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梅西C羅出局,姆巴佩一戰封神,「逆襲」這種事會發生在你的身上嗎?

梅西C羅出局,姆巴佩一戰封神,「逆襲」這種事會發生在你的身上嗎?

人力資源心理學

成為一名優秀的HR、企業管理者的最佳途徑。

6月30日晚上的法國對陣阿根廷是社交網路上公認的,本次世界盃開賽以來最精彩的一場比賽,沒有之一。別的自不必多說,通過這場球,球迷們已經意識到:31歲老將梅西的時代將要謝幕,19歲姆巴佩將要開始了自己傳奇。今天凌晨葡萄牙對陣烏拉圭,C羅出局的結果也說明——年輕是最好的資本,就是再不喝任何飲料只喝水外加天天訓練也無法阻止衰老的事實。

由此,我想到的是一代新人換舊人的職場,想到的是年過35歲找不到工作中年如何自處,以及年輕人上位的必然性,很值得聊聊。

01.耐心等待,是錐子總要出頭,不必急在一時

關鍵詞:等待

等待是這個浮躁的時代最不愛聽的詞之一,考慮到漫長努力的過程是無法迴避的事實,還是有必要聊聊。有朋友會說姆巴佩才19歲,那我們應該查查他從多大就開始練習了,沒有不經刻苦努力的成功。

很多剛步入職場的年輕人,認為自己有名校背景、高學歷、好精力,成功必將快速屬於自己,真相未必如此!你的每次努力都有回報,每次堅持都被老闆看到,每一點付出都有對應的收穫,每次善意都能被理解……當然不是!世道如此,它不夠好,但是從大尺度上講更加努力的人結局會更好一些,偶爾幾次不公平多半是插曲,長期的不公平說明我們應該離開了。而機會沒有來臨之前,安心等待可能真的是個好方法。

認真想想如今台上功成名就之人,沒有一個是所謂真正爆紅的,郭德綱說過幾塊一場的相聲,周星馳曾長期跑龍套,喬丹開始都沒進校隊,選秀順位也很靠後……我也曾想過為什麼看起來能力不行的人都在大公司里身居高位,每天待著也能拿高薪。

為什麼?太不公平了。走入社會之後,慢慢明白了,很多人在上學時就開始在社會打拚,積累了十年、二十年,他們現在只是在吃以前的老本。那些想快速成功的年輕人表面是反抗不公,其實是想搶別人的成功,心裡太急。

講個之前老闆的真實故事,這人姓童現在是上市公司董事長,早年間差不多靠外出要飯給員工發工資,大概形式是他依靠清華背景給民企培訓,忽悠出錢,然後給公司的三個員工發薪,就為了不關門。堅持了快20年,才看到曙光。現在人們提到童老闆只看到他的風光,很少提到他早期的辛苦,更少有人知道他月薪長期在1500元左右……

突然想起個故事,有個地主家要蓋高樓,到了第9層的時候,物料都用光了,工人要去買。怕買東西耽誤了時間,為了儘快蓋好高樓,地主站在9層上大喊道:「你們快把第1、2層的東西給我折下來,這樣10和11層不就能蓋了,快點……」地主至少還知道折下第1、2層,我見過很多人上來就要蓋11層,他們等不急了,要儘快成功,如此結果往往不會如他們所願。

莫在浮沙起高樓。

02.今天年輕人的機會比以往更多,出頭也許就在今天

關鍵詞:機會

社會發展到今天,普通人的機會比以往多出很多。

所以我們制定自己的職場目標要現實一些,想成為巴菲特,那很難,估計沒人幫得了我們。大富大貴很靠命,小富貴則可以靠正確的努力。不要相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目標定的太高,反而會給普通人造成困擾。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踢球可以PK梅西,打籃球可以比肩喬丹,那麼他們的人生中除了痛苦估計還是痛苦……

儘管如此,年輕人仍然有很多機會,江山代有人才出,也許就是今天。前提是之前的努力積累不能少,如同今天的姆巴佩在之前也在不斷努力一樣。

再講個故事,當初做管理諮詢時,公司有個普通顧問Ann,跟一大批人同一天入職,沒看出有啥不一樣。三個月之後的某一天,Ann所在項目組的項目經理因為突發急病無法參加客戶彙報。如果彙報效果不好,很可能項目款就收不回來了。組裡分兩派意見,向公司申請支持,派個合伙人來講;組裡選個人來講。在經過反覆溝通後,公司派個合伙人坐鎮,具體由Ann來講,效果很好。之前的付出,在那一天有了回報,之後Ann很快升職加薪。對了,我就是那個沒到場的項目經理。

做好準備,機會來的時候自然會出頭,誰也擋不住,如同今天的姆巴佩。

此外,那些抱怨「領導經常壓制我」的員工,其實還是本事不行。

再講個故事,之前公司規定每半年加一次薪。有個技術工程師lee,入職薪水不高,工作很努力,第一個半年加薪沒他,仍然工作很努力;第二個半年加薪還沒他,依然工作很努力;第三個半年,您猜結果怎樣?

答案是:加薪還是沒他。

技術總監找到工程師所在組的組長問原因,得不到明確答覆之後,直接把工程師調離了這個組,安排了新的崗位,薪酬翻番。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前組長一再打壓工程師,後者什麼都沒說始終努力工作。當年因為我做HR,了解一些內幕,董事長找的技術總監,技術總監才去找組長。

能出來行走職場沒有傻子,有能力的人始終會出頭。

03.人到中年或許真的應該準備謝幕

我們所處的時代很奇怪,60多歲的奶奶沒皺紋、80多歲的大爺一身肌肉,前兩天好像還報道過100多歲大爺跑馬拉松,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承認衰老的時代,一個上了年紀的人不願意下場的時代,一個成功之後不知自己身在何處的時代。

年輕時,很多人都相信自己與眾不同,不走尋常路。可是過了35歲,會發現自己不過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但仍然不服輸。很多職場中老年還企圖跟年輕人拼體力,一起看凌晨3點的北京、凌晨4點的上海……

恕我直言,這不是努力,是zuo死,人到中年或者到了應該謝幕的時候,這沒什麼不好。

再講個故事,某公司裁員,但不願意出錢,於是先搬家,願意走的一起,不願意的就辭職,辭職是沒賠償的,談不上勞動合同變更——合同里寫著工作地點由甲方定。現在工作地點變了,你要麼一起,要麼選擇離職。

當時出現了三種員工,第一種是跟著走,反正就是不辭職;第二種聲稱這是變相裁員,要求公司賠償,然後組織了維權小組,走集體訴訟;第三種人直接辭職去找新工作了。

怎樣選擇都對,值得思考的是年過35歲的人里,選擇第三種的最少,因為他們怕了……

公司2年後倒閉了,前兩種人的結局是:

第一種人跟著搬家折騰了一次,公司倒閉之後不得不再找工作,找的時候比較被動;第二種人集體維權結果還沒下來公司就沒了,還在糾結下一步怎麼辦,時間精力已經耽誤了;第三種人已經基本安定下來。

其中有一位40歲左右的設計師Eric,乾脆回家做起了工作室,開始比較難,後來憑設計水平吸引了一些客戶,現在也算衣食無憂。後來一次我們見面,我問起他當年的想法,Eric說的充滿哲思:本來不想折騰了,而且年紀不小了,工作也不太好找。後來想想這說不定是個機會,於是開起自己的工作室。再不試就真的試不動了。

對35歲之後的中年人而言,摸準時代的走向,保有賺錢的能力是關鍵。撂地賣藝得有真本事,功夫好才能賺到錢,不行只能餓死。

我的建議是:上了年紀就不要再跟年輕人拼體力,利用之前積累的經驗走老專家路線,如同很多運動員退役之後當教練。老專家的收入一般都挺好。

至於有人說自己沒成專家,那怕是怪不得別人,年輕時還需要多積累,這樣老了才能叫「專家」而不是「廢物」。

此處要提到一個趨勢,我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零工經濟的興起,能解決問題的人會遊離於公司之外,為不同組織解決問題;公司只保留少數核心崗位的核心人員。

也許在年輕時積累經驗,剛好可以趕上零工經濟的東風,重點還是要考慮我們能解決什麼問題,想明白了後半生的飯轍也就有了。對很多職場中年人來說,好聽是「謝幕」,不好聽就是「開除」。只要還是單純打工,多半難逃這個局面,或者在五年之後,或者是在十年之後,或者是在公司倒閉的時候。

我本人年過四十歲,有幾點建議想給同齡人。

每個人在死之前不會為40歲時失業而懊惱,倒很可能因為沒有很好陪伴家人而追悔。還有機會,不要再錯過。

理解平衡與更替的道理,我們在謝幕時也許不會太難受,畢竟年輕人要出頭。

04.認識到平凡也擁有英雄般的堅持

關鍵詞:堅持

很多道理,上了年紀才會真正有所感悟,我們都是普通人。這沒什麼不好的,普通人擁有平靜的生活,更有機會安享晚年。

擁有平凡和幸福的同時,我們也可以擁有英雄般的堅持。堅持在一家公司工作,在一個職位上多作事情,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或許長期有效的堅持,才有可能讓我們在前進道路的成功更多一些,感覺更好一些。

有人可能會抱怨:「我都堅持這麼久了,還是沒有成功,這世道不公平。」

我倒是想說:堅持本身就是一種回報,至少我們還在賽場上,沒有被罰下去。年輕人不必害怕沒有機會,理性努力就好,這個時代終究是你們的 ,沒跑兒!

職場中老年不必擔心被年輕人挑戰,不斷學習,終身成長就好了,挺好!

免費福利領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力資源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心理測試:五個水桶,哪個最慢滿?揭示你內心的性格!
楊超越:我不努力可以,你不行

TAG:人力資源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