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藥椿根皮的臨床生用與制用

中藥椿根皮的臨床生用與制用

椿根皮為苦木科落葉喬木臭椿及楝科落葉喬木植物香椿樹的根皮。春夏季採收,晒乾貯存。主產於浙江、江蘇等地。有清熱燥濕、澀腸止瀉、固經止血作用,主治久瀉,久痢,崩漏,白濁,白帶,癬瘡等。

飲片可分生葯、炒葯兩種:生藥味苦澀,性寒,以清熱燥濕力勝,多用於白帶,白濁,癬瘡;炒藥味苦澀,性寒偏平和,以澀腸止瀉、固經止血力強,多用於久瀉,久痢,崩漏等。

【加工炮製】

生葯(生椿根皮):將原葯颳去粗皮,清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晒乾即得;炒葯(炒椿根皮):先將麩皮撒入鍋內,炒熱至煙起時,取凈生椿根皮片倒入,拌炒至焦黃色,取出,篩去麩皮即成。

【臨床應用】

生葯

1.白帶:常與黃柏、白茯苓、白芷等同用,能增強清濕熱、止帶下作用,可用於濕熱下注,帶脈損傷,白帶綿下,色黃質稠。若赤白帶下,赤多白少,則常與當歸、白芍藥、黃柏、熟地黃等同用,具有益血和血、清熱止帶作用,如愈帶丸。

2.白濁:常與萆薢、白茯苓等同用,能增強祛濕止濁作用,可用於濕熱內蘊,脾腎受傷,小便混濁,白如泔漿。

3.癬瘡:本品單味煎湯外洗,可用於皮膚癬瘡。

炒葯

1.久瀉:常與黃連、乾薑、白朮等同用,能增強燥濕和脾、澀腸止瀉作用,可用於脾胃受傷,大腸虛滑,泄瀉日久不愈。

2.久痢:常與訶黎勒、丁香等同用,具有散寒祛濕、澀腸止痢作用,可用於痢疾日久不愈,腸胃損傷,如訶黎勒丸。

3.崩漏:常與海螵蛸、茜草根、棕櫚炭等同用,能增強固經止血作用,可用於沖任損傷,崩中漏下。若肝鬱化火,沖任夾熱,心胸煩熱,崩漏血色深紅,則宜用生葯,並常與黃芩、黃柏、龜板、白芍藥等同用,具有清熱養陰、固經止血作用,如固經丸。

【處方用名】

用生葯寫椿根皮、椿白皮、生椿根;用炒葯寫炒樁根皮、炒樁白皮。

【用量】

生葯、炒葯基本相同,一般6~12克,外用適量。

【參考】

椿樹皮含脂肪油(為軟脂酸、硬脂酸及油酸的甘油脂)、蠟醇、植物甾醇、轉化糖、結晶性苦味質、鞣質、皂甙及一種羥基香豆素甙類等。根及樹榦含苦木素。

溫馨提示:本文僅作學術交流使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針法、穴位等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智中醫翟誌光 的精彩文章:

中藥厚朴的臨床生用與制用

TAG:大智中醫翟誌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