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到底該不該給寶寶「把屎把尿」?

到底該不該給寶寶「把屎把尿」?

現在有爸爸媽媽還在按照老一輩的做法,給孩子把屎把尿。實際上,美國兒科學會不建議過早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包括過早讓孩子坐便盆,當然也包括把屎把尿。

把屎把尿沒好處,可能有害處

其實,把屎把尿只是方便了大人,對於孩子來說,即使沒有壞處,但也沒有任何好處,因為孩子這麼小,並不能真正意義上地學會自己上廁所。

如果說把屎把尿有什麼壞處的話,就是家長會對孩子抱有不合理的、過高的期望。

很多把屎把尿的家長理所當然地認為,從小把屎把尿,孩子長大後會更快學會自己上廁所,所以當事實不符合自己的預期時,家長很有可能會責備孩子。

實際上,孩子真的被「冤枉」了。爸爸媽媽要知道,如廁訓練是需要孩子的生理、心理、語言、動作等能力都達到一定水平後才能完成的。

孩子到底幾歲學上廁所?

一般孩子要到兩三歲時,才能識別膀胱或直腸發出的「滿了」的信號,並且憋住大小便,走到便盆那兒,自己脫掉褲子,放鬆排便肌肉,然後再排便。

這一系列的動作都對孩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如廁訓練也並非一兩天就能完成,可能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需要家長的耐心引導。

研究表明,過早開始如廁訓練,並不會讓孩子更快學會自己上廁所,相反,那些從 2 歲左右才開始如廁訓練的兒童會在更短的時間內學會自己上廁所

即使是完成了如廁訓練的孩子,也可能還會出現尿床、尿褲子的情況,在 5、6 歲甚至 7、8 歲的孩子身上都很常見。家長需要放輕鬆,越是橫加指責,寶寶心理壓力越大,問題越是得不到解決。

寶寶便秘,把屎總沒錯吧?

有些爸爸媽媽會在孩子幾天不拉大便的情況下給孩子把便,因為擔心孩子便秘。

首先,家長要知道,孩子幾天不拉大便,不一定是便秘。大便乾結、排便困難才是便秘,只要大便是軟的,幾天不排便也不是便秘,不用擔心。

另外,即使孩子真的便秘了,把便也並不能緩解便秘,把便時間過長還有可能造成直腸脫垂。

以前把屎把尿流行,是因為還沒有紙尿褲,尿布洗起來很麻煩,但現在有了紙尿褲這麼方便的「神器」,把家長從洗尿布的繁瑣中解脫出來,可以把時間花在和孩子高質量互動上,何樂而不為呢?

關於上廁所這件事,家長不用過分焦慮,孩子遲早會學會的呀。

文章來源: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公告聲明:

澳中西紅柿國際母嬰服務中心

澳中西紅柿國際母嬰服務中心讓您快樂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橋南立恆名苑2號樓30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專訪巴黎漆藝學院青春小鮮肉集中營 蠶寶寶法蘭西藝術專訪系列
調皮的熊貓寶寶被媽媽抓住,不料突然失手,網友:最坑的親媽坑娃!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