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功不賞:曾國藩的無奈與鬱悶!

大功不賞:曾國藩的無奈與鬱悶!

原標題:大功不賞:曾國藩的無奈與鬱悶!


來稿/素白


同治三年六年六月十六日正午,隨著曾國荃一聲令下,南京城牆邊一聲巨響之後,各路湘軍在煙火的掩護之下,衝進南京城內。此時南京城內的太平軍早已筋疲力盡,儘管組織了幾次大規模的衝擊,但是到下午五時左右,南京九門皆被湘軍攻破,太平天國革命失敗。


而隨著天京的陷落,曾國藩和曾國荃以及湘軍的聲勢達到了頂點,曾國藩官封太子太保,受爵一等侯,世襲罔替。曾國荃官封太子少保,一等伯,二人皆賞穿黃馬褂,帶雙眼花翎,對其手下的將領也是進行了了豐厚的賞賜。曾國藩兄弟也是表示對清政府感激涕零,稱頌備至。


然而此時曾氏兄弟內心則是戰戰兢兢,「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歷史事實始終是他們揮之不去的心頭陰霾。事實上清政府確實也是害怕掌握三十萬大軍的漢人國藩有異心,時刻保持著警惕,看似風光無限的曾國藩已經瀕於危機的邊緣。


其實從曾國藩最初著手創建湘軍的時候,對於漢人掌兵十分敏感的清政府四處掣肘。生長在湘西偏遠山區的曾國藩能夠發達,主要得益於他在當翰林時得到了時任軍機大臣穆彰阿的青睞,一路扶搖直上。然而當咸豐登基之後,穆彰阿就被罷斥,曾國藩也失去了靠山,在整個咸豐朝,曾國藩都是鬱郁不得志。


在創立湘軍的初期,朝臣就對其充滿了懷疑與不屑。當其率領軍隊攻下武昌,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之後,清政府轉而對其掣肘與猜忌,只讓他帶兵打仗,卻不授予封疆大吏的地方實權,防止其尾大不掉。因此在這數年間,曾國藩是處處碰壁,過得十分艱難。



可是清政府正規的綠營和八旗軍隊的表現一再打臉,咸豐十年,清軍江南大營再一次被太平天國的軍隊摧毀,黃河以南再也沒有成規模的綠營武裝。為了祖宗的江山,清政府只能授予曾國藩兩江總督的職位,依靠曾的力量來對抗太平天國。不久之後,咸豐帝駕崩,恭親王奕?和那拉氏共同執政,採取了較為靈活機動的政策。讓曾國藩督辦四省軍務,掌握昔日五位欽差大臣的職權,以調動曾國藩的積極性。


但是當曾國荃的部隊包圍南京,進駐雨花台後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擴軍,曾國荃統領的部隊從二萬擴到五萬之眾,曾國藩能直接調動的軍隊也增加到十二萬人。並且大力在江西,安徽甚至廣東大規模徵收厘金,清政府緊繃的神經立刻又變得敏感起來,尤其是當湘軍攻克安慶、九江、蘇州、杭州等地後,太平天國敗局已定,清政府已經將曾國藩視為最大的威脅,從這時起,那拉氏對曾的態度也冷了下去。


清政府轉變的第一件事便是曾國藩與江西巡撫沈葆楨因厘金髮生爭執,慈禧很明顯的支持了沈葆楨,裁抑曾國藩,企圖從曾國藩內部瓦解其力量。而曾國藩確實與沈葆楨產生了裂隙,其他地方督撫立刻察覺到朝廷的風向,也開始採取與曾國藩相左的政策。曾國藩的謀士趙烈文也不無感慨的說:「夫人情大抵愛己而憎人,喜親而惡疏,不獨今世然也。」反映了此時朝廷和地方官員的變化。


在攻克天京之後,清政府策略很明確,湘軍總人數三十餘萬人,而曾國藩掌握的就有十二萬,因此絕對不能採用激烈的方法,防止其鋌而走險。慈禧注意到湘軍內部並不是鐵板一塊,前面沈葆楨與曾國藩的決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此清政府極力提拔他手下的將領,甚至打破他們的從屬關係使其平起平坐,對抗曾國藩。而極力打壓曾國荃,使得曾國荃抬不起頭來。



比如曾國荃在攻破天京的當天夜裡,就上報奏捷,滿心歡喜的曾國荃以為能收到朝廷的嘉獎,沒想到卻是遭到了當頭一棒,責怪破城之夜曾國荃指揮不力,沒有及時堵住口子,致使千餘太平軍漏網,語氣相當嚴厲。致使曾國荃大發雷霆,極度不滿。

除此之外,清政府又緊接著追查天京城內的金銀財寶的去向,因為各地都在風傳城破之後湘軍搶劫了一大批財寶,尤其是作為攻城主帥的曾國荃,更是得到了數不清的好處。清政府令曾國藩速速查明南京財寶去向,報備戶部。更嚴重的是,在上諭中直接點名曾國荃,對其提出嚴重的警告,如果曾氏兄弟不知禁忌,那麼將難以「永保勛名,長承恩眷」。寥寥數語,使得曾國藩大汗淋漓,如坐針氈。



這時的曾國藩無不沮喪的對待自己創立的「蓋世功勛」,傷感備至,時不時聯想到東漢太尉楊震自殺在夕陽亭下的下場。很多時候,做忠臣比做奸臣難多了。此時的曾國藩只有兩個選擇,一是裁軍交權,等待朝廷的發落,二是孤注一擲,起兵直搗黃龍。然而長期追求「聖賢」的曾國藩無論如何也不會違背自己堅持幾十年的信仰,更何況起兵未必有明確的結果。


因此。曾國藩最終決定通過裁軍、解停厘金、處理部分部下,奏請曾國荃因病開缺,回籍養病來緩和雙方的矛盾。而清政府也借坡下驢,也沒有逼迫的太緊,曾國藩繼續擔任兩江總督的職位。

然而清政府已然到了覆滅的邊緣,它所儘力維持的中央集權以及滿人掌權的局勢滿滿向地方轉移,更多漢族的士大夫粉墨登場,開始在歷史舞台上引領風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祥說近代史 的精彩文章:

《金瓶梅》作者用數字三,盡顯潘金蓮之盪!
王莽厲行節儉,境界比范仲淹高,卻長期被人罵偽君子!

TAG:祥說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