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草包將軍李景隆為何戲稱大明戰神

明朝草包將軍李景隆為何戲稱大明戰神

原標題:明朝草包將軍李景隆為何戲稱大明戰神


被稱為大明戰神的李景隆,是因為他很有軍事才能,很會打仗因而得此譽稱嗎?李景隆,明朝開國將領李文忠之子,但絲毫沒有繼承其父的驍勇善戰、智勇雙全,而是自負妄為,膽小怕事,毫無領兵之才,由於逢戰必敗因此被諷刺笑稱「大明戰神」,網友紛紛驚呼高端黑。


李景隆承襲了其父的爵位,卻絲毫沒有繼承其父李文忠的軍事才能,絲毫不了解兵法,掌兵卻不會用兵,帶軍卻不會打仗,屢敗屢戰,最終拜於朱棣靖難之戰,南京陷落。


著名的明朝開國大將李文忠,曾跟隨舅舅朱元璋四處征戰,協助他打天下,成為一代開國功臣,被賜封為曹國公。而李景隆正是李文忠之子,即朱元璋的外甥孫。


李景隆,小名九江,繼承了父親的曹公之位,由於其父的名聲與威望,朱元璋去世後,朱允炆一上位,他便得到重任,曾於都督府管轄軍事,官位最高時升至太子太傅。


但李景隆為人並無才能,在官位上吃閑飯,被譏稱為白面書生。

靖難之戰時,李允炆撤下大將耿炳文,命令李景隆擔任將軍帶兵與燕王抗敵。誰知李景隆為人自負,毫不把老將放在眼裡,不懂得用人,最終大敗而歸。


李允炆過於信任李景隆,自以為其兵敗歸咎於將士不足,於是賦予其大軍令其再次上前線,誰知李景隆屢戰屢敗,最終降燕,失守南京。


朱棣上位後,重用降臣李景隆,但最終由於群臣不滿,將其彈劾,軟禁在家中,連續十日不進食還未能死,大致在永樂末年離世。


李景隆運輸大隊長


除大明戰神外,李景隆還有一個稱呼,即「運輸大隊長」,這又是個什麼職位呢?


李景隆,虎門將子出身,承襲了父親的曹國公爵位,借父親威名,他一上任便極受賞識。建文帝在位時十分重用李景隆,高位官職予以加封,可惜李景隆沒能負起他的優待與厚望。此時燕王起兵發動叛亂,欲謀權篡位。可惜朱元璋晚年殺盡賢臣大將,朝中已無可上陣殺敵之人。


朱棣來勢洶洶,起兵不久便掃蕩了北平外圍。無奈之下,建文帝只好派倖存的年老大將耿炳文出兵,誰知首戰不利,被敵軍偷襲大敗,建文帝大怒,使李景隆代替耿炳文對抗燕軍。


李景隆本是膏粱子弟,不僅不懂帶兵還不懂謙虛,既無謀略也不驍勇,為人囂張自負、急於求成又膽小羸弱,甚至將軍中的有用之人全部替換下來。起初朱棣聽聞李景隆的作戰部署便心生歡喜,令屬下只守不攻。李景隆見狀便長驅直入,見盧溝橋都無人駐守更是得意忘形,不料此時便中了朱棣的埋伏,城內有嚴密部署,其屢屢攻城皆被擊退,永平未能拿下。


隨後,朱棣拿下大寧進攻李景隆,嚇得李景隆連夜潛逃,丟兵棄糧。此後,朱棣一舉反攻,李景隆帶兵北伐逢戰必敗,一退再退,最終還京。

1402年,朱棣兵臨南京城下,李景隆開門投降相迎,最終朱棣即位,李景隆任朝中大官,後被群臣彈劾罷官。


李景隆身為建文帝欽點的大將軍,平定叛亂時其兵力遠遠超過燕軍,但他屢戰屢敗,被戲稱「燕軍運輸大隊長」,喻指其逢戰必敗,每每潛逃為燕軍送兵,更被奚落成叛徒,可見其人廢柴之至。


李景隆卧底


李景隆,自靖難之戰後,其戰無不敗、臨危逃難、開城迎敵、投降做官的一系列舉動使其被諷刺為「大明戰神」,更因其逢戰必流失一大批軍隊被敵軍所劫,因而被挖苦為燕軍的「運輸大隊長」、朱棣贏得靖難之戰的首席大功臣,那麼李景隆真的是燕王卧底嗎?


俗話說得好,虎父無犬子,而李景隆正是堂堂的虎門將子出身,由於其父的開國威名,他一繼任曹公之位,便受到了皇上的極大信任與賞識,即便本人絲毫未做出什麼貢獻也肩負重職。朱棣發動靖難之戰時,耿炳文首戰不捷便被朱允炆撤下,令李景隆擔任將軍帶兵與燕王抗敵。誰知李景隆為人自負,又絲毫不懂用兵,不把老將放在眼裡,撤下良將,沒有謀略,擁有絕對優勢的兵力卻最終大敗而歸。


朱棣為人深謀遠慮,他深知李景隆的實力,因此在得知對方戰略部署時便心生暗喜,懂得以守為進,守株待兔最終攻其不備,一舉擊潰。其實朱允炆的戰敗是必然的,並不能完全歸咎於李景隆,李景隆只是導致戰敗的直接因素,由於先帝誅殺功臣,此時朝中已無可用之將,因此朱允炆的不具識人眼力屬無奈之舉,但換下耿炳文也是戰敗原因之一。


但想必李景隆定然不是什麼卧底,他不過是實實在在的純廢柴,既無智謀也不驍勇,不善帶兵打仗又膽小怕事,因此使得燕軍幾乎不費什麼吹灰之力就取得了成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歷史網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無恥的駙馬——北宋詞人王詵
狄仁傑一句話救了李楷固間接挽救了六十年後的大唐

TAG:趣歷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