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ofo上線資訊模塊:左手控車,右手刷新聞?

ofo上線資訊模塊:左手控車,右手刷新聞?

迫切商業化變現的ofo,現在有點兒「任性野蠻亂打亂撞」的意思。

7月2日,ofo宣布在其共享單車App上線一項全新功能——「看看」,一個新聞信息聚合功能模塊,內設看點、圖片、視頻、體育、財經、社會、科普、讀報等頻道。

ofo方面稱,ofo作為現成的流量入口,從出行工具衍生出資訊平台,為ofo的商業化發展帶來新的可能。

造血成功還是強弩之末?

今年以來,ofo曾多次被曝資金短缺等負面情況。傳言總部整體裁員比例達到50%,管理層劇變,在網上,「ofo資金鏈緊張」已經是「日常」帖了。

另一方面,此前戴威先後拒絕了滴滴提出的與摩拜合併的方案和滴滴的收購邀約,而6月螞蟻金服增資哈羅單車,顯示阿里更看好股權「乾淨」的哈羅。戴維現在是孤軍奮戰了。

在今年5月,戴威在公司內部會議上提出「victory」行動,目標是全面實現盈利。之後,ofo在商業化變現方面動作頻繁。戴威在ofo三周年慶時曾表示,ofo整個商業化的戰略布局包括車身廣告、端內廣告、企業年卡組成的B2B、金融、本地生活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等。

網上流傳的一份ofo廣告刊例顯示,ofo車身廣告最低價位是160元/輛/月,最高的品牌定製車是2000元/輛/月。App的廣告則以開屏廣告、彈窗及騎行結束頁為主。ofo聯合創始人於信稱,ofo在武漢的車身廣告業務,僅改造了200輛車,相關收入就達到了百萬。同時ofo還表示通過提升共享單車的運營效率來降低成本,其宣布每輛單車運營成本已從此前的1.5元降至0.2元。

ofo在6月初曾對外宣布,ofo已經實現了百城盈利,目前正在嘗試更多元化的商業模式。

面對外界的質疑,ofo在不斷做商業化的嘗試。這是維護昔日獨角獸形象的「虛張聲勢」,還是真的有能力把靠融資輸血的共享單車生意,獨立地做下去?

邊騎邊看?

今天ofo上線的資訊模塊,能看到信息流廣告變現的可能。

作為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的共享單車,通常對接的是公共交通場景,如地鐵、公交等,用戶在這些碎片化時間裡刷刷新聞,好像是符合邏輯的。

然而,歸根到底,共享單車是交通工具,ofo App提供更多的也是工具屬性,對於工具,用戶更加看重實用性,而不是資訊內容帶來的愉悅感。「看看」可能不會成為ofo的加分項。

在上班通勤這樣的場景里,幾秒的開屏廣告都顯得十分多餘,更何況,以前覺得不好騎的ofo,現在打不開或者打開車是壞的情況好像更加頻繁了。心急火燎地想上班,車都掃不開,還有心思先刷個新聞冷靜一下?又或者是用戶一邊騎車一邊刷新聞?這也太不安全,太不「主流正能量」了吧!

作為交通工具,就少扯這些沒用的,把單車業務做好,用戶自然會用腳站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聚焦 的精彩文章:

幾塊錢就能背LV、Prada,共享奢侈品你願意pick嗎?
IBM新型AI晶元似已成型,英特爾、微軟也沒閑著

TAG:科技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