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包青天為什麼可以穿「龍袍」?有人說出了答案,看完深感事實驚人

包青天為什麼可以穿「龍袍」?有人說出了答案,看完深感事實驚人

包青天為什麼可以穿「龍袍」?有人說出了答案,看完深感事實驚人

包青天為什麼可以穿「龍袍」?有人說出了答案,看完深感事實驚人!老包穿龍袍?他是要造反嗎?這個問題很嚴重呀,如果屬實,那可是要掉腦袋的呀!「有書君」決心查個水落石出。

1.包青天真的穿「龍袍」了嗎?

接到線報後,小編向報案者詳細了解「案情」。報案者說不僅電視劇《包青天》里包青天穿著飾黃龍紋的龍袍,京劇「包公戲」里的包公也穿著一樣的服裝。言之鑿鑿,難道包青天真的穿「龍袍」了嗎?大家先別著急,既然有了案情的線索,就讓有書君帶著大家來玩一個「案情分析」遊戲——「數爪辨身份」:這位穿著「五爪」龍袍,這位一派老子天下第一的氣概,沒錯,這位是「一哥」——皇帝;這位穿著「四爪」蟒袍,氣宇軒昂,這位是親王;這位穿著「三爪」龍紋服,挺精神的,這是普通官員。

五爪金龍,每隻爪有五個分支,和人的手掌一樣,這樣的是真龍。龍袍,真龍天子的袍子,即皇帝的朝服。除了皇帝以外,不管哪位仁兄豪姐膽敢穿著五爪龍的服飾等同於宣布造反,斬立決! 而四爪的龍形物,只能叫蛟龍,或蟒 ,似龍非龍也。蟒,源於明、清時代的"蟒衣"。明代"蟒衣"本是皇帝對有功之臣的"賜服"。至清代,"蟒衣"則列為"吉服",衣上的蟒紋與龍紋相似,只少一爪(趾),即四爪龍為"蟒"。在古代,蟒袍加身,是大夫們的最高理想,即意味著位極人臣,榮華富貴。

「案情資料」分析至此,小編總結兩點:

一是連王爺都只能穿四爪蟒袍,如果硬要說包拯的官服上有龍紋,而且是飾以五爪龍的龍袍,這個跟歷史肯定是不符的,身為嚴明執法者的包大人當然不會讓自己「提著腦袋穿龍袍」啦!

二是影視戲劇里包青天穿的是蟒袍,那也是不可能的。雖然從唐宋開始就有五爪、四爪、三爪龍形物的區分,但蟒袍是明朝才出現的。包公是宋朝人,如果說包拯穿的是蟒袍,難道包青天穿越啦?哈哈。

現在影視戲劇里宋朝戲的戲服尤其是官服,實際上並不完全按照朝代設計,宋朝的官服並不是這個樣子的。那些戲服是參考了明清兩朝的官服並加以美化而成的。因此包公戲服可以用蟒,還可以是黃色的。至於官服顏色,正宗的宋朝官服並不是黑色的。影視戲劇里包青天穿黑色飾黃龍紋的戲服,是為了襯托包拯的鐵面無私。

2.包大人身處的北宋,官服是什麼樣的呢?

既然造反嫌疑排除了,龍袍、蟒袍包青天都穿不成了,可是身為北宋官員的包大人總得穿官服吧,那麼包大人威風凜凜,帥氣大拍驚堂木時究竟穿的是什麼樣的官服呢?宋朝官員的朝服沿襲了唐代官服的特點,朱衣朱裳,裡面穿著白色羅中單,外面扎系羅料的大帶,身上掛著錦綬、玉佩、腳上穿著白綾抹黑皮履。朝服的樣式是統一的,官職的高低是以搭配的不同來區別的。主要是在有沒有禪衣和錦綬上的圖案體現級別變化。官員穿著朝服的時候,必須戴進賢冠貂蟬冠和獬豸冠。手裡要拿著笏(手板)。宋代官服中最有特色、最有創新的是男子的首服——襆頭。這個時期的襆頭已經完全脫離了隋唐時期巾帕的形式,而變成一種帽子。由於襆頭變成了帽子,並成為文武百官的規定服飾,官吏上朝面見皇上時帶的襆頭大多是直腳的,有一尺多長的帽翅,這種襆頭還有一個名字叫「交頭接耳」。

據說,這是皇帝防止臣子上朝時交頭接耳而設計的。(呵呵,原來是皇帝也怕官員的開會開小差呀!)宋朝的官服一般是以等級分,一、二品飾以龍(五爪以下),三、四、五品飾以山水,再往下官階飾以花鳥。

找到了,終於找到包大人可以名正言順穿的官服了。

包拯是進士出身,從知府做到開封府府伊(四品)再到樞密副使(一品),後被加官為龍圖閣大學士。龍圖閣大學士就等於皇家圖書館榮譽館長。在戲曲中,他穿的戲服上有龍,是大家喜愛他的表現。實際上,包拯的官服並沒有真龍的圖案。包大人不同時期穿的官服紋飾的圖案會隨著他官職的升遷而變化。好了,小編分析至此,案情已經水落石出了,「包青天穿龍袍」根本是子虛烏有的事,大家都不用為包大人擔心了。

人們之所以說:「包青天穿龍袍」,有書君覺得一是人們把「包青天」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為人民伸張正義,就算穿龍袍也不過分;二是被影視戲劇美化了的戲服誤導。包拯一生清正廉潔,鐵面無私,最高峰時做到了副宰相之職,相當於現在的紐約市市長加國家司法機關最高長官兼皇家圖書館榮譽館長,真是好厲害呀!小編在此對一心為民的包大人深鞠一躬,同時為破解了「包青天穿龍袍」之謎還包大人清白,沒砸了"小編"知名偵探的名牌而竊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偉大歷史之詞 的精彩文章:

印度是個神奇國度,那麼外國人要怎樣才能加入印度國籍?漲知識了
《跨界歌王》他一來就慘被淘汰,寧靜兩次斬獲歌王,票數一目了然

TAG:偉大歷史之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