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三任總統傑佛遜的古蘭經
托馬斯?傑斐遜,美利堅合眾國第三任總統(1801年─1809年)、《美國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國開國元勛之一、與華盛頓、本傑明?富蘭克林並稱為美利堅開國三傑。
兩百多年以前,美國第四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下令重新修復國會圖書館,托馬斯?傑斐遜大量藏書被國會收購。傑佛遜總統的藏書共有6487冊之多,其中最令外界感到驚奇的,是一本1734年出版的古蘭經英譯本。
歷史學家認為,傑佛遜總統之所以會收藏一本古蘭經,只是出於對於不同宗教信仰的好奇。青年時代的傑佛遜主攻法學,或許,他確實是為了更好地理解伊斯蘭的司法體制才會去研讀古蘭經。
然而,對於很多美國先民而言,這本經典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據記載,早期黑人中,20%是穆斯林。雖然現如今的我們似乎早已忘卻了黑人穆斯林對早期美國發展的貢獻,但是,對於傑佛遜時代的美國人而言,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雖然黑人群體曾在美國受盡磨難,但是,黑人穆斯林一直都在秘密堅持著信仰。
1807年,美國奴隸販子從塞內加爾綁架了歐麥爾?本?薩伊德,將他帶到南卡羅來納州的查爾斯頓,賣給了一個殘暴無比的奴隸主。賽伊德是一名虔誠的穆斯林,縱然淪為奴隸,賽伊德依舊堅守信仰,他的故事也被收錄在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據記載,1810年,賽伊德曾試圖逃離奴隸莊園,隨後在北卡羅來納州費耶特維爾地區被捕。
歐麥爾?本?薩伊德,照片收錄於耶魯大學
被捕之後,賽伊德迅速引起了官方及獄友們的注意。很多時候,賽伊德都非常安靜,有人甚至認為他很神秘,他祈禱的方式很「奇怪」,他在監獄的牆壁上用阿拉伯語書寫古蘭經文。據監獄日誌記載:「賽伊德牢房的牆壁上塗滿了奇怪的字元,當地學者無法破解這些字元到底為何意。」
刑滿釋放後,賽伊德被賣給當地一個政治家。作為政治家,新主人想通過賽伊德製造一個政治事件。在官方記載中,這位政治家奴隸主「鼓勵」賽伊德改信基督教,並「說服」他書寫自己的信仰歷程。
若干年後,該政治家公開宣布賽伊德改信基督教,並在全美電台及報紙宣傳這一事件。隨後的近三十年間,全美不同媒體都在不斷報導這一事件,聲稱「一名信仰穆罕默德教的穆斯林拋棄了之前的信仰,改信了基督教」。
雖然這位政治家對外宣稱賽伊德已經不是奴隸,但是,賽伊德一生都沒有獲得自由。
縱然如此,賽伊德還是用阿拉伯語留下了他的內心獨白。那個時代,當地人依舊對阿拉伯語一無所知,這也給了賽伊德一個書寫歷史的機會。倘若那些「鼓勵」賽伊德改信基督教的「成功人士」能夠讀懂這篇獨白,賽伊德必定會收穫更為悲慘的結局。
賽伊德在這篇獨白中說,自己一直以來都是穆斯林,被販賣至美國淪為奴隸之後,自己雖然被迫誦讀基督教「主禱文」,但他從未放棄伊斯蘭信仰。他還說,這種剝奪他人自由的暴行,終將帶來真主的怒火與刑罰。
賽伊德寫道:「美國人啊,北卡羅來納州的人們啊,難道你們不畏懼真主嗎?難道你們堅信真主不會責罰你們嗎?」
賽伊德表示,在信仰的支撐之下,他一生都在與奴隸製做鬥爭。那時的奴隸主喜歡買穆斯林奴隸,然後讓他們改信基督教,並以此為榮。
喬布?本?所羅門
18至19世紀,不少穆斯林黑奴也曾聲名遠揚,因為,他們的學識與智慧遠遠超過了擄取他們為奴的奴隸主。喬布?本?所羅門就是其中一員。
1730年,所羅門被擄到美國馬里蘭州淪為奴隸,如賽伊德一樣,所羅門也曾試圖逃離這種奴隸生活,被捕入獄後,他的經歷引起了當地一名法官的注意。這位法官非常賞識所羅門的學識,他寫道:「無論何時何地,所羅門都堅守信仰,他從來都不會以一種取悅他人或怪異的方式去談論他的真主。關於造物主以及未來的美國,所羅門都有著遠見卓識,他的見解公正且理智。」
或許,美國史上最著名的穆斯林黑奴,就是阿布杜?拉合曼?伊布拉欣。
伊布拉欣來自廷巴克圖(現馬里)一個顯赫的貴族人家,被尊稱為「摩爾親王」。1820年,伊布拉欣受到了媒體的關注,但他一直未能重獲自由。二十幾年過後,美國時任國務卿亨利?克萊開始關注伊布拉欣,後來,在約翰?昆西?亞當斯總統的干涉下,伊布拉欣重獲自由,並最終離開美國,前往賴比瑞亞自由生活。至此,伊布拉欣已經在美國淪為奴隸長達四十年之久。
離開美國前,伊布拉欣發表了一篇關於宗教信仰的評論。外界對這份評論褒獎有加,有媒體表示:「伊布拉欣精心研讀了《聖經》,他的不滿之處在於,美國的基督教徒並沒有遵循《聖經》的教導。」
雖然相關方面一直都在統計黑奴中的穆斯林人口數量,但具體數目依舊無從得知。然而,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絕大多數黑人穆斯林淪為黑奴後依舊堅守信仰。1842年,查爾斯?科爾柯克?瓊斯發表了《美國黑人宗教信仰探究》一書,瓊斯指出,信奉伊斯蘭信仰的黑人穆斯林被迫接受基督教信仰,但他們依舊保留了伊斯蘭信仰。瓊斯在書中寫道:「黑人穆斯林告訴我,基督教將造物主稱為上帝,他們則認為造物主是安拉,耶穌基督就好似穆罕默德,是一位使者。究其本質,一切都是相似的概念,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歐麥爾?本?賽伊德也曾做了類似論述。賽伊德在其自傳中提到了《福音》詩篇23章,他用阿拉伯語對這章內容做了翻譯,但是在開頭,他寫下「太斯米」——「奉至仁至慈真主之名」。
瓊斯這樣的傳教士堅信,像賽伊德這種淪為奴隸的穆斯林早已放棄了伊斯蘭信仰,他們認為,這些黑奴會為了減輕磨難而誠心誠意地改信基督教。事實卻恰好相反,他們最終也看清了伊斯蘭信仰對這些黑奴的意義,就連傑佛遜總統,也開始研讀古蘭經。
倘若傑佛遜總統在職期間能與賽伊德、所羅門、伊布拉欣等人會面或詳談,傑佛遜總統想必也不會排斥伊斯蘭信仰。傑佛遜總統在自傳中如此寫道:「所謂宗教自由,就是保護猶太教徒、非猶太教徒、基督教、穆斯林、印度教徒以及一切無宗教信仰者的合法權益。」
然而,傑佛遜總統關於宗教自由的遐想似乎停留在了理論階段。拋開這些理論研究,我們發現,傑佛遜總統一生中並未主動接觸過他口中的「穆罕默德教信徒」,他甚至不知道穆斯林竟然就生活在他的身邊。傑佛遜一生中總共擁有600多名黑奴,他也從未問過這些被迫淪為奴隸的黑人兄弟們,是否能夠讀懂古蘭經。
------------
葉哈雅譯自:
http://www.islamicity.org/16209/why-thomas-jefferson-owned-a-quran/


TAG:伊光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