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講真,運動會讓人更快樂嗎?

講真,運動會讓人更快樂嗎?

世界盃激戰正酣,各種爆冷的結果頻現,場上更是分分鐘出現逆轉。無論時差幾多,全世界球迷的眼球和神經都被那個飛旋的球牽絆著。

2018世界盃(圖片來源:theweek.co.uk)

著名帥哥福山雅治曾經說過,「凡事皆有因」。之所以我們談論足球,是因為我們喜歡足球;之所以我們喜歡足球,是因為踢足球時飛揚的感覺很棒。在球場上折騰個幾十分鐘以後,從頭皮到腳趾頭,便會生出一種懶洋洋的感覺,好像正在享受溫水浴。

那麼,這種「懶洋洋」,是怎麼來的呢?

前額葉——情緒的司令部

1848年,美國醫生愛德華·威廉姆斯(Edward H. Williams)接待了一位奇怪的病人——費尼斯·蓋吉(Phineas Gage)。

蓋吉(圖片來源:quora.com)

蓋吉的奇特之處,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一根鐵棍貫穿了他的頭部、形成了嚴重的創傷,以常理而言,他根本不可能活下來;其次,在奇蹟般地生還以後,蓋吉性情大變,成了一個暴躁易怒、難以相處的人。[1]

根據蓋吉的經歷,我們可以大膽猜測,在人的腦子裡,有那麼一小部分,負責調控情緒。如果這個區域受到損傷,人的情緒就會失控。

科學家們也是這麼想的。後續研究證實,人腦可以按照功能,劃分為三個部分:最底層、最古老的,是腦幹和小腦,它們也是基礎生命活動(呼吸、心跳等)的中樞;中間層包括海馬、丘腦等區域,負責產生記憶和情緒;情緒產生之後,還要進行調控,新皮層中的前額葉,便是情緒調控的司令部。

粉色區域為額葉(圖片來源:en.wikipedia.org)

一切情緒,不管是幸福感還是失落感,都要接受前額葉的調控。而調控能力的好壞,有兩個指標。一個是整體上,調控力度是否達標,產生的積極情緒是否比消極情緒多,這和額葉的白質容量存在關聯;第二,具體到某一場景,調控的敏感度如何,也就是前額葉的喚醒水平、有多少神經元被激活。倘若敏感度不夠,即使遇到好事,人也未必會開心。

2004年,Colcombe等人發現,那些堅持運動的老年人,不僅心肺功能更好,而且前額葉白質更多。[2]進一步的研究顯示,運動之後,前額葉的激活程度也增加了。換句話說,運動可以全方位地改善情緒調控能力,增加積極情緒、抑制負面情緒。

內啡肽——幸福的通訊員

當然,光有司令部是不行的,還要找人把命令傳達給具體實施者。對於人體而言,神經遞質,既是通訊員,也是基層官兵,既可以傳遞神經衝動,也負責引發特定情緒。

神經遞質有很多種,其中有一些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比如多巴胺。小時候,父母們常常說,「只要你考一百分,就給你買玩具。」多巴胺的意義,跟玩具差不多。一腳破門或者如期完成了鍛煉計劃,它便會被分泌,使人興奮,跟得到了心愛的玩具似的。

影響情緒的神經遞質(原圖出處:eoht.info)

不過,在運動這件事上,多巴胺居於次要地位。重要的,是內啡肽。

1975年,國外學者發現,在動物(牛、豬)的腦內,存在一種與嗎啡相似的物質。這便是內啡肽。嗎啡可以鎮痛,內啡肽則不僅可以鎮痛,還能調節應激、影響記憶,引起情緒變化。

當我們受傷的時候,內啡肽可以減少傷痛;當我們與愛人相擁的時候,內啡肽可以產生強烈的幸福感;那麼,當我們運動的時候呢?有學者招募志願者,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運動會導致內啡肽釋放,並且,釋放的劑量和情緒正相關——內啡肽越多,情緒越好。[3]

高強度間歇訓練引起的內啡肽釋放(圖片來源:psychologytoday.com)

後續研究發現,專業運動員運動時,內啡肽的降解速度比普通人慢。一般情況下,神經遞質完成自己的使命之後,便會被分解、吸收,以備下次使用;分解的速度越慢,生理效應持續的時間就越長。換言之,專業運動員不僅可以通過運動獲取快感,而且快感持續的時間,可能遠超常人。[4]

有學者認為,多巴胺和內啡肽之間,還有互補效應。運動產生的多巴胺劑量小、時效短;內啡肽則劑量多、時效長,除了履行本身的生理使命以外,它還可以增強多巴胺的效果。

將相和——雙模型理論

在前額葉研究和內啡肽研究的基礎上,有學者提出了雙模型假說。

這一理論認為,運動引起的情緒變化,同時受主觀認知和客觀生理的影響。進行中低強度的運動時,前額葉起主導作用,它會喚醒積極情緒;如果運動強度太大,生理就會成為限制,釋放的內啡肽不足以撫平疼痛,人便會出現劇烈的疲勞感,甚至嚴重情緒低落。[5]動物實驗表明,如果強迫小鼠游泳至力竭,小鼠的內啡肽水平,反而會降低。[6]——這正是常說的「過猶不及」。

那麼,怎麼確定合適的運動範圍呢?

心率是一個易於測量、十分有效的指標。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運動的時候,心跳會加快;休息一陣子,心率又會回落。換句話說,在日常生活中,心臟保留了一定的餘力;而心臟全力跳動時的頻率,稱之為最大心率。其具體大小,可以用年齡進行估算。

最大心率的估算公式為:

最大心率=207-0.7×年齡

按照運動後心率和最大心率的比值,可以把運動分為不同的強度。研究表明,每周3~5次、每次30~35分鐘的低強度有氧運動就足以改善情緒;[7]如果你想充分體驗運動產生的快感, 則必須進行力量訓練,或者將力量訓練與有氧運動結合。[8]

最大心率與運動程度的關係(原圖出處:echealthandfitness.com)

綜上可見,實際上,運動的好處,遠不止改善情緒這麼簡單。運動可以提高免疫力,痘痘可能因此減少;運動可以提高認知能力,定期運動的人,患阿爾茨海默病的概率更低;中國的肺癌發病率,居高不下,要預防肺癌,必須戒煙,研究顯示,有氧運動可以緩解戒煙引起的戒斷反應,大大增加戒煙的成功率。[9]

運動對大腦的影響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路)

適逢盛夏,又恰好趕上世界盃這樣的四年一度的盛會,除了吹空調和吃西瓜以外,也試試去踢球吧——說不定能找到一點少年時代的感覺呢!

參考文獻

[1] 羅躍嘉, 吳婷婷, 古若雷. 情緒與認知的腦機制研究進展[J].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2(S1): 31–41.

[2] COLCOMBE S J, KRAMER A F, ERICKSON K I等. Cardiovascular fitness, cortical plasticity, and aging[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4, 101(9): 3316–3321.

[3] BOECKER H, SPRENGER T, SPILKER M E等. The Runner』s High: Opioidergic Mechanisms in the Human Brain[J]. Cerebral Cortex, 2008, 18(11): 2523–2531.

[4] 馬雋, 劉麗萍, 白文忠. β-內啡肽與運動行為的關係[J]. 瀋陽體育學院學報, 2005, 24(6): 60–63.

[5] EKKEKAKIS P. The Dual-Mode Theory of affective responses to exercise in metatheoretical context: I. Initial impetus, basic postulates, and philosophical framework[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2009, 2(1): 73–94.

[6] 矯瑋. 不同強度和時間的游泳時血漿和下丘腦β—內啡肽水平的影響[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2, 25(5): 628–629.

[7] REED J, BUCK S. The effect of regular aerobic exercise on positive-activated affect: A meta-analysis[J].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2009, 10(6): 581–594.

[8] Is there a link between exercise and happiness?[EB/OL]. HowStuffWorks, 2009-06-22. (2009-06-22)[2018-06-25]. https://science.howstuffworks.com/life/exercise-happiness.htm.

[9] LYNCH W J, PIEHL K B, ACOSTA G等. Aerobic exercise attenuates reinstatement of cocaine-seeking behavior and associated neuroadaptations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J].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10, 68(8): 774–777.

作者:趙言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蝌蚪五線譜 的精彩文章:

一日三變!花朵為什麼會變色?
為啥西瓜中間甜,而蘋果是靠皮甜?

TAG:蝌蚪五線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