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文化自信談工筆精神——專訪中國當代工筆畫家趙君峰

從文化自信談工筆精神——專訪中國當代工筆畫家趙君峰

趙君峰,1974年生,漢族,河北柏鄉縣人。自幼愛好書畫,八歲臨貼學習書法,九歲為鄉鄰寫春聯,十二歲獲邢台市青少年書法比賽一等獎,同年開始研習繪畫基礎知識,書畫兼修,經年不輟。

1993年開始學習工筆畫,始學黃均、王叔暉,後研習陳老蓮、任伯年等歷代名家畫風,以傳統工筆人物畫見長,常年專註於古典工筆繪畫的研究。遠追魏晉唐宋,近研明清民國,並融入現代元素。內容多涉及仕女、儒、釋、道、高士、嬰戲、民間故事、歷史典故等。

作品多為博物館、畫廊、企業及海內外人士收藏,並有多幅作品以國務院機構作為國禮贈送外國友人。

現為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八一書畫院特聘畫家,齊白石藝術研究會會員,世界華人實力書畫家協會副主席兼書畫院院長,出版畫集有《趙君峰畫集》《趙君峰傳統工筆人物畫》等。

第一次見到趙君峰的作品,是一尺幅達140cmX480cm的巨幅工筆畫——《群仙祝壽》,畫中30餘位神仙人物錯落有致,顧盼照應,亦莊亦諧,亦雅亦俗,穿插樹木、花鳥、山石、雲霧,筆墨精練,設色古樸典雅,人物神態入微生動,每一筆,都盡顯畫者深厚的藝術素養和高妙的表現功底。

《群仙祝壽》 480×140厘米 2012年

趙君峰說,完成這幅作品,他花了半年多時間。工筆畫看似優雅,實則非常耗費腦力和體力。工筆勾線多用鼠須,不僅要求線條極為精到,反覆渲染十多遍也是常事,並且需要很多天保持一種恆定的狀態持續才能完成。

工筆畫的耗時耗力,讓很多年輕畫家都不願意投身這門藝術,而趙君峰卻醉心其中。他天生謹慎認真的性格,和縝密細緻的工筆繪畫風格非常接近。與畫中人典雅的氣質一樣,創作中的他總是不急不躁,細細勾畫。他說,我喜歡並融於這種工筆表現的自然方式,我覺得人和畫是一體的。

訪談中,趙君峰談工筆、談人生、談他痴迷的中國傳統文化,因其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藝術的極致追求,別人眼裡的辛苦與寂寞,對他來說卻是充實與享受。而在這個到處都是機遇卻又充滿焦慮的新時代,除了潛研技法之外,藝術該如何表現新時代、引領新時代,又是擺在每一位藝術家,尤其是趙君峰等青年藝術家面前的另一重大課題。

「中國工筆還有巨大的空間可以發展。我們要用中國的繪畫手段,表現中國題材,體現中國精神的造型高峰。」趙君峰說,「文化的力量最軟,但最強。我們要用心、用情去呵護、去擦亮『工筆』這張牌,讓全世界的人們不僅讀懂中國的藝術之美,更能讀懂中華民族跨越千年的文化自信。」

一支舊毛筆,

成就天定之緣

東方文化:您是怎樣與繪畫結緣的?

趙君峰:小時候我生長在農村,在我8歲那年,父親從本村的一個親戚那裡拿回一支舊毛筆遞給我,讓我試試寫字,當時我連執筆方法都不懂,但是當我抓住那支毛筆,當筆尖接觸到紙面那一刻,我就覺得這東西是屬於我的。小時候的感覺說不清楚,就是一種莫名的喜歡,就好象用它可以寄託很多東西似的。如今30多年過去了,不但沒有離開,而且加倍地熱愛,毛筆繪畫已經成為我抒情寫意、表達情感的重要工具,已經成為我朝夕相處的親密夥伴,我和繪畫也許就是這種天定之緣吧。

東方文化:您為什麼會選擇工筆作為自己的表現手法?

趙君峰:我覺得工筆畫的特點是直觀細膩,受眾面廣,結構無微不至,能夠很具象地去表達物體。工筆畫是國畫的基礎課,有了一定的工筆積累後,可以自然升級為寫意,這如同人要先學會走才可以去跑的道理一樣。

東方文化:有沒有比較偏好的繪畫題材?為什麼?

趙君峰:這些年比較偏好高士題材和羅漢題材。之所以偏好高士題材,是因為表達內容與傳統的儒、道緊密相依。高士一般都表現野怡放曠的情懷,入世出世的豁達,與並不脫離時代的人文思考。我很喜歡他們那種以文、以意、以情等與自己共通的表達方式。

《琴韻松風》 173×46厘米 2017年

《八仙過海》 200×100厘米 2013年

佛教人物是我一直主要涉及的題材,佛教文化受眾普遍,不僅可以凈化提升人們的心靈,也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且適合於工筆表現。佛像系列中的羅漢題材,表現手法可以是誇張,可以是自如,伸縮餘地比較大,這是我喜歡的一種方式。

借古開今,

唯匠心與美不能丟棄

東方文化:在創作過程中,誰對您的影響最大?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趙君峰:我有三位老師,在我的創作過程中對我影響最大。金大鈞老師是沿襲經典傳統工筆的老前輩,他與近代工筆畫大家黃均先生相處40多年,既是師徒,又是摯友,老先生在理論上技法上給了我最經典的傳承和指導,他法度嚴謹,為人儒雅,不負君子之風。先生不但教授我正統技法理念,也教授我做人做事的君子之道。

和芝圃老師是近代花鳥大師王雪濤先生的衣缽傳人,和老師為人大氣謙和,平易近人,頗具大家風範,傳授了我很多傳統花鳥工與寫的理念技巧,尤其是寫意的潑辣、狂放力與精緻內斂畫風兩者並存的駕馭能力。二位老師代表中國傳統繪畫的經典流派,給了我最大的影響。

第三位老師就是古代經典,我從經典中汲取營養,從歷代大家書畫中汲取營養,從中尋找創作的新源泉。我經常去看古代的書畫展,用懷古之心和古人對話,去感知古人的思維與心態,以一種敬畏之心來創作。我常想,在那個科學技術、物質並不發達的時代,藝術家是如何使自己的魂與神高度凝聚,創作出如此曠世之作的?

《貴妃醉酒》 102×52厘米 2017年

東方文化:工筆畫創作的關鍵是什麼?您認為您作品中最大的亮點是什麼?

趙君峰:工筆畫的創作首先要來源於生活,對生活熱愛,有激情,然後才能把生活中美的方面表現出來,正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有了這個基礎,才可以接下來精準選題,立意構思、布局成圖,運用筆墨語言,力求以意境哲思觸動觀者。

以上具備之後,下一步的表現手段更要完美接力。在創作過程中,我非常用心於用料,礦物色多是自己研製,沉澱除去粗渣後用其細潤,力求「麗而不媚,艷而不姚」。墨選用老墨,精研求其沉穩細潤厚重層次感。勾線筆多用鼠須,以體現線條力度及流暢幹練。紙多用陳紙和老紙以避其火性,絹用蠶絲絹。在繪製過程中,先用毛筆在宣紙或者絹上完成線描,然後把紙或者絹綳在板子上,遵從並沿用古法「三礬九染」進行著色,由淡入深,逐次渲染,一個人物的頭髮反覆絲染十遍之多,其他顏色也是數次薄薄積累以求「厚而不膩」。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造型能力、筆墨功力,以及全域駕馭能力的完美結合。

《降龍伏虎圖》 173×46厘米 2017年

個人認為作品最大的亮點是工寫結合,雅俗共賞。工處可以纖毫畢現,寫處可以潑辣大膽,二者互相矛盾卻可以溶為一體的表達方式 ,我力求工寫的完美結合,力求思想性、藝術性,雅與俗的完美結合,讓不懂畫的可以看出美,行家裡手也能對作品可圈可點。

東方文化:創作或欣賞作品時,您會更看重作品的哪些方面?

趙君峰:更看重作品的表達方式所能帶給人們的視覺衝擊力,因之引發心靈共鳴和思考,而獲得高度的藝術效應。好的作品應該首先是美,然後有它的延展性,讓觀眾有觸動,尤其是將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內容滲入作品,用工筆語言傳達給觀眾的藝術手段。

東方文化:您今後的創作計劃、創作重點是什麼?

趙君峰:還是立足於傳統題材,圍繞經典文化為核心的創作,從古代傳統文化中汲取源泉與靈感,借古意為今用,以繪畫的方式來繼承中華傳統文化並影響現代人。

《對弈圖》 93×86厘米 2017年

面對商業,

藝術家要有定力,民眾要提高鑒賞力

東方文化:您是如何看待藝術與商業之間的關係的?

趙君峰:藝術與商業是相互信託卻又矛盾的關係,藝術品變為商品,經濟收入支撐了藝術發展的第一步,並以商業的形式普及到了更多的人,是傳播藝術的一個重要途徑。畫家常說一句話,餓著肚子搞不了藝術,這句話很直白,很現實,也很深刻,但之所以說矛盾,是因為畫家也很容易因為商業衝擊,因商而畫,使作品失去或降低藝術性,粗製濫造,淪為只圖表象而不顧內涵的行貨。提高民眾——也就是消費者鑒賞力是解決此矛盾的有效方案,讓畫家創造的藝術性高的作品也能夠從商業上獲得高的成正比例的回報,進而可以穩定畫家創作精品的積極性,而更多人提高對精品的認知能力,也是商業促進的關鍵。

東方文化:當下,您認為青年藝術家應該具備怎樣的藝術修為?

趙君峰:一個優秀的藝術家應該具備相容並通的豐富的文化、道德、多門藝術學養和紮實的繪畫功力,以及對生活對人類文明的獨立思考,三者缺一不可。中華文明幾千年,現又處在嶄新的輝煌期,當代中國畫家應該以自己是中國人為驕傲,將跨越空間的橫向思維與跨越實踐的縱向思維結合起來,重新認識藝術的社會功能和審美功能,創作出更優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作品,將中國工筆推向世界。

《水月觀音》 136×68厘米 2016年

提升國人,

工筆畫是利器之一

東方文化:工筆畫之前一直被大家有所忽視,近些年來才慢慢又被重視起來,您認為工筆能得以興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又存在什麼問題?

趙君峰:工筆畫自先秦到唐代,一直是中國繪畫的主流,唐代是最高峰,宋代緊隨其後,可以說,沒有唐宋就沒有中國畫的歷史輝煌,自元以後明清文人畫的興起,工筆畫開始沒落,以至墜入低谷。

新中國成立以後,工筆畫得以綻放新的生機,尤其是改革開放,給工筆畫的再輝煌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和發展契機,工筆畫也因其具備工細寫實、雅俗共賞、受眾面廣的特點而再次走向繁榮。

我認為現今工筆畫所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內容容易流於程式化、手段表現太過強調製作、忽視寫意性而使作品失去靈魂,容易流於匠氣,空有其表,失去傳統特點和審美標準。

《斗蟲圖》 93×93厘米 2017年

東方文化:現在大家都在提倡對工筆畫的創新,您認為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創新?在您的創作中,又如何處理傳統與現代的關係?

趙君峰:工筆畫創新並不拘泥於形式,新手法新材料新理念等等,但我覺得都不能脫離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應該將傳統工筆藝術的精萃內涵、表現方式,作為創新的基礎,也就是今不離古,古為今用,借古開今。老祖宗幾千年留下來的東西不能不去繼承,不繼承是有罪的,而不去創新和發揚,又有負於時代。也就是說,要承古創新的有機結合,有了精華的繼承,創新才會出彩,才能站穩腳跟。

東方文化:作為中國視覺藝術中出現最早、流傳最久遠的表現形式,您認為工筆畫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增強全球華人文化自信過程中可以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趙君峰:一種文化能有效說服國際社會的是什麼?第一是一種直覺之美,第二是不應該以自己的深奧來設置障礙,而應該以自己的淺顯來排除障礙。本質上文化無界,不被接受的美是沒有實現的美。按照國際標準,讓並不了解中國文化的人無障礙地接受,無距離地欣賞,才能證明中國文化的體量和力量。工筆畫正好具有這個功能,直覺淺顯、通俗易懂。傳統題材直接描述傳統文化內容,很多都是有典故有出處,可以用畫筆向世界淺顯易懂地講述中國文化。

《紫氣東來》 136×64厘米 2017年

中國文化的首要任務是提升中國人,國人提升了,中國文化才真正完成了使命。工筆畫因通俗易懂可普及性高,可以是實現這個任務的利器之一,在復興傳統文化、增強全球華人文化自信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版權,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轉載請註明來源:東方文化雜誌(ID:dfwh-h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文化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青鳥越過了彩虹,我為何不能?

TAG:東方文化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