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縱觀武當山古建築(三)

縱觀武當山古建築(三)

縱觀武當山古建築(三)

五、秦朝

秦朝是中國第一個封建的中央集權制政權國家 ,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後,把天下分三十六郡,郡下設縣。秦始皇也沒有忘記武當山,遵祖制承認秦昭王以名山武當為武當縣。故《丹江口市志》記:「秦,置武當縣。"不說「秦始皇置武當縣",即此原因。秦置武當縣不僅是因玄武神興旺和廟宇眾多的原因,這與秦始皇想求得長生不老的思想有關。同時,武當縣城產生了,在武當山北。

秦王朝統一中國後僅15年便亡國了,這一時期,在武當山發展歷史上統稱「秦漢」。故對武當山的秦代建築不易區分,許多常歸類於漢代。

八、漢朝

漢代,武當山因玄武神著稱於世,漢武帝劉徹循秦始皇成仙之夢,遣大將軍戴孟入武當山采不死葯,戴孟棄官學道成仙,白日飛升,落帽於峰,故武當山七十二峰之一有「落帽峰"。這就是《郡國志》所記:「姓戴,名之生,漢將軍,武帝遣入北山採藥。"這個「北山"就是武當山。

縱觀武當山古建築(三)

北宋李廌也追述曰: 「此戴生不返,能繼徐福之跡。" 不難看出,在此之前,武當山己很興盛。 故漢代稱之為 「 仙室山 」。這 「 仙室 ",對玄武神廟宇古建築而言,重點指天柱峰頂的建築,說明漢代武當山古建築十分發達,可惜除墓葬外沒有存世的。

自然庵是馬明生煉丹之處,有池曰 「 煉丹池 ",為漢代馬明生建。這都是中國道教產生以前的武當山廟宇建築。

漢代,武當山新創建六座土築城是事實,即延岑城、武當縣城(玉虛宮)、 三王城三座 、 成和聚。

東漢《郡國志》云:「 南陽郡武當有成和聚。 " 據《水經注》 考證:和城聚是座城的建築,在今漢水下遊仙人渡一帶「沔北有和城」即成和聚。以此可知,漢朝或漢朝前,武當縣的疆域很遼闊的。

縱觀武當山古建築(三)

目前己經初步統計在冊的當時的廟宇己達六十四處多。《丹江口市志》云:「漢代遺址10處"。其中最大一處是從州南的雙冢到金陂長達10公里,寬約2公里。張華鵬家就居住在這個遺址上的土橋,三間祖宅就是由數十種漢磚砌築的。可證其實。這「漢代遺址10處"是以有建築為特點的。

《州志》記:龍泉寺在州東北20公里 , 上有東漢初期建造的巨無霸寨。

七、三國

三國時期是戰爭不斷的時代,但武當山的古建築仍未停止發展 , 並且成了有志之士的潛修之地。

武當山三十六岩中有一岩,名曰「卧龍」,在松蘿峰。據今考證,確有其岩。松蘿峰位於韓糧道之旁,即今叫「三歡喜」的地方,今名叫狀元岩。北宋李廌明確指出漢末孔明在武當山學道後治世:「伊南州之孔明,乃威力之慈神(玄武)。偉歟是公,惟人之龍,天矯玩世,卧於西隆,游心羲皇之域,味道周孔之宮。」明確指出孔明(諸葛亮的號名)來到「羲皇」曾轄過的武當山,住的是周文王和孔子住過的地方。

縱觀武當山古建築(三)

《武當福地總真集》更明確指出孔明住的叫卧龍岩:「面向東北,豁達高潔,霜天月夜,鶴唳猿啼,清幽無比,雲靄霧霾,隱然南氣象。」這段記述一點迷信神話都沒有。這裡的「孔明」、「卧龍」、「 南陽 " 無疑指的是諸葛亮。《諸葛亮集·故事·卷二遺事篇》 明確記載諸葛亮學道於武當山。卧龍岩內的建築是三國時的,今存遺址。

八、晉朝

《真誥》和《水經注》均記:晉太康中(285年左右)羅邑宰謝允辭官西上武當山學道,三十六岩中的「謝天地岩",在南岩梳妝台下懸空的石室,即謝允住所,今存房屋是後來重建的。

晉安帝時(397--418年)華陰令徐子平等辭官來武當山修鍊,這些人都是當時的治理國家的人,有很高的治世能力,入山後對武當山的建設發揮了巨大作用。 東晉北魏時期己經生產了琉璃瓦,武當山的建築當時一定宏麗。

縱觀武當山古建築(三)

《玄天上帝啟聖錄》 記晉朝皇帝敕賜玄武神「靈顯順聖」之號。 這是見於文字的晉朝皇帝開創敕封玄武神聖號之第一。《中國文物地圖集·湖北》記:隱仙岩是晉代創修。

2003年在武當山特區駐地老營發掘出土城磚達20餘種,其中銘文:東晉哀帝司馬丕「隆和二年(363年)二月.....唐碩年八十舉......」。從磚的飾紋上看:無根樹為陽紋,有根樹為陰紋,這種紋是武當山廟宇上的磚。晉隆安年間(397--401年)建石鼓庵。

《今古圖書集成·神異典·佛法金湯》編:西晉著名軍事家羊祜(221--278年)駐襄陽,創建「武當山寺」,是佛教進入武當山的建築。鄖陽師專喻斌教授說此記有據可信。

《輿地紀勝》記曰:「謝安、謝賢二冢,在武當縣南十五里。」謝安是東晉丞相,墓葬武當。今名叫雙冢,在均州城南十五里呂家村。

九、南北朝

南北朝是中國戰爭最頻繁的169年, 武當山成了許多權貴之士隱居修鍊之地,更促進了武當山的古建築發展。

《南雍州記》雲:「武當山廣三百里,山高隴峻,若博山香爐,苕亭峻極,千霄雲霧,學道者百數,相繼不絕。」這裡的「廣三百里」,是指玄武神廟宇古建築分布的範圍。又:「有三蹬道,上蹬道名香爐峰,蓋後人易香爐為天柱,而以其副峰為香爐雲。」這「三蹬道」與今天天柱峰的三條古神道完全相同。蹬道是人工修造的,說明南北朝以前,神道已經通到天柱峰上了。

縱觀武當山古建築(三)

《玉匱記》雲:「太和山形,南北長,高大有神靈,棲憑之者甚多。」「棲憑」,說明天柱峰頂上已經有可供朝謁居住的建築和廟宇。

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在武當山北設置平陽縣城。今有平陽寺,在州城北70里即平陽縣城舊址。

《隱逸傳》雲:劉虯「宋泰始中(465~471年) 為記室,解官辟穀,入武當山仙去。所居石室,曰劉爽岩,今隱士岩是也。」在天柱峰南偏西的韓糧道旁,為三十六岩之一,岩內有磚石廟,有後代石碑。

縱觀武當山古建築(三)

梁太清元年(547年)在武當山北設置均陽縣城。

《人民日報》1981年12月15日《揚帆美洲三千年》其中開篇寫道:南美洲秘魯國的山洞裡有一尊奇特的裸體美洲女神銅像,雙手各提一塊銅牌,兩塊銅牌上各書「武當山」三個漢字,字體近似南北朝的八分書。由此可見,位於漢水腹地的武當道教文化早於哥倫布一千多年就登上美洲大陸。

1989年,丹江口市博物館文物複查發現南北朝以來的佛寺遺址7處,有石佛82尊。

~~~文章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