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正在刷屏的「養鯤遊戲」,光憑盜圖,竟然還能火?

正在刷屏的「養鯤遊戲」,光憑盜圖,竟然還能火?

從年後開始,在各大網路平台和App的廣告推薦位上,開始頻繁出現「鯤」的身影。

「開局一條鯤,進化全靠吞!」、「進化失敗,竟渡劫骨鯤」、「噬鯤、巨猿」、「鯤只排名第三、霸王以鯤為食」……

諸如此類的吞噬語境的廣告語,配合上一張張視覺衝擊感極強的生猛海報,讓人忍不住想要點開進入到這些養鯤遊戲一番。

然而,就在大家已經被這些滲入到網路各個場景的遊戲海報所挑逗之時,一些細心地自媒體和網民則發現了許多此類圖片中最具有誘惑力的「鯤」元素,其實都是從一些科幻影視或桌面遊戲中直接剪切而來的。

貨不對板的養鯤遊戲,純以廣告誘惑人

「我不能說絕對沒有,但我嘗試點擊進去的十多款養鯤遊戲里,本身連一條鯤都沒有。」資深遊戲玩家老史告訴筆者:這些畫面極其聳動的遊戲海報,最後引導用戶抵達的終點,大多是一些仙俠類遊戲,而且在玩法上和十多年前的《傳奇》差別不大。

充其量只是《傳奇》的網頁版,老史給出了一個直白評價。

但這還不是沒有鯤出場的養鯤遊戲的全部。更令人驚奇的是,那些充斥在遊戲海報上的震撼元素,反倒成為了自媒體上的一場「找茬」遊戲。

最常見的巨鯤、屍鯤,其原畫來自2個不同的國外畫師的科幻插畫《夢一場》和《尋鯤》(FINDING-THE FISH);而看著非常驚悚的骨鯤原畫,則出自導演盧埃里·羅賓森為籌拍科幻電影《利維坦》,而在2015年發布的概念宣傳短片。

隨後的升級版中出現的古神飼鯤主,同樣出自國外畫師的原畫《獻祭之物》。

「或許是覺得不太出名的畫作,震撼力不夠強烈,在養鯤遊戲之間已經開始激烈競爭後,遊戲海報的製作者的膽子似乎也變大了,一些特別經典的元素拿來就用。」遊戲業內人士星河猛士調侃道:巨猿是從《金剛》的海報中摳圖出來的,噬鯤霸王來自桌游萬智牌中的卡牌角色「擎天巨人」,據說還有一大波來自萬智牌的角色已經「加盟」養鯤隊伍。只不過,好像還沒看到直接對電子遊戲作品的「盜圖」。

但老史則否定星河猛士的說法:「PS4遊戲《戰神 4》的『世界之蛇』,不就到養鯤遊戲海報里客串了『大蛇』的角色嗎?只是有時候真的很佩服這些設計海報的腦洞,這些舶來品加入到鯤這樣非常山海經的洪荒概念里,竟然一點都不違和。」

只是,為什麼不讓這些腦洞,真正開在遊戲之中呢?對此,從事遊戲策劃工作的趙嚴認為:先不說設計遊戲有多難,光是這些元素進入到遊戲中,就可能遭遇到各種不可測的版權風險。但是海報中就不一樣了,有投訴撤了就是,反正隔上半個月,也正好要換新的海報物料來吸引玩家了。

光是一個海報,哪怕再泛濫,一般版權方也不會特意來維權,也索賠不了多少錢。趙嚴隨後補刀稱:你既無法判定這個抄襲來的海報帶來了多少社會影響、經濟效益,也曠日持久,可能等發現和維權時,遊戲都下架了。

玩家為什麼總被「渣渣輝」所吸引?

遊戲海報,也別是網頁遊戲的海報推廣,長期以來都是以奇葩、另類和洗腦著稱。

如2017年刷屏的遊戲海報,就是以「渣渣輝」系列最為著名。

在那款名為《貪玩藍月》的頁游廣告中,香港演員張家輝一句「大家好,我系渣渣輝」,結果遊戲大火之外,張家輝亦以另類港普意外晉陞為新一代網紅,「渣渣輝」也成為了一個網路熱梗。

「很煩啊,我都跟那些取消合作了,現在都成了國人的一個笑柄。」張家輝年初在魯豫的訪談中如是說。

可據不完全統計,岳雲鵬、宋小寶、林子聰、張衛健、唐國強、張靚穎、朱茵、劉濤、吳鎮宇、陳小春、鄭伊健、鄧超等名人,其實都先後淪陷進了此類頁游海報之中。

甚至於某遊戲還在年初用名人直播玩遊戲來號召玩家圍觀,結果,該名人不過亮相了一小會,且根本沒有玩遊戲。

洗腦式的此類遊戲海報的橫行,本質上源自頁游的局部火爆與整體焦慮。

一方面,通過各種洗腦式海報,頁游平台收益頗豐。

以《貪玩藍月》為例,其2017年第四季度的收入就有2.1億,一年的收入將近10億。企業創始人吳旭波在2017年宣布,公司要在五年內A股上市。而江西貪玩信息科技公司不過是是一家註冊於2015年5月的公司,成立3年不到,到去年11月,該公司團隊規模剛超500人。

而另一家名為三七互娛的頁游平台則更加生猛,2017年財報顯示,凈利潤達16.55億元,僅次於騰訊和網易,位列國內網遊公司第三。

另一方面,頁游的整體市場也在不斷縮水中,這使得頁游公司更加急功近利。

據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發布《2017年中國遊戲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遊戲行業整體營業收入約為2189.6億元,同比增長23.1%;而同期,中國網頁遊戲營收則顯著下滑,全年營業收入約為192.3億元,同比下降15.0%,占網路遊戲市場總份額的9.6%。

同時,該報告亦指出,2017年,頁游頭部作品的開服數量減少,市場集中度小幅增加。

「開服數減少,其實是個好事,說明頭部作品的玩家黏性加大,不用開更多的新服。」星河猛士認為:同時市場集中度增加,亦說明了為何三七互娛、貪玩遊戲和9377這些頁游平台能夠逆勢增長。其中一個關鍵就是不斷迭代的洗腦廣告在誘惑。

此外,據數據顯示,頁游市場在2015年達到頂峰後,已經連續2年下滑。

這種行業焦慮的蔓延,也迫使更多的頁游廠商,在搶奪有限客源的流量入口,不斷的釋放出諸如「渣渣輝」、「養鯤」這樣的腦洞大招。

至於為何貨不對板依然火爆。不少玩家在筆者的採訪中給出了不同的意見。

有玩家稱,進去是一個仙俠遊戲,但還是有養鯤的執念,所以一路升級想養鯤,結果就留下了。

另有玩家則認為,廣告投放的多,說明短時間內不會關,喜歡「突然死亡」的頁游,已經讓自己損失慘重了,尤其是投入了不少真金白銀的那些遊戲……

老史的答案或許更有市場,經歷過2000年《傳奇》火熱時代的那一批玩家,現在大多人到中年,事業有成、有點閑錢、有點時間,這些大量模仿或本身就是《傳奇》網頁版私服的遊戲,已經成為了一種情懷的歸宿。

「現在要我去適應新的手遊玩法和模式,去和青少年打《王者榮耀》,我玩不來。還是在類《傳奇》遊戲里繼續嗨最好。」老史說:類《傳奇》遊戲,現在基本上也就是頁游里最多。

養鯤遊戲們的「侵權遊戲」還有戲嗎?

但養鯤遊戲並非真的能夠在侵權之中,繼續有效地撈金。隨著「鯤」被養大,被侵權一方將極有可能在特定的時間直接訴諸法律。

海報侵權也是侵權!業內人士稱,早前有多次遊戲侵權訴訟,就指向過宣傳海報。

「使用未經授權動漫形象的案件明顯增多。」2017年,石景山區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易珍春曾對媒體分析稱:一些企業為了抓取用戶眼球、擴大宣傳效果,或擅自使用知名遊戲相同或近似的遊戲名稱、人物形象,或通過虛假宣傳使用戶誤認為其遊戲與知名遊戲系相關產品,攀附知名遊戲商譽,涉嫌不正當競爭。

去年3月,某款國產網頁遊戲宣傳片涉嫌直接使用索尼公司的遊戲《神秘海域4》的畫面,被遊戲資深自媒體敖廠長揭批。

而在同年4月,全國首例涉及認定網路遊戲整體畫面構成類電影作品侵權的案件在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審結。

一款名叫《奇蹟神話》的網頁遊戲,其與《奇蹟MU》在前400級三大角色名稱技能、等級設置、地圖場景、武器裝備、怪物及NPC(非玩家控制角色)等方面一模一樣或基本相同,而被法院認定為構成著作權侵權和虛假宣傳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並確定了410萬餘元的賠償金額

「僅僅虛假宣傳,其實已經足夠讓這些遊戲公司在訴訟上陷入麻煩。」趙嚴稱。 據其了解,國內現在已有資深玩家開始自發的組成了類似遊戲圈中的「王海」團隊,想要從打假的角度進行創業,這一輪深扒養鯤海報的行動,也許就有一定關聯。

更多的遊戲業內人士則開始鎖定一個認知:既然一個貨不對板的養鯤海報,都能激發出如此大的市場;如果遊戲里真的有海報上宣傳的養鯤體驗,又會如何呢?只要造型原創,總不是難事……

刊載於《法人》雜誌2018年6月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社會擴容區塊鏈責無旁貸,易樂生態將會拿出怎樣的行動?
誰在撒謊?奧地利喜寶指責加了中文標籤的喜寶,都是非法進口,美樂寶稱「惡意抹黑」!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