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始皇在歷史上的功與過的重新評價

秦始皇在歷史上的功與過的重新評價

原標題:秦始皇在歷史上的功與過的重新評價


古往今來,人們對秦始皇的功過是非,有過不同的評價。這裡小編查閱大量歷史文獻對秦始皇的功過重新進行個人評價。


1.秦統一中國,不是秦始皇一人或一朝的功勞,而是自商鞅以來貫徹執行軍功爵制度,使全國上下軍民都納入了戰爭的軌道,而且這種多等級制吸引著每個人發揮自己的最大能量,經過長期的封建割據和兼并,才形成統一。秦始皇只是在統一果實成熟了的時候來到果園的收割而已。


2.郡縣制並不是秦始皇的創舉,它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早在春秋時期就有郡縣的建置。他只是在統一中國後把郡縣制推向全國並肯定下來。



3.實行「令黔首自實田」「上農」政策,對於鞏固和發展小農經濟有積極作用,但由於秦始皇濫用民力,頭會箕斂,使農業發展的可能性遭到迫害,何況這也不是秦始皇的發明創造。魯國的「初稅畝」,楚國的「量入修賦」和鄭國的「作丘賦」等都比它早數百年。

4.車同軌、修馳道、統一度量等措施,照理應有重要的意義,但秦始皇用強大的中央集權和嚴密的什伍組織控制人民遷徙自由,奉行比重農抑商更為嚴峻的「除末」政策,謫發賈人戍邊,壓制商業,使馳道不通往經濟繁榮、文化交流的康庄大道,而主要成為秦始皇吸吮人民血汗的大動脈和調兵遣將,運輸軍需,押送囚徒的千道。「書同文字」也這樣,本來可以擴大文化交流,由於秦始皇奉行「以吏為師」的政策,要人們只學法律,這不僅抑制了文化的發展與傳承,而且「書同文」變成了秦始皇推行封建文化專制的工具。



5.秦始皇好大喜功超越戰後秦朝物資匱乏,人丁稀疏的現實,不惜動用大量民力財力築長城,建阿房宮、修驪山之墓等一系列的浩大的工程;同時調遣百萬之眾戍五嶺,擊匈奴,且不論其性質如何,單就興師動眾來說,足以使人民淹沒在大規役徭役、兵役的苦海里。


6.秦始皇的「焚書坑懦」,對,維護封建中央集權雖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從本質上說,是對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的反動,是秦始皇實行愚民政策的封建文化專制主義。

有的文章還指出,秦始皇統一前尚能用人,博採眾議;統一後從英雄變成了孤家寡人,他鼓勵吹捧,接受恭維, 為了永居帝位,幻想成仙,到晚年,疑神疑鬼,懷疑一切,結果自我禁錮,與世隔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視界新觀察 的精彩文章:

TAG:新視界新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