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她成長的32種方式——評愛瑪×雷耶斯的《我在秘密成長》

她成長的32種方式——評愛瑪×雷耶斯的《我在秘密成長》

平素孤陋寡聞,居然沒有聽說過愛瑪*雷耶斯其人,直到讀了她的《我在秘密成長》後,反應竟然和馬爾克斯一樣。坊間傳說他在《百年孤獨》出版幾年後,收到了一個叫赫曼·阿西涅加斯的朋友寄來的一沓書信。書信是他人寫給赫曼的私人信件。馬爾克斯展紙閱讀,發現寫信人雖然字跡稚嫩,拼寫中還有很多語法錯誤,但信的內容卻非同凡響,一封封看完之後,老馬驚嘆此乃天才之作也!

隨後發生的故事很有趣味。信的作者是哥倫比亞著名畫家、當時在拉美藝術界有著「教母」地位的愛瑪?雷耶斯。激動的馬克爾斯立刻打電話給愛瑪,鼓勵她把這些信集結出版。然而極富個性的愛瑪對朋友赫曼未經允許就將她的私人通信給人看的做法非常氣憤,不僅不給老馬面子拒絕出版該書,還因此停筆輟耕,此後20年間不再寫信。這雷霆之怒也讓赫曼羞愧難當,兩人從此形同陌路。2003年,愛瑪去世前,終於回心轉意,同意將這32封信件出版,並決定將版稅收入全部捐給哥倫比亞的一家孤兒院。這本書信集,就是我看到的《我在秘密生長》。

愛瑪*雷耶斯原本畫家,其名氣之大,朋友之多也令人嘆為觀止。據說畢加索曾經悄悄去看過她的畫展,並偷偷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自然,寫作對於她來說屬於跨行,然而跨行最難,成功也不易,敢跨行也得天賦異稟才行,事實證明,她成功了。她的成功得益於什麼呢?不幸的童年;汪洋恣肆的想像力;與生俱來講好故事的能力。

那麼,愛瑪到底是怎樣秘密生長的?她的書里究竟都寫了些什麼呢?全書共收錄了愛瑪與赫曼間的32封通信,信中以一個被遺棄小女孩兒的目光和口吻,道出了她悲慘的童年和她眼中的世界。那些悲傷的、快樂的童年往事時而如一條蜿蜒流淌的小溪、時而如咆哮的江海奔涌而來,那種野生的、原始的感染力往往縈繞在心間,久久不退。愛瑪家非常窮,「住的房子是一個很小的單間,沒有窗戶,只有一扇朝街的門」。她每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倒掉用了一夜的便盆,這充滿魅力的「便盆沒有一天不是滿到要溢出來了,冒出的味兒噁心到有好多次我都吐在了上面」(第一封信里)。愛瑪是個斜眼,人們常不知道她在看哪裡,小夥伴們都不愛和她玩兒,她唯一的玩伴是一個瘸腿男孩。父親遺棄了她和姐姐,脾氣暴躁的撫養人瑪麗亞被她們視為母親,這母親動輒痛打她倆,以至於只要母親一脫下鞋來,愛瑪條件反射似的就知道自己要挨打了。她從母親那兒幾乎得不到任何的愛,有一次她的姐姐受傷了,母親竟然當她的面念叨說「為什麼偏偏是好看的這一個」。

愛瑪的悲慘遭遇還不止於此。四歲那年,她和姐姐被瑪利亞母親遺棄,貧窮、被歧視、被拋棄、孤獨、無助、不安,是愛瑪童年生活的主基調,然而,在這種困苦中,愛瑪卻很樂觀,仍然能夠找到屬於童年的快樂。比如,她媽媽買了幾隻母雞,「每次看見一隻母雞進麵包爐,我就跟著一起鑽進去,在裡面靜靜地待上幾個小時,等它下了蛋,撿起來熱乎乎地貼在臉上」;她也會騎上一頭騾子在院子里轉圈;她和朋友「瘸子」製作了一個叫「雷波勇將軍」的泥人,之後長時間地圍繞這個泥人玩各種遊戲;還有在修道院里,她和姐姐爬到樹頂期待和耶穌見面的場景……

19歲那年,愛瑪的生活出現了轉折,她隻身逃出令人窒息的修道院,「邁步走進外面的世界之前,我發覺自己很久之前就不再是小女孩了。」《我在秘密生長》中的故事到此戛然而止,然而愛瑪的傳奇人生才剛剛拉開帷幕。她開始學習寫字、畫畫,一舉成為繪畫界「教母」級的人物。「從那一刻起,她在外面世界的傳奇故事開始了。不過,艾瑪不喜歡傳奇這個詞,她說,比起自己的作品,她的生活似乎被賦予了過多的重要性。」本書在譯後記中特意寫道。

有人懷疑這本書裡邊的瑪利亞母親是否就是愛瑪的親生母親,還有人傳言愛瑪是哥倫比亞前總統的私生女,這些我認為不重要,重要的是,書中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悲慘命運,從某種意義上講可能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樂觀面對才是人生正確的打開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朝陽軒的聊齋 的精彩文章:

TAG:朝陽軒的聊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