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他們測試了上萬款 App,看看哪些軟體在偷聽用戶

他們測試了上萬款 App,看看哪些軟體在偷聽用戶

自從 QQ 瀏覽器和百度輸入法分別被 vivo NEX 檢測出未經用戶同意偷拍偷錄之後,儘管相關企業第一時間作出回應,不少用戶仍然疑慮重重。

圖片來自:PingWest 品玩

而在國外,剛剛從「數據門」緩過來的 Facebook 最近又被曝出新的數據泄露醜聞,而一個可通過手機麥克風竊聽用戶的新專利則引來更多懷疑。

愛范兒在此前一篇文章曾指出,這些利用手機麥克風竊聽用戶的傳聞雖多,但大都無法證實,而且也可能是一種「孕婦效應」。

編者註:孕婦效應即偶然因素隨著自己的關注而讓你覺得是個普遍現象,比如當人懷孕了就更容易發現孕婦。

那到底這種說法到底是不是陰謀論?美國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決定用嚴謹的科學實驗來驗證,他們從去年開始對 17260 款較受歡迎的 Android 應用進行跟蹤分析,看看是否有 App 會通過手機麥克風進行偷錄。

圖片來自:techspot

先說結論,可能跟很多人想像中的不一樣。研究人員經過研究測試後,並沒有發現有應用程序在未獲得授權的情況下激活麥克風,並將錄音內容發送出去。

不過研究人員也聲明,這項實驗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這次實驗研究人員用了 10 部,Android 手機,讓後用一款自動化程序與每個被測試的 App 進行交互,然後對產生的流量進行分析。

研究人員用於實驗的手機,圖片來自:Gizmodo

這種測試方式的局限性在於,自動化程序與真人用戶的使用習慣和過程會有不同,一些人類能做到的操作自動程序無法做到,比如創建一個新賬號。

不過研究人員也發現,確實有應用屏幕錄像或者截圖私自發送給第三方的數據分析公司。

比如一款叫做 GoPuff 的外賣軟體,會在用戶未經同意的情況下進行錄屏,並將這些視頻發送給第三方數據分析公司 Appsee,用戶的信用卡號、地址甚至密碼等個人信息都可能通過這種方式被泄露。

Appsee 是一家專門為移動應用提供數據分析和監控用戶行為的公司,但 Appsee CEO Zahi Boussiba 在接受外媒 Gizmodo 採訪時表示,出現這種情況應該是應用方在違規操作。

我們的服務條款中明確表明客戶需要向用戶披露這項第三方技術的使用,並禁止客戶通過 Appsee 獲取任何用戶的個人數據。

所以東北大學這次研究,在證明了「手機麥克風竊聽」可能是一種陰謀論之外,卻可能衍生出一種新的「陰謀論」——你的手機屏幕可能會被盜錄。

其實,當我們發現平時談論的內容被各種 App 轉化為精準的廣告推送時,確實不一定是這些 App 在通過手機麥克風在竊聽,因為手機內的各種感測器和軟體的演算法都有太多方式來監測用戶的行為。

此外通過你的好友和同齡人的大數據,也可能勾勒出與你相同的用戶畫像,你看到的廣告可能只是針對某類用戶畫像的批量投放而已。

圖片來自:Metro Ecuador

但無法否認的是,我們在享受互聯網便利的時候,或多或少都必然要犧牲一點個人的隱私。

題圖來自: Gizmod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范兒 的精彩文章:

一款體積可能全球最小,體驗卻不輸 AirPods 的藍牙耳機
政府應該增加空間探索的費用嗎?IBM的AI 辯手覺得可以

TAG:愛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