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秋五霸的真相

春秋五霸的真相

原標題:春秋五霸的真相



春秋時期的五位霸主,說法不一,至少有三種說法,但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都同時包括這三位: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其實受到周王室承認的只有齊桓公和晉文公,其餘的人都是「非法集會」後(諸侯會盟)自立的,周王室根本就不承認。


我們來看看,這些霸主在任上做了哪些「好人好事」?


咱先說齊桓公


一生稱霸四十年,曾召集過類似於今天「六方會談」的國際和平會議二十六次,出動軍隊二十八次,把當時東西南北方向的「夷人」打得落花流水。值得紀念的重大遠征一共有四次。


第一次


公元前664年,北方山戎部落入侵燕國,燕國向齊國求救。齊桓公親自赴援,把山戎擊潰。這是一次非常重大的勝利,使得燕國在未來一百年的時間裡,再沒有嚴重的外患。燕國的國君感激得一塌糊塗,像尊敬周王一樣尊敬齊桓公。


第二次


公元前660年,連續四年沒有什麼大的戰事,齊桓公坐在霸主的位子上,每天除了收收「保護費」(各國的進貢)就是喝喝茶、打打獵,聽聽音樂,看舞女跳舞,臨幸個妃子,祭祀一下天神什麼的。忽然,衛國遭到了狄部落的攻擊,請霸主立即出兵相救。


請注意,人家說的是『請』但實際上,並不是『請』那麼簡單的,因為作為霸主手下的國家每年都是要向霸主進貢的,也就是需要繳納一定數額的「保護費」。如今衛國被攻擊,收保護費的自然覺得沒面子。


因為狄部落打狗的時候沒有看主人。


於是,齊桓公震怒,立即發兵前往衛國,不過他來的有點太晚了,衛國已經被攻破,齊桓公覺得,這樣有損於他霸主的顏面,便想出了一個亡羊補牢的辦法,那就是給衛國在東方四十里的滑縣,另外建築一座新城。


這個動作包含著春秋時期特殊的政治意識,假使是在戰國時期,齊桓公肯定不顧一切的把衛國給吞併了,誰還會給他復國,怪麻煩的。說來說去,當時沒有大一統的心思,只一味的爭取威信而已。

第三次


狄部落得便宜賣乖,得寸進尺,打敗了衛國之後,還以為自己武功蓋世無可匹敵了,第二年,又攻擊了一個受齊桓公保護的國家——刑國,並且一舉獲勝。齊桓公仍舊採取亡羊補牢的辦法,為刑國重新建國。


第四次


公元前656年,齊國以及盟國聯軍遠征漢水,向不斷向北推進的楚王國展示威力。楚王國一群人瞠目結舌,天南海北的,怎麼殺到我家門口來了?齊桓公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尊王攘夷」。


楚王國讓屈完出使齊國軍營質問齊桓公:「咱們兩個國家相隔十萬八千里,一向沒有來往,你們打上門來,有什麼貴幹?」


齊桓公眼瞅著房梁,傲慢地說:「既然你們楚國自稱是周朝的封國,為什麼不肯進貢?還有我們敬愛的周昭王怎麼會死在你們楚國這裡呢?」他的措辭很嚴厲,表情很生氣,完全符合「尊王攘夷」的劇情需要。


這裡要給大家插播一下楚周之間的故事:


楚和周之間的梁子由來已久。最初,楚國人為了向北發展,和中原諸侯套近乎拉關係,硬說自己是黃帝王朝祝融的後代,要求周王封它為子爵,還規定每年進貢一車苞茅。雖說這有些不敬,可是周王室也咬咬牙忍了下來,雙方暫時相安無事。


至於周昭王之死,原因是這樣的:周昭王是周朝第四代王。姬姓,名瑕。周康王之子。周昭王打算繼承成康的事業,繼續擴大周的疆域,從昭王十六年開始,親率大軍南征荊楚,經由唐國、厲國、曾國、夔國,直到江漢地區,大獲財寶,鑄器銘功。昭王十九年,他親自統帥六師軍隊南攻楚國,卻不幸全軍覆沒,昭王死於漢水之濱。南征的失敗,就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


好,結束,咱繼續回到第四次。

雖然齊桓公咄咄逼人地提及這段三百年前的陳年舊事,但是楚國的屈完根本沒拿齊國人當回事兒,他抖抖袖子,整整衣冠,喝口茶水,慢悠悠地說:「不就是一車茅草嘛,也至於你帶領十幾萬人長途跋涉地趕來,一會我就弄幾十車來給你。關於周昭王的事情,當時還沒有我哩,我不太清楚,建議你直接去問漢水!」


齊桓公雖然霸道,但是此時似乎還不敢或者不願意和楚國直接正面衝突,彷彿這般興師動眾只是為了討個說法。現在楚國人既然給了說法(雖然說法有點怪怪的,但也能接受),那就拍拍屁股走人吧,也算凱旋而歸。


綜上所述,雖然這四次著名的征戰齊國根本沒有取得實質性的勝利成果,但總算為那些小國找回了一點顏面,也為周王室找回了顏面,在他們看來,齊桓公這個霸主還是相當成功的。


再來看晉文公



他所謂的「尊王」,其實就是幫國君剷除了一對姦夫淫婦,而「攘夷」也就是又把楚國給攘了一次。楚國人在那個時代一定相當悲催,因為他們總是被各路英豪當成靶子和撈取政治資本的踏腳石。(心疼楚國。)


公元前636年,周襄王的王后死了,所以從狄國娶了個新王后——隗後,可是不久之後隗後就和周襄王的弟弟公子帶曖昧了,世上沒有幾個男人對綠帽子不起劇烈反應的,何況是個國王。周襄王把隗後廢掉,打入冷宮,還要逮捕公子帶,也不知道怎麼搞的,公子帶居然逃跑了。(居然能跑掉?可見周王室已經沒落到了何等地步。)公子帶勾結狄人進攻洛陽,把周襄王趕下了寶座,周襄王居然也奇蹟般地逃跑了出來。(逃跑真的很容易!)


周襄王失去了寶座,又失去了老婆孩子,心裡別提多鬱悶,要是在以前還可以請霸主齊桓公出來主持公道,可是當時齊桓公的遭遇比他還要慘,看來是沒可能「站」出來了。


怎麼辦呢?就在他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時候,救世主耶穌基督阿彌陀佛太上老君全部化身為偉大的晉文公出現在他的面前:「上帝保佑你,我的孩子,我來拯救你吧!」


晉文公兵鋒一出,狄人立即全線潰退,公子帶和隗後一起被抓,全都被處死,周襄王又回到了溫暖而舒適的寶座上。

北方的諸侯要當上霸主,就必須和楚王國過一招,齊國人、晉國人、吳國人都先後把楚國修理了一下,才成為霸主的。


必須的!


晉文公又把矛頭指向了楚國。


楚國人中了晉文公的奸計,在『城濮之役』中敗下陣來,短時間內難以恢復,於是晉文公成功稱霸。


最後來說楚莊王



楚莊王最讓人敬佩和銘記的地方就是他一鳴驚人的故事。三年不飛,一飛衝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公元前613年,楚莊王即位,做了國君。三年期間埋頭只顧吃喝玩樂,不理朝政。楚國發生了大饑荒,巴國東部的山戎族、東方的夷、越之族、一直臣服於楚國的庸國、前不久才被楚國征服的麇國人也紛紛向楚國發起戰爭,天災人禍接連而至,楚國內部動蕩不安。即便這樣楚莊王還是躲在深宮中,甚至在宮門口掛起塊大牌,上邊寫著:「進諫者,殺毋赦」。


這個時候出現了兩個很重要的人,一個是大夫伍舉、一個是大夫蘇從。一個用猜謎語進諫,一個用眼淚鼻涕進諫。進諫方式,說實話,不新穎,但楚王就是聽了,並此後遠離酒色,親自處理朝政,攻滅了前來進犯的庸國,使楚國的勢力向西北擴展,任用孫叔敖為令尹,重視社會生產,發展經濟,充實國力。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率領大軍攻打鄭國,晉國派兵救鄭。在邲地(今河南鄭州市東)和楚國發生了一次大戰。晉國從來沒有打過這麼慘的敗仗,人馬死了一半,另一半逃到黃河邊。船少人多,兵士爭著渡河,許多人被擠到水裡去了。掉到水裡的人往船上爬,船上的兵士怕翻船,拿刀把往船上爬的兵士手指頭都砍了下來。

有人勸楚莊王追上去,把晉軍趕盡殺絕。楚莊王說:「楚國自從城濮失敗以來,一直抬不起頭來。這回打了這麼大的勝仗,總算洗刷了以前的恥辱,何必多殺人呢?」說著,立即下令收兵,讓晉國的殘兵逃了回去。


打那以後,這個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就成了霸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古傳奇自媒體 的精彩文章:

她們才是真正的「大女主」,《古代女子圖鑑》了解一下

TAG:今古傳奇自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