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99%的職場人,都曾掉入過這3個思維陷阱

99%的職場人,都曾掉入過這3個思維陷阱

有智有料有格調

GIF

「 智大叔 」

職場的路走得好壞,除了跟自己的工作能力息息相關外,最關鍵的是職場中的一些思維認知和意識。

在職場中,我們接收了許多「應該做的」行為準則、職場秘訣,而有些其是我們必須要規避的思維誤區,不知道下面這三種,有你犯過的嗎?

1、回報前置效應

通俗來說,回報前置就是:拿多少錢干多少活。

很多人認為,我拿著3000的工資,你讓我做6000的活,那肯定不幹。

有些人在還沒有做出成績時,就喜歡和領導談回報,明面上說是為了做起來有動力,更有激勵性。

有的領導會在指派任務之前,講明紅利問題。如果沒有的話,追求回報前置就會讓領導反感,如果任務完成得不如意,老闆也會打消重用你的念頭。

正確的職場認知應該是:干多少活才拿多少錢。

一個員工做了什麼,是否敬業努力,直屬上司是看在眼裡的,只有你做得足夠好,那麼才擁有談升職加薪的籌碼。

所以,不如等自己干出成績的時候,再去跟領導談回報,成功的幾率就會更大一些,也會直觀地讓領導看到你的成績!

2、偏見思維

人與人交往溝通時,其實內心充滿了各種偏見,過於看重第一印象,憑藉自己的感性去進行選擇,而不是切實的依據,這個時候偏見就發生了。

如果有兩個實習生同時進入公司,小A穿得溫文爾雅,一頭大波浪捲髮,氣質逼人,小B戴著朋克風的鴨舌帽,看起來冷酷難以靠近。

那麼很多人下意識就會覺得,小A是個很好相處、做事很能幹的女生,會把重要的活兒都安排給她做,而小B而給人很難接觸的感覺,盡量會避免和她溝通。

如此一下,光從第一印象中,眾人就給她們貼上了標籤,使我們對某一個人形成了固定的認識,那麼以後就會用這個偏見思維來看待一個人。

那些所謂「顏值即正義」,「剛畢業的員工能力都不行」,這個人連蟑螂都怕,膽子太小了。」

從一件事以偏概全,就這樣定義別人的能力和性格,是典型的偏見思維。

而職場中最重要的,是就事論事,而不是就事論人,或者就人論事。

不被偏見思維束縛的人,往往有清零的意識,既能看到一個人身上的閃光點和不足,也不會輕易地給別人貼標籤。

每個人會不停地變化和成長,也會不斷進步。

3、經驗主義

職場中非常注重經驗的積累,也有唯經驗不敗的言論,有經驗的人一定會比沒有經驗的人做得更好,觀點更獨到,其實這也是一種偏見思維。

經驗這兩個字,已經成為了招聘的首要衡量標準,也讓很多想要轉行的優秀人才找不到施展才能的機會。

很多獵頭為互聯網公司招聘產品經理,看到這個求職者沒有畫過原型圖,那個沒有某某產品設計項目經驗,就直接在簡歷篩選時被淘汰。

但事實上,獵頭和HR把很多其實很容易去做的工作、最不要緊的工作當成了一個硬性的門檻,其實就是經驗主義錯誤。

按照這種招聘經驗主義,很多優秀人才想從傳統企業轉到互聯網企業都相當困難,因為沒有相關經驗。

而這樣的代價,就是企業錯失了很多人才,浪費了更大招聘成本。

現代社會瞬息萬變的科技發展速度要求我們要具有突破性的創新思維,才能在這個時代不至於被淘汰。

一成不變的工作思維會禁錮一個人的潛力,原始的經驗思維也會讓一個人的思考空間變得狹隘。

很多時候,經驗是一方面,但是更重要的是,結合自身的現狀去選擇最合適的合作團隊。

可能性是創造出來的,而不是規定出來的。

對於在職場打拚的我們來說,規避一些思維誤區能夠讓自己的工作更高效地完成,也能夠避免走進誤區,在職場停滯不前。

人在工作中,一旦陷入某些思維陷阱,在職場再怎麼努力也無濟於事,因為錯誤的思維會導致錯誤的工作習慣和工作方法。

所以總結而言,決定你職場高度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以上幾種思維。

每天進步一點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熱文多多 的精彩文章:

「偽奔放」90後:怕相親又怕表白,不如一個人的好

TAG:熱文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