

日本版SpaceX發射失敗,升空 4 秒後墜地爆炸!

上周六凌晨,日本 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 公司的 MOMO-2 號火箭從北海道發射時慘遭失敗,在升空 4 秒後墜地並引發爆炸。這也讓這家本有希望戴上「日本版 SpaceX」桂冠的公司再次折戟沉沙。

所幸的是,所有人員都在發射架 600 米外的發射中心裡,所以這起事故中無人傷亡,發射場也沒有受到嚴重損毀。不過,對 Interstellar 公司創始人堀江貴文(Takafumi Horie)和整個團隊來說,這次失敗所帶來的打擊相當沉重。

崛江貴文告訴記者:「我們從未有過這樣的失敗。我們在思考能為未來的發射做些什麼。」公司總裁稻川孝宏表示,「目前來看火箭的引擎有些問題,不過未來我們會不斷地去發射試驗的。」

圖丨堀江貴文(右)

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 公司成立於 2003 年,其創始人堀江貴文也是經歷傳奇,曾被判證券詐騙,並在 2014 年被《金融時報》冠以「日本的老頑童」稱號。而這次發射的 MOMO-2 號火箭可以算是火箭中的「迷你一族」,長不過 10 米左右,直徑 50 厘米,重量僅為 1 噸多一點,原本是計劃飛到 100 公里以上的高空。

而實際上,這也不是 Interstellar 所遭遇的首次失敗,就像馬斯克的 SpaceX 一樣,Interstellar 在 2017 年七月份第一次發射 MOMO 1 號時就沒能成功,火箭在半空中失去控制,測算飛到了 20 公里的高空。

據了解,那一次的發射只花費了大約 44 萬美元,即便是這一次的 MOMO-2 號,也不過花費了 2800 萬日元(約 167 萬人民幣),而且還都是從網上眾籌而來。這是什麼概念?日本官方的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平均每次小型發射要花費 180 萬到 270 萬美元。

一直以來,日本火箭研發工作都是由 JAXA 所主導,所以此次由民間獨立研發的火箭發射備受關注。

除了 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 之外,還有一家有意進軍太空行業的公司不得不提,那就是我們十分熟悉卻又意想不到的相機行業巨頭——佳能。

去年 8 月 9 日,佳能電子與 IHI AEROSPACE、清水建設、日本政策投資銀行共同投入約 1 億日元成立小型火箭發射公司,建設、運營自家的火箭發射場,並計劃在 2021 年之前,用自己的火箭為客戶發射衛星。

相較於目前傳統發射商動輒上億美元的發射報價和 SpaceX 之類民營公司幾千萬美元的高價,佳能有志打造的的民營火箭將會把價格控制在 10 億日元(不到 1000 萬美元)之內。

實際上,就像 NASA 之於馬斯克一樣,佳能的「大膽冒進」也並非盲目之舉。早在 2016 年,佳能就協助過 JAXA 打造過一款火箭,但與傳統的 H 系列火箭不同,這款名為 SS520 的迷你火箭甚至還要小於 Epsilon 火箭,全長僅有 9.54 米、重 2.6 噸、直徑 0.5 米,是二段式探空火箭的三段式改型,堪稱全球最小之一。

圖丨SS520火箭

不過,看似簡單的 SS520 進展也不是十分順利,在去年 1 月 15 日於日本鹿兒島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進行的首次發射就在升空僅僅 20 秒後失去了對火箭的消息,任務宣告失敗。

當時,火箭上搭載了東京大學開發的 3 公斤重的、用作地面拍攝和數據傳輸的微小型衛星「TRICOM1」,本計劃是在升空 7 分 30 秒之後進入 200 公里高度的軌道。但無奈最後還是與火箭一同墜海。

直到今年 2 月 3 日,SS520 才迎來了首次發射成功,依舊將東京大學研製的微小型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從 SS520 的案例我們可以發現,利用民用零組件建造廉價火箭以滿足全球日漸增多的微小衛星發射需求已經被日本玩到了極致。而從結果來看,也的確出乎預料,SS520 機體製造和發射費用合計約 5 億日元(不到 500 萬美元)。

而至於佳能,他們的想法基本還是沿襲 SS520 的路徑。佳能電子已經開始將原有技術團隊與火箭團隊整合,目的是將在數碼相機等領域積累的精密零件技術應用到火箭領域,以實現全箭尤其是動力控制系統的輕量化。佳能電子還提供火箭各級分離和姿控的系統。而燃料噴射裝置等主體部分由曾隸屬於日產宇宙航空部的 IHI AEROSPACE 負責開發。

當然,除了 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 和佳能之外,其它日本民間創業公司也在湧現。由來自東京大學的人員等設立的初創企業 Axelspace 正在開發廉價的微小型衛星。曾參與谷歌 Lunar XPrize 大賽的 ispace 也進展順利,完成了近億美元融資,計劃在 2020 年底前實現探測器月球登陸。

圖丨ispace路線圖

可以說,受到國際上的影響,民營企業也越來越多地參與到日本由政府和 JAXA 主導的航天事業中。而且在法律方面,日本也在打造有利的環境,於去年 11 月通過了「宇宙活動法」,對民營企業的太空開發做出了規定。

雖然短期來看,無論是運載火箭亦或探測方面都還要仰賴 JAXA 未來的 H2A 和 H3 火箭,但民營企業的進入將會為日本的太空領域注入活力,增強日本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DNF:十周年活動工作室成最大受益者?32開起號領獎僅1天就86級
馬斯克在SpaceX園區的神秘學校,是富人的狂歡還是教育模式的藍圖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