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座雪山不到七千米,卻從未被征服

這座雪山不到七千米,卻從未被征服

這座雪山不到七千米,卻從未被征服

作者 | 周淮安

聯繫微信號:youhistory1

01

在登山界,海拔8000米是一個「檻」,將專業高手與一般愛好者區分開來。

包括珠峰在內,全球海拔8000米以上獨立山峰共有14座,均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和喀喇崑崙山脈,能夠全部登頂這14座山峰的人被稱為「十四座俱樂部」,全球目前僅有30多人。

雖然登山難度與海拔高度不一定成正比,但8000米以下的多數山峰,登頂的人就如過江之鯽了。

如果高度降到6000米,這一級山峰大多數算「初級」--普通人經過訓練,在專業人士帶領下登頂不是難事。

但是,在雲南、西藏交界的橫斷山區,一座海拔6740米的雪山卻至今未被征服。

它就是藏區八大神山之一--梅里雪山。

自1902年開始,多個國家的登山隊試圖征服這座不足七千米的雪山。然而,歷時百年,數度攀登,付出慘痛代價,卻沒有一支登山隊成功。

1989年,中、日兩國聯合登山隊首次攀登梅里雪山,沿西北山脊攀登,途中遇到了大冰河、斷層,攀登失敗。

1991年,中、日兩國聯合登山隊再次攀登梅里雪山,在海拔5100米的三號營地遭雪崩襲擊,17名隊員全部遇難。

1996年,中、日兩國聯合登山隊第三次攀登梅里雪山,一切順利。在即將向頂峰發起衝擊時,天氣預報有特大降雪,隊員緊急下撤,功敗垂成。

最接近成功的1991年,距頂峰僅差270米……

此後,出於文化保護原因,梅里雪山被禁止攀登。

這座雪山不到七千米,卻從未被征服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

02

震撼人心!這是很多人第一次看見梅里雪山的感受。

十三座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峰在藍天下如畫卷一樣展開,連綿150公里,氣勢恢宏,聖潔高遠。

金字塔狀的主峰卡瓦格博傲然聳立雲端,晶瑩的冰川散發幽藍的光芒,山下點點的藏族村落猶如世外桃源,瀾滄江在峽谷中奔騰激蕩……

尤為讓人震撼的是「日照金山」奇景。

日出之時,萬籟寂靜的雪山冷峻幽藍,第一束金色的陽光首先打在主峰卡瓦格博「金字塔」的塔尖,然後慢慢擴展開來,將整座雪峰渲染得金碧輝煌,鑲嵌在碧藍的天空之上。金色陽光中,一抹浮雲從山腳慢慢升起,如同向神山敬獻上潔白的哈達。

20多年前,第一次見到梅里雪山時,內心瞬間被擊中。立即跳下車,不由自主磕了個長頭,熱淚盈眶。

在藏民的心目中,梅里雪山是守護八瓣蓮花鋪地的香格里拉的「神山」,主峰卡瓦格博是格薩爾王帳下一員驍勇無敵的戰將,白盔白甲,騎著白馬,忠誠地守衛著這片土地。

繞著梅里雪山「轉山」是藏區重要的信仰和福報。「外轉山」的徒步線路長達170多公里,穿行瀾滄江、怒江的高山峽谷,跨越雲南、西藏兩省區高海拔地區,徒步一般需要10天以上,也有藏民用「磕長頭」的方式轉山,那就是一個漫長的修行了。

當年,第一次到梅里雪山時,正趕上轉山的季節,德欽縣城滿是從青海、四川、西藏等地來的朝聖者,他們衣衫襤褸,風餐露宿,卻目光堅定從容,心生歡喜。若逢藏曆羊年,轉山之路上的藏民更是絡繹不絕。

卡瓦格博峰終年雲霧繚繞,變幻莫測--據說虔誠與善良之人才能得睹真容。我每次去梅里雪山都看到令人震撼的「日照金山」與雪山全貌--看來神山鑒定我是一個好人。

其實,選對時間很重要。雲南為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為明顯的「雨季」與「乾季」。在5-9月的「雨季」,即使人品再好,一睹卡瓦格博的機率就很小。而在「乾季」,尤其是10月上旬到11月上旬是觀山的最佳時節。

但即使在觀山的最佳時節,梅里雪山也是變幻莫測,有時前一天還一覽無餘,第二天雪山就躲進了雲霧;上午還見到「日照金山」,下午就開始起雲「拉窗帘」。

這座雪山不到七千米,卻從未被征服

位於瀾滄江東岸的飛來寺是觀賞梅里雪山的最佳地點

03

自然的偉力與宗教的神性,使梅里雪山充滿了神秘莫測的魅力。中日聯合登山隊連續三次攀登失敗,進一步給「神山」蒙上了神秘的面紗。

1991年那次山難,由日方4人、中方2人組成的第一突擊隊在1990年12月28日已經登達海拔6470米高度,距頂峰僅差270米,但由於天氣變壞,遂下撤等待時機。

隊長井上治郎甚至擬好了一份成功登頂的電報,交給中方隊員張俊,讓他待登頂成功後將電報立刻發出。於是,29日下山送電報的張俊成了唯一倖存者。

1991年1月3日,一切正常。山上隊員向大本營報告,由於連日降雪,三號營地雪深已達1.2米,帳篷被雪埋住三分之二,每兩小時需挖一次雪,其他並無異常。

當晚,一場特大雪崩掩埋了睡夢中的三號營地,17名隊員全部失蹤。

此後,國家動員了各種救援力量,包括出動飛機尋找,但都沒有發現遇難者蹤跡。令人驚奇的是,七年之後的1998年,遇難者的遺骸竟然「越過」山脊,出現在雪山另一側的明永冰川海拔3800米的地方。

最充滿懸疑和戲劇性的是1996年那次。經過了近5年的充分準備,人力、物資和保障都十分充足,中日聯合登山隊第三次向梅里雪山發起衝擊,志在必得。

參加過前兩次登山、時任中國登山隊秘書長的張俊在1996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本次攀登梅里雪山是條件最好的一次。攀登雪山最理想的條件是冰壁上積一層薄雪,雪太厚了,踩一步 ,又得撥出一步,體力消耗很大;長期是晴天,則冰壁太多,登山隊員要使用冰錐等器械,增加了攀登難度。而薄雪既安全,又省體力。在今年的攀登之前,梅里雪山地區下過雪,這對登山十分有利。事不過三,大家在攀登前都有信心登頂。」

天時地利人和,似乎萬事俱備。

但當隊員攀登到海拔6260米高度,準備沖頂時,天氣卻開了個「國際玩笑」。

12月2日,日本氣象部門、中國中央氣象台、雲南和德欽的氣象部門都確定,受孟加拉灣暖濕氣流的影響,梅里雪山地區在4日至6日將有特大降雪,降雪量與上次發生山難時的雪量差不多。為避免1991年的災難重演,登山隊緊急下撤。

令人稱奇的是,隊員下撤到大本營後,忽然從西藏南下一股氣流衝擊而來,將孟加拉灣上來的氣流壓了回去--梅里雪山地區不僅沒下雪,而且晴空萬里!

中方隊員木世俊說:「當我們看到天空萬里無雲、陽光燦爛之時,大家抱在一起痛哭起來了。因為即使再攀登也沒有體力了,一切希望只能今後再來努力。」

冥冥之中,似乎有種神秘的力量在左右人類向神山挑戰。

這座雪山不到七千米,卻從未被征服

梅里雪山中的雨崩村,至今不通公路,宛若雪山環抱的世外桃源。

04

接連失敗與慘重傷亡,使各種梅里雪山的「神跡」廣為流傳。

流傳甚廣的一種說法是:藏民反對攀登神山,喇嘛們聚集在梅里雪山對面的飛來寺不斷誦經,祈禱神山發怒懲罰登山者,於是,山難發生了……

就我多年前向當地官員及民間人士證偽的情況看,這大體屬於報告文學的臆想了。

在1996年之前,當地民眾對攀登梅里雪山並不反感,山下西當村與雨崩村民不僅沒有阻攔登山,還積極搶運了約4噸登山物資。地方政府也大力支持,希望通過體育活動提高開放度,發展旅遊業;在接連失敗,尤其是發生山難之後,民間輿論才開始出現反對聲,認為不該攀登神山。

還有一種更荒誕的說法:梅里雪山是座「愛國」的神山,討厭日本人,不僅日本人登山必失敗,而且只要有日本人在場,梅里雪山就會隱身在雲霧中。

實際上,攀登梅里雪山的難點主要在多變的小氣候和複雜的地形。梅里雪山處在孟加拉灣氣流、西藏寒冷氣流交匯之處,小氣候惡劣多變,降雪量大,加之緯度和海拔都很低,冰雪鬆軟,地形陡峭,極易雪崩。

梅里雪山雖然海拔只有6740米,但攀登高度為3200米,而且基本上在都在雪線以上,雪崩頻繁,危險性大。據1991年參與搜索遇難者的人士回憶,僅5月8日一天24小時紀錄,在海拔3500米笑農大本營聽到和看到的雪崩就多達85次。

我曾經沿笑農大本營爬到海拔近4000米的冰湖,並越過雪線,沿途可見雪崩的痕迹,再往上即禁止攀登了。但即使在雪線以下徒步,遊客也面臨著雪崩的威脅。2007年「五一」黃金周,雨崩村至神瀑山路上雪崩,造成遊客2死7傷。

這座雪山不到七千米,卻從未被征服

笑農大本營之上,海拔近4000米的冰湖。

05

「神山雖然神,但屢次失敗的主要原因還是估計不足和實力不濟。」一些親歷者和業內人士如是說。

1996年12月最後一次攀登失敗後,新華社當時一篇體育報道直言不諱,標題就是《技術力量薄弱和對困難估計不夠是第三次攀登梅里雪山失利的主要原因》

前兩次攀登,中日雙方開始都想得很輕鬆,畢竟海拔還不到7000米。

不僅心態很輕鬆,人員構成也很輕鬆。日方的登山隊員主要來自於日本京都大學的學生和校友,有大學生、攝影師、記者、軟體工程師等,中方則主要來自雲南當地,僅有不到三分之一隊員有過8000米級山峰攀登經驗。

即使「準備最為充分,志在必得」的1996年第三次攀登,登山隊伍的專業水平和能力也不高。

因上次山難導致主力損失殆盡,日方擬登頂的7名隊員中,連擔任主力的3名隊員其體能和技術都一般,打一個釘至少要花40分鐘。中方4名隊員中,只有2人參與過中韓聯合登山隊攀登西藏窮母崗日峰(海拔7048米)。

此外,梅里雪山難以征服的另一重要客觀原因在於:攀登的次數太少。

珠穆朗瑪峰,無疑是一座比梅里雪山更難攀登的山峰。但它的登頂人數,卻是世界14座8000米以上山峰中最多的,已有6000多人--因為攀登的人多,路線、經驗都十分成熟。

「神山」固然是難的,但如果它的攀登次數再多些,技術水平更高些,結果可能不同。

這座雪山不到七千米,卻從未被征服

06

20世紀30年代初,從南亞次大陸起飛的一架飛機迫降到一個叫「香格里拉」的地方--一個深藏在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的世外桃源。這裡有神聖的雪山、幽深的峽谷、森林環繞的湖泊、草原上成群的牛羊、金碧輝煌的廟宇、幸福吉祥的藏民……

這是1933年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在其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描述的一個人間天堂。

1997年9月,雲南向世界宣布「香格里拉原型在迪慶」。主要論據就是,小說中的金字塔雪山,與梅里雪山驚人的一致,周邊環境也大同小異。

虛構的「香格里拉」其實無需論證,但真實的大自然卻需要我們敬畏。

1999年,當西藏登山隊準備再次發起對梅里雪山的攀登時,不少人提出了留片「凈土」的呼籲,並推動有關部門最終永久禁止攀登梅里雪山。

雲南籍著名自然保護者奚志農當時在《請留住她的聖潔》中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

「過去的一千年已經證明:大自然不曾、也永遠不會被人類所征服。」

這座雪山不到七千米,卻從未被征服

梅里雪山神瀑,為轉山者嚮往的聖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釣魚城之戰,你所見的都是錯的

TAG: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