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做這3件事!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做這3件事!

王小波曾在《沉默的大多數》中說:口沫飛濺,對別人大做價值評判,層次很低。

其實一個人的層次低,就算捂住嘴巴也會從其他方面顯露出來。

層次越低的人,越愛面子

《冰點周刊》曾刊發過一則故事:一個985的大一新生在酒吧為了免單,三分鐘內喝掉了6杯雞尾酒,最後酒精中毒身亡。

其實他有機會逃過這次厄運的,在喝下了第5杯酒時,這位同學乾嘔了幾下,擺了擺手走下台階,準備放棄,但大家的歡呼著尖叫著要他回去喝完,面子上掛不住,他又重新回到舞台中央,喝下了第6杯。

喝完第6杯後,他的身體開始不聽使喚,腳莫名搖晃,然後頭一歪,重重地倒了下去,再也沒有醒來。一條鮮活的生命戛然而止。

太在意別人的眼光,不敢說「不」,不敢認慫,其實都是太愛面子的表現。

一位朋友和男友準備結婚,卻被父母要求天價彩禮。朋友跟媽媽商量能不能少點,媽媽卻說「不行,給得少了,別人會笑話我們的。」

媽媽不是不理解女兒,而是怕別人笑話我們,多麼可笑的面子。

於是朋友和她男友東拼西湊,給夠了彩禮辦了酒席,卻欠了一屁股債。今年孩子要出生了,生產前一周朋友還在問別人借錢,說是婚後賺的錢都用來還債了,生孩子怕到時候出意外不夠錢。

我不禁想,面子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就比自己的健康甚至是生命,比女兒婚後的幸福更寶貴嗎?

熱播電視劇《我的前半生》里有一句台詞:面子是人最難放下的,又是最沒用的東西。

覺得說得很對。真正成熟有底氣的人,大抵不會因為這區區的面子而委屈自己吧。愛面子,很多時候都是滿足了別人,卻傷害了自己。放下面子,才是放過自己。

層次越低的人,越愛計較

電影《28歲未成年》里,有一個鏡頭讓我印象深刻。

霍建華飾演的男主茅亮,想跟賣豬肉的大叔買回屬於自己的iPad,但是沒帶夠錢,便向大叔求情,希望對方能算便宜點。

賣豬肉的大叔想了一會,答應了。但讓人想不到的是,他隨即在iPad上砍了一刀,說這回值這個價了。

這樣斤斤計較的人,你很難想像他能有多大的格局。

李嘉誠曾經說過一句話,大意是,但凡跟他有合作的人,李嘉誠都一定不會讓對方吃虧,該給的都給,甚至多給。不貪圖別人的小便宜,不太計較個人的得失,他的商業帝國得以不斷地發展、壯大,不能說跟這個沒有關係。

我見過不少人,不僅在工作上計較「這事到底是不是該我乾的」,在生活上計較「你這樣做是不是不對」,在親情關係上計較「你本應該對我怎樣怎樣」……這樣的人生,不僅自己活得累,周圍的人也跟著受累。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通過多年的研究,以鐵的事實證明,凡是太過斤斤計較的人,實際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他們90%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

太愛計較的人,往往很難輕鬆地生活。相反,心胸寬廣、胸懷坦蕩、有格局的人,才是真正活得好的人。

層次越低的人,越愛發脾氣

《北京女子圖鑑》里,戚薇主演的陳可約了一位非常難約的重要客戶,卻因同一時間有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表現得非常著急,不停地催那位客戶。

但等客戶真的到了,她又發飆了。擺出一位臭臉,從椅子上站起來把包往桌上一甩說:「對不起,你遲到了,我等了你整整兩個小時,我現在趕時間要走,具體的事情讓我的助理跟你談吧。」

客戶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燈,他賠笑的臉立刻僵在那裡,站起來鄭重的一字一句說:「陳小姐,既然你趕時間,你剛剛又何必催我?我的母親現在還躺在醫院呢,我完全可以在醫院陪她。」

陳可想解釋,客戶舉起手讓她打住,並說:你不用說了,合作不用談了。我現在宣布,從現在開始,你和你的公司都被我拉入黑名單。

丟了這麼一個大客戶,損失了幾千萬上億的生意,陳可被老闆痛批一頓。後來親自買花去醫院看望客戶的母親,但已於事無補,客戶表示他們20年內都不會再考慮跟陳可公司的合作。

因為自己的臭脾氣,給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還賠上了自己一年的獎金,實在不值。不懂得控制情緒的人,其實也很難控制好人生。

荀子曾說:「怒不過奪,喜不過予。」

高層次的人並不是沒有情緒,他們只是不被情緒所左右,有沉穩的內心,喜怒不形於色。他們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更懂得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國學大師南懷瑾,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獻出了自己畢生的精力,連溫家寶總理都說「先生一生為中華文化不遺餘力,令人景仰……」

但南懷瑾自己卻說:我這一生,用八個字來總結就是「一無是處、一無所長。」

很多時候,越是層次高的人越是謙遜,越是層次低的人反而越飛揚跋扈。

真正內心豐盈、篤定、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一定不會活在他人的眼光里,不會凡事斤斤計較,不會不看場合亂髮脾氣。

層次高的人,一定會有分寸地活得體面。

從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這兩句古訓源遠流長,清代左宗棠把這兩句作為對聯題於江蘇無錫梅園(字句略有變化),當代李嘉誠把這兩句作為座右銘,懸掛在辦公室里,終身奉行。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實,這兩句古訓包含的智慧,給我們指出了生命的三種境界和幸福的三個層次。

生命的三種境界

1.青年時看遠,從高處立

古人說:「士品宜從高處立。」

青年時期,自然應當立志高遠,增加閱歷,開拓視野。

看遠是為了培養大的格局,「海到盡頭天做岸,山登絕頂我為峰」,年輕人就應該有朝氣!

想要得到世上最好的東西,先要讓世界看到最好的自己。

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如願以償,但是任何美好都值得嘗試一番。

認為快樂的,就去尋找;認為值得的,就去守候;認為幸福的,就去珍惜。

人生,沒有絕對的答案,只能靠自己去領悟和體驗!

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做最真實最瀟洒的自己,依心而行,無憾今生。

2.中年時看透,就平處坐

強極則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看透不看破。

如果只有洞察世事的聰慧,沒有海闊天空的胸懷與平和處世的心態,看破反而成了生命的苦酒,看得越清,也就越痛苦。

佛經上說:「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心生。」

心中有什麼,就會看到什麼,若只是看透人情世態,那麼眼裡所見、心中所想無非都是人情世故,人生還有什麼樂趣?

做人難得百般好,處世但求心境平。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地春。

誰沒失意過,誰沒落魄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低眉塵世,隨遇而安。

3.老年時看淡寬處行

人老,執著心卻不容易老,所以該放下的要放下,對人寬容,對自己更要寬容,彆強迫自己做力不從心的事,精力衰退是自然規律,人不能與天爭!

生命是一場無奈的苦旅,更是一場漫長的修行。

唯有經歷,才能明了,人應該是越活越清醒,淡看花開花落。

人應該是越活越淡泊,放棄多餘的妄想,珍惜當下的幸福,因為時光偷走的永遠是眼皮底下看不見的珍貴。

閱盡人間萬千事,當絢爛歸於平淡,喧囂歸於沉寂,只願童心還在,笑口常開!

豐子愷有「三層樓」的說法,「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

這三層生活,也就是幸福的三個層次,「物質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學術文藝,靈魂生活就是宗教」。

幸福的三個層次

1.物質生活,享下等福

民以食為天,天道恆常,古今一同。

人首先要滿足生存的物質需要,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這是生活最基本的部分。

物質能給人帶來感官享受和幸福,但是一旦過度,反而會給人帶來束縛和痛苦,比如胖人一般胃口都很好,能從吃中獲得更多幸福,然而肥胖對健康的威脅會讓他兩難。

所以物質生活一定要節制,「享下等福」,也就是要惜福。

古人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物質再豐富,也都是人們的辛勤勞動換來的。惜福,並不僅僅是惜物,更多的是對生活的感恩。

惜福,享下等福,既是一種明智,也是一種美德。

2.精神生活,結中等緣

吃飯是為了活著,而活著絕不僅僅是為了吃飯。

物質生活之外,人還是要有精神生活的。即使在最底層,窮困潦倒的人群中間,精神的要求也不會泯滅。

物質生活能帶給人的幸福是有限的,如果過度沉溺,那就是「人為物累,心為形役」,而精神生活是「乘物以游心」,琴棋書畫,藝術人生!

既然是「乘物」,也就是有條件的,不可能每個人都充分享受這種幸福,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藝術家的;一個人也不能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來享受精神生活,那是逃避社會責任。

所以享受精神生活的幸福,要「結中等緣」,要看機緣,要中庸,不能沒有,也不能強求太多。

3.靈魂生活,發上等願

靈魂生活,也不一定非要有具體的宗教信仰,它實質是「心與道合」的靈性狀態。

靈魂生活的幸福,是一種至樂,擺脫了狹隘的「小我」,付出,奉獻,度己度人!

它是不需要條件的,不需要外界的物質或刺激,放下評判,接納一切,得道者無欲無求而又無比幸福!

追求靈魂生活的幸福的人就更少了,所以要「發上等願」,要有一顆超凡脫俗的心,要有極大的願力。

李叔同是其中著名的一個。

他在人生壯年,一帆風順,寫詩作畫,紅袖添香,彷彿事事如意,但他並不開心。

在他最風光的時候,他選擇了一個飛躍,成了弘一法師。

我們凡夫俗子,貪戀紅塵,知道幸福有這三個層次,在第一層的抬頭望望第二層,在第二層的抬頭望望第三層,或許就不會過於執著與狂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曼殊一葉 的精彩文章:

好布施的人,天人都會扶持、幫助他

TAG:曼殊一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