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60歲駱賓王出獄之後寫下的這首唐詩,標誌著唐代五言絕句的成熟

60歲駱賓王出獄之後寫下的這首唐詩,標誌著唐代五言絕句的成熟

在初唐四傑之中,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駱賓王了。他7歲時創作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可謂普及程度最高的唐詩了,牙牙學語的兒童都會背。

除了詩歌之名之外,駱賓王在歷史上的經歷很豐富,也很複雜。畢竟這個詩人曾經一度反對武則天,一次因為上書觸怒了武則天被下了大獄,後來直接寫出了討伐武則天的檄文,起兵反唐,最後兵敗被殺。

679年,駱賓王出了大獄。雖然之前仗義執言得罪武則天被迫入獄,但是他一片報國之心並未受到影響。出獄之後他就趕赴幽燕一帶,進入到邊塞軍隊之中,渴望用熱血報效國家。也正是在這一段時間,駱賓王寫下了一首五絕唐詩,情感深厚,頗有力道,標誌著唐代五言絕句的成熟。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於易水送別》,是一首送別詩。從題目當中我們自然而然的就能想起當年荊軻之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充滿悲壯。

駱賓王的這首古詩顯然也是仰慕古代英雄荊軻的風度,也渴望自己能夠像他一樣,滿懷報國熱情,立下不世之功。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開篇就呼應題目,說明這裡也曾是荊軻和燕國太子丹分別的地方,「壯士發衝冠」,說當年荊軻在分別之時怒髮衝冠,引劍高歌,然後義無反顧的踏上不歸路。荊軻刺秦王是一個悲壯的歷史事件,雖然沒有成功,但是體現了當時底層人對於殘暴統治的不屈抗爭。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當年的荊軻已經過去幾百年,如今的易水依然寒冷。荊軻刺秦王被殺,卻留給詩人無盡的感慨。尤其是「今日水猶寒」的「寒」寫出了作者多層次的感受。或為寒冬來臨,河水是寒冷的;或為尊崇荊軻的視死如歸,「寒」更多了幾分悲壯;又或為詩人自己的命運多舛,熱心報國卻遭遇不平,更覺人生寒意。

這首唐詩是駱賓王最精彩的作品之一,在他的詩歌創作歷程中也佔據很重要的地位。在初唐四傑之前,詩歌多纖柔之風,詩風萎靡,格調不高。但是陳子昂和駱賓王等人致力於唐詩的風格革新,為唐詩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尤其是駱賓王的這首五絕唐詩,情感深厚,頗有力道,標誌著唐代五言絕句的成熟。

10年後,駱賓王寫出了討伐武則天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兵敗被殺。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侃詩詞 的精彩文章:

奉詔入京兩年後被賜金放還,失望至極的李白寫下了這首經典唐詩
這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詩人,這首宋詞寫梅花也是寫他自己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