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什麼?孩子真正的敏感期只有6個?那我們以前一直在焦慮個什麼鬼

什麼?孩子真正的敏感期只有6個?那我們以前一直在焦慮個什麼鬼

什麼?孩子真正的敏感期只有6個?那我們以前一直在焦慮個什麼鬼

每次跟大家分享潼潼熱衷於畫畫的事兒,總會收到一些帶著小焦慮情緒的留言:

「我家寶寶5歲了,給她報了一個畫畫班,但是她完全不感興趣,是不是我錯過了孩子的繪畫敏感期?該怎麼彌補呢?」

「敏感期」在國內的確是挺熱的一個概念,時不時也會出來一些標題容易引起父母廣泛焦慮的帖子來為「敏感期」瘋狂打CALL,大有一種為人父母必修課程的氣勢。

其實,當潼潼還在我肚子里的時候,我就看過那本《捕捉兒童敏感期》,書里總結了孩子從出生到6歲的47個敏感期的不同表現。

當時對孩子的世界一無所知的我,邊讀邊驚嘆:原來小朋友的世界和成人如此不同!

我內心深處的母愛,也被「砰」的點燃了。


1

成長的每一步都是敏感期?

正因為很早就「受過教育」,所以,在潼潼還小的時候,我常常帶著「敏感期」的思路去看待她的行為,的確很多大人眼中的「壞行為」都變得比較容易理解了。

比如吃手、扔東西、打人、對規則和秩序的執拗等,都可以找到對應的「敏感期」。

可是,隨著潼潼逐漸長大,那些密密麻麻的「敏感期」反倒給我帶來了越來越多的疑惑和焦慮。似乎感覺在每個時期,潼潼都會出現那個階段特有的行為問題,自己明明覺得哪裡不對,卻又因為害怕破壞了孩子的「敏感期」,而不敢輕舉妄動。

潼潼在七八個月的時候開始樂此不疲的沉浸在扔東西的樂趣中,我知道這是她在探索事物的因果關係,所以並沒有過度干涉。到了快一歲才開始慢慢引導她不亂扔東西。

而在一歲半左右,扔東西的行為又開始「死灰復燃」,有時候甚至會故意往人身上扔。

我明明覺得這種行為應該糾正,但在「敏感期」的理論里,這是「空間敏感期」,應該讓孩子盡情探索。

所以,我內心很矛盾,孩子的行為應該放任還是引導?如果阻止,會不會因為干預了「敏感期」而影響孩子的成長?

什麼?孩子真正的敏感期只有6個?那我們以前一直在焦慮個什麼鬼

和所有「執迷」於「敏感期」的新手媽媽一樣,那時的我,也覺得自己越來越被「敏感期」的概念禁錮住了:

深怕自己錯過了某個敏感期,或者破壞了某個敏感期,造成無可挽回的影響。

可當類似的矛盾越來越多,我也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如果說6歲之前有47個敏感期,那就意味著,幾乎成長的每一步都是敏感期。

可是,如果所有的都是重點,那就反而找不到真正的重點了。


2

真正的敏感期,只有六個

關於「敏感期「的理論的確也是眾說紛紜,除了47個的說法,還有說19個、36個、31個的,到底哪個才是正版的「武林秘籍」?

最初提齣兒童敏感期理論的是義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女士,帶著關於敏感期的種種疑惑,我去翻閱了她的原著《童年的秘密》,結果發現,真正被她劃重點的敏感期,其實只有6個。

不僅如此,蒙台梭利老奶奶還很慈祥的告訴我們:

不用急,敏感期的窗口長得很,敏感期並不是轉瞬即逝,很多敏感期都長達幾年。

01

秩序敏感期:

孩子從出生起就喜歡生活在有秩序的環境中,一直持續到兩歲。到18個月的時候,寶寶對事物出現的順序、生活習慣、物品擺放上都會有近乎執拗的要求。

還記得潼潼在那個階段時,家裡所有的東西都必須按照慣常的方式來擺放,絕對不允許出現偏差,不然就會強迫症一般去按她的想法擺好。連出門去附近玩兒要走的路線都要固定,有時候的確也是讓人哭笑不得。

什麼?孩子真正的敏感期只有6個?那我們以前一直在焦慮個什麼鬼

02

語言敏感期:

從出生到六歲,孩子具有學習語言的天賦,只要暴露在正常的語言環境中,孩子就能對這種語言掌握得非常好而迅速。

其實語言敏感期可能還會再持續一兩年,所以我們有比較長的時間可以去讓孩子做語言啟蒙,在這個時期中孩子學習語言是比成人要輕鬆得多的,很多童年時候做過雙語甚至多語言啟蒙的孩子他們本身並不覺得太難,也是跟這個特殊階段有關係。

總之,在孩子的語言敏感期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大量接觸語言,不管是我們平時的說話聊天,還是讀繪本聽歌謠,這些都會對孩子在敏感期的學習更有幫助。

03

感官敏感期:

孩子從出生起就通過五感來認識世界,他們被光線、色彩、聲音吸引,通過大量的觀察、自由的探索來吸收對世界的印象,發展自己的才智。

不要限制孩子的「探索心」,當她在家裡安全的區域里這裡摸摸那裡爬爬,或是在自然界里開動自己的好奇心時,別因為會弄髒小手弄髒衣服而制止,多給她鼓勵的笑容就好。

04

微小事物敏感期:

一歲以後,寶寶開始很多大人難以覺察的小東西產生濃烈的興趣,比如自然界里的小螞蟻,或者繪本上的某個小圖案。

孩子們的眼睛和心都很簡單純粹,他們看事物沒有那麼強的功利心,不會就為了得到什麼好處而去做一件事。眼前的這些小小的事物,就足夠引起她們的興趣了。

什麼?孩子真正的敏感期只有6個?那我們以前一直在焦慮個什麼鬼

05

動作敏感期:

包括用小手探索世界和學會行走。孩子們看似任性的亂跑、亂跳、亂拿東西,都不是毫無目的的,他們在模仿大人的活動方式,學著使用和處理事務。

而從1-2歲時,孩子成功邁出第一步起,他們要不斷的練習掌握平衡和邁動步伐,通過不斷地行走、攀爬完善自己的能力。

對於特別精力旺盛的孩子,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安排幫他們「放電」的項目。

06

社會規範敏感期:

兩歲半到三歲,孩子會慢慢脫離自我為中心,意識到自己是群體的一部分,對其他孩子產生濃厚的興趣,並開始以合作的形式和小夥伴玩耍。

這是一個學習社會規則和禮儀的好時機。他們可以這個期間開始學習怎麼與他人合作共處,以及學習怎樣規範自己的禮儀行為,而讓自己變得更符合社會規則。

什麼?孩子真正的敏感期只有6個?那我們以前一直在焦慮個什麼鬼

看了蒙台梭利老奶奶為孩子的成長划出的六個重點,我大大的鬆了口氣。

原來,真正的敏感期,遠不像傳聞中那樣如地雷陣般的密集,也無需每天貼牆上背一段,更不是錯過幾天就無法再來的。


3

六個敏感期中,我們能幫孩子做什麼?

當孩子處于敏感期時,我們會感覺到他們對某件事情具有巨大的熱情,好像永不疲倦的,孜孜不倦的去練習某種技能。

可以說,敏感期,是孩子學習的爆發期。

如果說,孩子平時的成長,像是在緩慢的爬坡一般,那麼敏感期時的孩子,會經歷一個飛速成長。

那咱們該怎麼做,才能為孩子插上隱形的翅膀,讓他們在敏感期時候飛的更快更高呢?

1

放慢腳步,不給寶寶過多的干預

孩子的節奏常常很慢,他們經常在一些看似漫無目的的動作與觀察中,發展著各種技能,咱們最需要做的就是,不打擾,放慢腳步,必要時把自己調成「靜音」。

每次當潼潼蹲在地上觀察螞蟻搬家的時候,或者撿起地上落下的樹葉的時候,我都會盡量做到安靜在旁不打擾,想著這樣應該就算是在安然呵護她的「細小事物敏感期」;

當潼潼一歲左右學習走路的時候,熱衷於上坡下坡的不斷練習,也喜歡在樓梯上爬上爬下。我們就放慢步調跟隨,不以保護的名義過度干涉,「行走敏感期」也就這樣過去了;

什麼?孩子真正的敏感期只有6個?那我們以前一直在焦慮個什麼鬼

而當潼潼想搶過勺子想要自己吃飯的時候,或是拿起掃帚學著掃地的時候,我們也能放手鼓勵她去模仿,相信在這樣的環境下,她也能很好的利用自己的小手發展出智慧。

孩子的步調很慢,大人有時以為的幫忙,有時很可能是「幫倒忙」。

2

對寶寶的興趣因勢利導

孩子敏感期到來的時候,會對某件事情表現出巨大的熱情。而這種熱情,只要我們用眼睛去看,用心去傾聽,就能捕捉到。

比如潼潼最初對畫畫興趣的萌芽,是喜歡在用手在磁力畫板或是沾著顏料在紙上不停的塗鴉。看到自己用小手畫出的彎彎繞繞的線條,讓一歲多的潼潼著迷不已。

這個階段,與其認定是「繪畫敏感期」,不如看過是孩子對手的能力的運用。

手的運用,在潼潼身上,表現為對畫畫的熱情,在另一個孩子身上,也許表現為喜歡擰瓶蓋子。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孩子若喜歡畫畫,就給她畫筆;如果喜歡擰蓋子,就給她大大小小的瓶子。

當我們對孩子的興趣敏感,能真正聽到和看到孩子的需求時,孩子就在會在敏感期收穫更多。

什麼?孩子真正的敏感期只有6個?那我們以前一直在焦慮個什麼鬼

3

對孩子的行為「疏」而不「堵」

在秩序敏感期時,潼潼有時候會看上去非常任性,但我知道,很多大人看來不可理喻的要求和行為,其實是孩子在建立內在的秩序感。

出於這份理解,對她秩序敏感期的行為,我會盡量去接納。如果觸碰了原則,需要採取行動,也多半是疏,而不是堵。

當她因為秩序破壞而哭鬧的時候,就幫著她按照她習慣的方式重來一遍,實在不能重來的事,也會陪著她哭出來,允許她發泄完情緒,學會接納已經不能改變的事實。

這樣做,在我看來並不是寵壞孩子,而是尊重孩子特殊時期獨特的心理狀態。

孩子的這些行為在我看來,也不是任性和不講道理,而是他們形成獨立人格、和良好內心秩序的必經之路。

我一直認為,只有在她們還需要的時候,能夠從父母身上獲得足夠的信任、力量與支持,以後才能更自信堅定地自己面對世界。

什麼?孩子真正的敏感期只有6個?那我們以前一直在焦慮個什麼鬼

當媽5年後,對我來說,到底有多少個敏感期已經不重要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面對孩子時的空杯心態。

我們常常覺得孩子是無知的,想對孩子的行為橫加干涉,但其實在孩子眼中,大人才是無知的,大人常常看不見生命的本質與世界豐富的細節。

而我們要做的,反而是從孩子的角度看孩子,從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讓這個幼小的生命受到尊重。

而敏感期什麼時候到來?或許也沒那麼絕對重要,因為它並不是一趟錯過了就永遠趕不上的列車,無需反覆核對時刻、拚命追趕。

我們只需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放下大人的堅硬外殼和有色眼鏡,俯身下來觀察和理解孩子,順應孩子不同時期的內在需求。

一味追趕敏感期並無意義,只有當我們有了「牽著小蝸牛去散步」的從容去陪伴孩子長大時,才不會錯失孩子成長中的敏感期。

而像蒙氏這樣的育兒理念,常常提醒著我對孩子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也讓我對孩童世界懷著一種敬畏之情。

就像龍應台女士曾說過的:

「孩子將我帶回人類的原始起點,在漠漠蒼穹和莽莽大地之間,我正在親身參與那石破天驚的創世紀。」

-END-

什麼?孩子真正的敏感期只有6個?那我們以前一直在焦慮個什麼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