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獨角獸們著急上市在宣告什麼?

獨角獸們著急上市在宣告什麼?

嚴正聲明:「商業人物」所有原創文章,轉載均須獲得「商業人物」授權。一切形式的非法轉載,包括但不限於盜轉、未獲「商業人物」授權通過第三方轉載行為,均屬侵權行為,「商業人物」將公布「黑名單」並追究法律責任。「商業人物」只願與尊重知識產權的機構進行合作。

作者:張友紅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火熱的六月。

或許,移動互聯網年代即將結束最重要的一個階段:行業獨角獸們上市完畢,一級資本市場標準下流量為王的瘋狂成長年代結束,進而迎來二級市場對他們的重新考核。

這個六月,是他們排隊收尾的時間。

再過幾年,當人們回憶互聯網年代的時候,2018年6月會像2000年一樣具有節點意義。2000年,中國第一批PC互聯網企業集中上市,百度、騰訊、盛大、搜狐、網易等那個年代的獨角獸,完成了那個年代互聯網紅利的第一次收割。這一次,參與收割的是小米、美團、滴滴……

一條邏輯鏈

今年以來排隊上市的獨角獸們已經超過了20家:

虎牙、B站、愛奇藝、優信、映客、小米、美團點評、同程藝龍、平安好醫生、獵聘、多益網路、指尖躍動、寶寶樹、房多多、尚德教育、拼多多。另外,滴滴、螞蟻金服、騰訊音樂、鬥魚、快手等也傳聞會在今年下半年籌備上市。

密集程度也是罕見。

拿最近一周看。25日,美團提交IPO申請;28日,二手車交易平台優信剛剛在納斯達克敲鐘上市;29日,獵聘於港交所正式敲鐘宣布上市;30日凌晨,拼多多提交IPO申請……

我們試圖去理解現象背後的邏輯鏈。

在過去幾年的移動互聯網年代,這些企業都是各自領域裡的領頭企業,他們也都曾經是資本市場瘋狂追逐的對象。過去幾年他們擁有資本市場青睞的最重要的一點:領域裡的流量老大。

移動互聯網已經經歷了六年多圈地年代,這期間,資本和創業者都相信,在一個嶄新的終端開啟的嶄新的互聯網年代裡,誰掌控了流量誰就掌握了未來,流量意味著未來賺錢的所有可能性。因此,在過去幾年,流量也成為資本投資這些企業和企業提高估值的唯一重要指標。

剛剛上市的優信,在招股說明書中有一項重要的數據就是成交量,這意味著有效流量的交易轉化率。艾瑞的統計數據顯示,優信的成交量行業第一,勝過明星企業瓜子二手車和人人車。

此邏輯下,為了成為流量入口或者掌握大量的有效流量,「燒錢」成為過去幾年移動互聯網創業的「常態」。

還拿二手車市場舉例。2017年,優信在營銷廣告上的費用超過15億。瓜子有多無少。

這是常態,移動互聯網端的其他領域的創業企業也是如此。

譬如,移動互聯網年代產生的最大的獨角獸滴滴。2012年成立,先後經歷了和快的的燒錢大戰、和uber的直面競爭。滴滴能勝出,離不開他參與並且贏了燒錢大戰。和快的競爭最火熱的時候,創始人程維為審批錢款簽字,自言,「手都是哆嗦的。」

哆嗦過手的,相信不是只有程維。e代駕的創始人楊家軍也曾對「商業人物」表達過,燒錢最厲害的時間裡,自己靠每天晚上跑趴下才能睡著。

融資,燒錢拼用戶,提高估值,再融資……這樣的邏輯下,企業需要源源不斷的錢。這是移動互聯網創業企業都面臨的問題。

2017年5月,美團官方公布有30億美元現金流儲備,去年底,美團又獲得40億美元融資,美團的資金儲備為70億美元。美團在提交的招股書中說,2015年,虧損59億元。2016年虧損54億元。2017年虧損28.5億元。加上美團這一年投資公司、擴大圈地,到2018年,美團賬上能用的可能只有30多億美金。按照美團的消耗速度,30億美金只夠它這一年用。

美團成立8年,到目前為止,國內大的投資機構幾乎都投過美團了。至少今年還要再有一筆大的融資到手才能保證明年的彈藥。高估值下,誰來投,並不是容易的事情。上市,似乎是目前較好的融資手段。

美團在招股書上提醒說,「我們歷史上產生了較大虧損,未來我們可能會繼續產生較大虧損。我們立足長遠以抓住戰略商機的經營理念亦可能對我們的短期財務表現產生負面影響。」

對美團而言,盈利是一個太不確定的事,融資是短期內唯一能續命的手段。

移動互聯網創業邏輯下,不只是美團如此。

外在因素

拼多多剛成立3年,處於瘋狂生長階段,也著急排隊上市了。

創始人黃崢寫了一封致投資者的公開信,解釋這一點,說了一些「烏托邦式」的描述。他承認拼多多目前的數據「波動而粗糙」。

拼多多是過去三年成長起來的一個電商黑馬。在移動互聯網和電商都已經建立了高壁壘的背景下殺出來。目前,正處於數據高速增長的階段。

從拼多多提交的招股說明書看到:截止到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商品交易總額達到1987億元,擁有2.95億活躍買家,以及100萬活躍商家,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唯品會,成為僅次於淘寶和京東的第三名。其中,拼多多2017年交易總額為人民幣1412億元,移動平台上的訂單總數達到43億份,活躍買家數量為到2.45億人,這意味著拼多多單季用戶增長5000萬。這是一個高速增長的數據。

今年初,拼多多剛完成新一輪融資,金額30億美元,估值近150億美元,騰訊領投,紅杉參與。拼多多完成這一輪融資在市場上非常火熱,一些投資機構都還擠不進去。

中國有8億農民,按照拼多多的定位,拼多多做的是下沉市場,消費受眾和快手一個圈子,快手用戶目前7個億。如果也存在這樣多的用戶,拼多多目前的3億用戶有潛力翻番。

顯然,翻番後的數據會獲得更高的市值。

如今,拼多多上市似乎更多來自於外力。這種外力一是資本方著急變現,二是不確定的經濟環境。

資本的嗅覺是靈敏的。

本月,美聯儲調高基金利率,美元加息,人民幣貶值。這些信號導向一點:全球範圍內資金成本抬升。與此同時,中美貿易戰下經濟局勢不穩定。資本一定是嗅到了接下來會產生的連鎖反應,著急退出。

雷軍在2014年和2016年都曾親口說過:小米5年內不考慮上市。現在看,小米也食言了。

今年5月3日遞交股權書當天,雷軍去拜見了香港首富李嘉誠,兩人就全球策略聯盟進行了商談。當天的報道還說,「雷軍還虛心向李嘉誠請教了不少問題,對於中美貿易戰李嘉誠也有不少看法。」

未來是什麼?

在這樣的資本環境和經濟局面下,對於獨角獸們而言,上市,是他們給自己服下的一粒免死葯。上市,也是各行業里重新排出場順序的最光鮮的標準。

畢竟,燒錢燒到融不到資的時候,即便再大的獨角獸,也會在一夜之間倒塌。28日掛牌當天,優信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走勢——開盤報10.4美元,隨後極速回落,半小時內破發,一路跌至8.16美元後觸底反彈。最終,以9.67美元的價格驚險收盤,IPO當日維持在7.44%的上漲。

從目前市值來看,優信仍然是「流血上市」。在2017年1月G輪融資時,優信融資5.1億美元,估值約36億美元;之後,也就是IPO前最後一輪融資約2.5億美元,估值約32億美元,不難看出,估值已經較前一輪下滑,而IPO當日,優信的市值是29.67億美元。

市值暴跌,錢卻是實實在在的。估值再高,卻往往虛胖。和這個領域裡另外兩家明星企業相比,優信已經獲得了國內二手車交易平台赴美上市第一股的位置,儲備了彈藥,給自己續上了一命。

5月23日,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滴滴出行也要在今年下半年啟動上市了。已初步決定落戶香港,目前正積極尋覓主要投資者,估值約550億美元,預計滴滴最終上市時市值或能達700億至800億美元,隨時超越全球另一網約車龍頭Uber約700億美元的估值。

如果這樣,各大領域裡的獨角獸基本上市完畢,移動互聯網時代真的可以宣布上半場結束了。隨之,打法也要變了,盈利將成為最有說服力的標準。還沒有在上半場獲得免死金牌的企業,可能要在新打法里重新評估自己了。

*圖片購自視覺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人物 的精彩文章:

富士康郭台銘:代工皇帝想轉型高科技
重新定義馬雲

TAG:商業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