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漢字拆開讀不得了,竟道破人生真諦

漢字拆開讀不得了,竟道破人生真諦

語言大師林語堂,曾對「孤」「獨」二字做過有趣的「拆字新解」。他寫下這麼一首打油詩:

稚兒擎瓜柳棚下,細犬逐蝶窄巷中。

人間繁華多笑語,唯我空餘兩鬢風。

「孤」與「獨」分別拆開,是子與瓜、犬與蟲。在林語堂眼中,寥寥二字四旁,卻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畫:小孩兒在棚下捧瓜嬉笑,小狗歡叫著在青石老巷中逐蝶,垂垂老矣的他獨倚橋邊,目睹人間笑語,卻不禁反襯出些許晚年的孤獨心境來。

圖片|平平仄-攝

圖片|Chai-攝

漢字是藝術的文字。從古至今,雖然漢字的形態、音調和內涵都發生了變化,但在那獨特的筆畫字形中,仍然蘊含著中國人豐富的想像和內涵。

和「孤獨」類似,不少漢字都是由兩個各有含義的單字組成的。通過「拆字」這一有趣的玩法,人們也可以藉以表達自己對生命的不同理解。

一個字,往往藏著一種人生的智慧。

圖片|行走的魚028-攝

「既要有前進的勇氣,也要有停下的心氣」

中國古代的驛道,每隔一段路,便有一個亭子。這些亭子,是為了讓人們暫時停下疲累的腳步,補充體力、蓄積精神,好讓往後的旅程能走得更快、更遠。

亭者,停也。「停」字,是一個「人」和「亭」靠在一起。蔣勛說過:爬山時遇到亭子,就是在告訴我們,不要再走了,這裡的風景美極了。讓自己在亭子里歇息,看花開花落,看雁過南天,舒緩心境,捋清前路。

人生的路很長,我們總要前行。偶爾停一停,不必急。

圖片|BlackGui-攝

「給予即快樂」

舒心的「舒」,左邊是捨得的「舍」,右邊是給予的「予」,恰是捨得給予之意。生活中,我們在得到什麼的時候,也許會歡欣、狂喜。但當我們甘願為某人、某事付出的時候,那種內心的充盈卻是無可比擬的。

在中國人的理解中,「捨得」,即有舍才有得;而在西方的聖經里,也有「施比受更有福」的教誨。自己富足時,不忘有缺乏的人,這是一種力所能及的善良;在自己缺乏時,仍能伸出同情的手,則更難能可貴。

捨得給予,才能收穫充實。

圖片|衛國650-攝

「知足是福」

「福」,左邊似「衣」,右邊是「一口田」。古人認為一個人有衣穿有飯吃,就是「福」。

和古人相比,現代人的物質生活不知要豐富多少,我們普遍有衣穿有飯吃,實現了溫飽,有的甚至大富大貴。但很多人卻並不快樂,反而終日愁眉苦臉。

因為現代人的慾望,已不再停留在有衣穿有飯吃,往往想要更多。上進心是好的,但過度的不滿足卻成了慾壑難填,失去知足常樂的心態。只要慾望一時得不到滿足,就會痛苦煩惱,甚至嫉妒仇視別人。

幸福,不是擁有太多,而是剛剛好。

圖片|SUPENGTING-攝

「日省吾身,是人生的修行」

「智」,上知下日,「知」又是矢與口的組合。不禁想到,古往今來的智者,大都有靜處獨坐、日省吾身的習慣。

明代思想家袁了凡說:「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一個人在某個領域中站得越高、眼界越寬,越會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想去「更高的地方」,就得學會自省和謙遜。

自省使人自知,自知使人進步。

圖片|來源於網路

「人在草木間,可得心安」

茶,是「人」在「草木」間。茶,是人面對自然的態度,也是面對內心的態度。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和茶之間有著禪意的相連。 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沙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凈」。生命如一盞茶水,其中的浮沉與苦甘,是經歷滾滾紅塵後,選擇回歸淡泊的人方能細品。

浮生若夢,一杯清茶解煩憂。

圖片|愛上紅茶-攝

忙,就是「心亡」

「忙「字,「心」「亡」為「忙」,人一忙,「心」就丟了。

一個行色匆匆的人,往往是一個無「心」之人。忙中出錯、忙中出亂,就是因為忘記傾聽內心的聲音。一個疲於奔命、無「心」生活的人,怎會不會犯錯出亂,又怎能把自己的人生過好呢。

日子再忙,也要留點時間,談談風花雪月。蘇東坡就曾寫道:「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若無法從喧鬧的塵世中跳脫出來,不妨閑坐,從熱鬧處回歸到生命的本真,為浮躁的心靈養一方凈土。

忙裡偷閒,讓「心」回歸,人才會安寧,事才會從容。

圖片|不遠樹下的院子-攝

「事事偷懶一點,終歸差人一等」

人生的優劣,先天只能決定一部分,後天努力卻不容小覷。

且看「劣」字的構造:少與力。若一個人在每件事上都要偷懶,哪怕他先天條件好些,最終也不免要在人生的跑道上落後。

就像龜兔賽跑的故事,道理簡單卻實在。有人生來條件差,但後天奮進,令人刮目相看;有人老天賞飯,卻克服不了惰性,最終鎩羽而歸。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你的付出,決定你人生的優劣。

圖片|原色茶陶-攝

「心多不是好事」

「患」字,上面是一個「串」,下面是一個「心」,像一「串」的「心」,即是多心,患得患失。

一種是貪得無厭。若一個人不能一心對待得失,這也想要、那也想要,怎能不心生憂慮呢?最終往往什麼也做不成,得不到。

一種是害怕失去,尤其在感情上。古龍曾說:你想得到的越急切,失去的可能就越大。人一旦多心,就把感情搞得越來越複雜,離當初的單純遠了,所愛之人也越來越遠。

我們都該學會慢慢放下,對人對事,簡簡單單,一心一意。

圖片|原色茶陶-攝

「恐懼,是內心的空虛」

「怕」字,由「心」和「白」組成。內「心」一片空「白」,往往是一個人內心空虛、不自信的時候。

無畏者,一是初生牛犢的無知,一是歷經磨鍊的自知。方法,無非是懂得不間斷地學習、自省,以信念自勉,以仁愛充實心靈,拒絕無所事事、自欺欺人。如此,內心便有了底氣,自然不怕、不懼。

心有所期,無畏無懼。

圖片|不遠樹下的院子-攝

「自大終要吃大虧」

「誇」字,上面是個「大」,下面是個「虧」,可以這樣理解——一個自大的人,總要吃大虧。

自信與自大不同,前者是氣定神閑、不卑不亢,後者往往喜歡嘩眾取寵,或掩飾自己的無知無能。

世間當然不乏狂傲的天才,但多數人更需要看本錢,認清自己的位置。隨意的不自量力,終會在不斷的膨脹和莽撞中遭受教訓。

從更大的層面上說,一個民族也要避免虛假的自大。如梁思成說:「一個民族的自大和自卑都源於對於本民族歷史文化的無知,只有了解自己的過去,才能站在客觀的立場上,產生深層的民族自尊。」

自尊是正途,自大要吃虧。

圖片|不遠樹下的院子-攝

有人說

一個漢字就是一部文化史

但在我眼中

一個漢字就如同我們的人生

它包含著中國人的處世哲學

是一束照亮我們生命的光

認得漢字,賞得風月

識得箴言,悟得人生

是我們生而擁有的福分

圖片|defense-攝

文字為物道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道 的精彩文章:

每天大吃大喝卻不胖的人,原來都在偷偷喝它!
無言中生活如水,清靜中歡喜自生

TAG: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