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湘西趕屍到底是怎樣運送屍體的,真像影視劇中那般玄乎嗎
說起殭屍,會有無數的傳說存在於歷史中,並且東西方都有一個固定特點,那就是吸血,吸血的動機是什麼,誰也說不清楚,再者死去的人又是怎麼會動的,還是誰也說不清楚。所以不論是西方的吸血鬼,古典的殭屍,現代版的喪屍都是沒有經過科學驗證的,許多的道聽途說也沒有被親眼證實。但這些靈異題材卻是很多故事的原型,又逐漸轉變為驚悚影視的過程流傳,在八九十年代的港片中一度引為經典,從而人人皆知。在我國的湘西有一種中國特有的文化,叫做湘西趕屍!再次進行細分的話,趕屍則為楚巫文化其中的一種,也就是苗族的蠱術了!當然也有人認為這個趕屍術與茅山術有一定的淵源,但這種古典秘法的歷史布滿神秘並不可考。在當地趕屍也並不叫趕屍,而是稱為移靈,現在我們能夠追溯的起源,也就是趕屍項目是從古代辰州的沅陵,瀘溪,辰溪,漵浦四個縣城開始的。
那麼在清朝就廣為人知的湘西趕屍做的究竟是什麼呢,答案很簡單,就是為了讓那些客死異鄉的屍體回到故鄉,入土為安。
從這個角度出發的話,國人講究落葉歸根,趕屍人的這個項目足夠偉大。問題我們更多好奇的是,趕屍人究竟用了什麼方法或者是秘術,能夠讓死人重新站起來,自己走路?沈從文先生在他自己的文中里提過一句,「經過辰州,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會趕屍。若眼福好,必有機會看到一群死屍在公路上行走,汽車近身時,還知道避讓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樣」。注意這一段話,死屍並不是單單能夠走路,顯然還是有一定的意識,這就玄妙中帶著恐怖,驚悚中加持了害怕!著名的湘西三邪分別為趕屍,蠱毒,落花洞女!
但是三邪之一的趕屍只是苗族裡的一種民俗事項,沒有其餘二位的地位和談之色變的靈異。有意思的是,趕屍有著自己獨特的區域性選擇,具體的活動範圍也並不大,比如往北只到常德卻不過洞庭湖,向東能到靖州,西去涪州和巫州,往西南則去雲南與貴州。在古代傳說之中,這些地方都是苗族祖先的鬼國地盤,趕屍的距離出了這個範圍就叫出界,再也不會靈驗。
說完了地方起源之後就不得不提神話起源,畢竟整個人類也是從神話傳說開始的。湘西民間的趕屍起源可以追溯到蚩尤的時代,相傳蚩尤是苗族的祖先,當年他手提滿配AWM與敵人怒闖決賽圈的時候,掛掉了眾多弟兄。那一戰簡直是天昏地暗,到處都是破損的殘屍,蚩尤命令軍師把那些死去的兄弟送回故里。但那些士兵已經死了,而本來應該躺雞的他們,在經過在經過軍師的咒語之後,又重新站了起來,跟著軍師的符節一路向南。後來由於部隊的行進較慢,追兵又至,蚩尤就與軍師聯手做法,引來一場大霧,將敵人困在了迷魂陣中。注意這個符節,它的作用很重要。
簡單一點就是他們扔了一堆的煙霧彈,敵人轉不出來等到毒圈一縮,自動退賽了。但軍師實際所用的應該是一種『霧術』,問題霧這個字難寫筆畫又多,於是被改寫成一個巫字。那麼這個巫字其實就是個象形字,現在的解法比較有意思的一種,認為巫字上面那一橫代表天或者霧或者煙霧彈,下邊的一橫就是地;當中的一豎就是那個符節,兩邊各有一個人字,左邊的就是軍師,右邊的則為蚩尤,意思是這門巫術需要兩個人聯手才能施法。在當地軍師所用之法也稱所司之法,所以在後來趕屍人也稱老司。
有道是老司機帶帶我,我要回去埋!在清代中期趕屍這個項目出現以後,其主要作用在於將湖南移民的屍體運回故鄉。那怎麼樣是最快呢?當然是開車了,但那時候並沒有車,也沒有摩托。但是有船,所以最初的趕屍其實是用船運送屍體的,人有參與,但並不麻煩。問題是當船行進到三峽那一段的時候,暗流暗礁密布,稍有不慎一船人連活帶死的都得翻到長江里餵魚。這裡又有一個典故,可稱吞舟之魚,也可叫鐵頭龍王,但究竟是大魚撞翻了船,還是暗礁使船側翻都不可考。一來二去之後,古人迷信,再也不敢拉著死人行走於危險之上,所以說常在岸邊走哪有不濕鞋,久而久之趕屍人的職業化也就出現了。我們看一些影視作品都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清朝採取的刑罰慣例都是秋後問斬,於是各州府縣衙門都會到了每年的秋分時節,領了刑部的批文從而KO掉那些死牢中的囚犯。
本地的在被處決後自有家人收拾,但外地的就不同了,想要歸鄉,無非兩種方法,其一是請四人抬運,俗話說死人沉死人沉的,一兩個人是抬不動屍體的,四人運送又花費較大。那麼請老司趕屍就是最好的辦法了。於是乎在秋決的前一天,死囚的親屬或者同鄉都會湊些銀錢給他們請來的老司,一般老司有兩種,慣例是一個穿青衣,一個穿紅衣。這二位準備好針線,等到行刑的當天,也就是午時三刻,刀斧手一刀下去,他們領了屍體後,就得把死屍的頭和身體再縫起來。然後兩位老司分工明確,一個念咒,一個嘻哈。類似影視中的九叔做法,取了辰砂會將屍體的一些位置塗抹,分別是腦門心,胸膛心等等地方,道門中說這些地方是七竅出入之地,所以在抹了辰砂之後,還要以一道神符鎮壓,待到諸事辦妥,咒語一停,大喝一個起字,屍體便會應聲而起,跟著符節而去。這些都是影視裡面常用的情節。
在趕屍的途中,也有停歇的地方,類似電影中的一般,搖著鈴撒著紙錢喊著生人勿進,實際中湘西趕屍匠歇息的地方,既可稱義莊,也可叫死屍客店。當然共同的是這種相當驚悚的地方,無一例外的陰氣極重。大門一年到頭都是開著,因為其兩扇門板之後便是死屍的停留之所。那麼趕屍匠總是得趕在天亮前就要到達這裡,再到夜晚才能繼續趕路。白天為什麼不走呢,沒有人知道,或許知道的都像電影中那些詐屍的一樣被咬了。。。。。。就這樣走走停停,等到了死者家鄉後,老司會立刻將壽衣為死者穿戴齊全,不同於一般的壽終正寢,此等的入殮過程,全部是趕屍匠一手準備,帶著一定的靈異氣息。時間也多半會定在三更半夜,生人勿近的時候,或者是將死者裝殮完畢,才會讓家屬認領。待到棺蓋一開,面目一現,昨日之日不可留,堂堂俊郎後生,今日閉眼長眠;若說人生苦短,死後歸家卻也是一路艱難。趕屍的文獻記載不多,但並不是沒有,所以俗稱的趕屍也有三趕三不趕的說法。古典一些的例如砍頭,受絞刑而死的都可以趕,道理也簡單,因為他們多半是被迫而死甚至是冤死的,總結就是死的不服氣。這類可以用法術驅趕他們。
而所謂的三個不,其實涵蓋了挺多種類,比如病死的,壽終正寢的,或者是跳水上吊這類自願而亡的;再者被雷劈的,被火燒的都不趕。那麼病死的三魂七魄早就被黑白無常索了去,誰也不敢再從閻王殿上將他們叫回來,畢竟這不是長途電話那麼簡單。而那些跳水的沒準都是被等著還魂的水鬼拘了,剩下雷劈的,火燒的都屬於罪孽深重之人,大部分皮肉不全,筋肉分離,也不能趕。
我們看玄學也好,影視也罷,符咒在靈異驚悚類別的傳說和故事中都是神秘而又必備的一種物品。從玄學角度出發,這個理論就太大了,什麼九宮八卦,陰陽正負,奇門遁甲都能夠扯出來,但以趕屍角度出發的話,符咒的作用或許並沒有那麼大,鎮是一種作用,另外那麼大的一張紙糊臉上,防蚊蟲起碼有一定效果,另外見了生人也不一定會受到驚嚇。講了傳說,進行了追溯,也考究了相關文獻之後,趕屍或許也就不那麼神秘了。
第一種說法是因為人死後會立即僵硬,這在醫學上稱為屍僵狀態。而在兩天之後,屍體的肌肉組織會呈現一定的韌性,然後接著發硬。但就這一絲的韌性,會讓某些關節柔軟化,比如髖關節,經過外力的作用之後,有些關節就可以做到一定量的活動。嚴格來說,就這一點,便是死人行走的物理條件中最重要的。如果將兩根木棍或者竹竿從死屍的腋下穿過,將其進行撐起的話,那麼屍體在外力的介入下,比如在兩根木棍或者竹竿前面和後面各有一個活人扛著,這樣屍體就像是個提線木偶那般,妖異的走起來! 那麼這樣子其實所謂的「趕屍」並不是真的趕著屍體走,而是拉屍或者抬屍。
另一種說法,認為當年的湘西趕屍不過就是一些黑社會性質的幫派進行走私鴉片的違法行徑,而這種職業的晝伏夜出也為其的惡劣勾當做了最好掩護,故而將「趕屍」弄得陰森恐怖,其實就是為讓不讓生人輕易靠近,而做的一些由活人喬裝成死人行走趕路的把戲。
其餘說法也有背屍與分屍之說,這就好比有職業性的趕屍人,那麼就肯定有二把刀的出手,不管是什麼行業總是會有業餘選手的出現。這裡有一種變態的趕屍人出現,他們的做法簡單粗暴,就是把屍體大卸八塊,然後頂了腦袋就走,什麼四肢肚腸全丟了,然後用稻草替代。到了地方也好糊弄,畢竟穿衣入殮也都是他們自己搞,到時候開棺露頭,讓家屬一看就行。當然不是干一行愛一行的話,差錯在所難免,遇上個瞎子家人,非要摸摸自己親人,准露陷!
再次回到科學的角度來講的話,讓死人走路畢竟還是不可能的,所以湘西趕屍最主要的不在於技術的真實,而在於這個職業的真實。或者說是人情的冷暖與人性的缺失。苗族在很早以前就掌握了攝取硃砂的竅門,硃砂加熱後可以還原成汞,那麼汞就是最為常見的防腐材料。清朝實行秋後問斬的程序,那麼趕屍匠的業務時間也多在秋冬兩季,天氣寒冷加之屍體能夠防腐的話,趕屍或者背屍也就並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究竟是讓死者回家,還是讓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這個外衣做著見不得光的事情。
借用一句話,鬼神有時候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心!如果連死人都不放過的話,那麼恰好又印證了那句,死人有時候比活人有用。
文:彭程
參考文獻:《楚巫文化風俗》相關資料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先秦到唐初長達千年的「王牌軍糧」,不但人馬共食還能存放九年
TAG:歷史品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