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最牛考生,科舉考試只寫8個字,卻征服皇帝獲狀元

古代最牛考生,科舉考試只寫8個字,卻征服皇帝獲狀元

正所謂,學而優則仕。在我國,無論古今都是非常重視教育的,因為教育關係到一個國家長久的興旺發達,而考試則是國家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社會階級流動,激發社會活力的重要途徑。

隋唐年間設立了科舉考試,依然將儒家經典書籍作為主要的考試內容,學習優秀的學生可以通過考試被選拔為官員,所以大量普通人家的孩子都致力於讀書考試,希望藉此改變自己的命運。

科舉考試中的最後一場考試叫殿試,殿試的主考官是皇帝本人,考中第一名的人就是我們說的狀元了,在古代要是誰考中了狀元,就意味著有足夠的機會在皇帝面前施展才華,成為朝廷重臣就是時間問題了。

考中狀元自然是要很高的才華,但也需要一定的機遇,畢竟有才之人不少,有機遇的人就很少了。在晚清有一位狀元叫駱成驤,是清朝唯一的四川籍狀元,因為是晚清,所以當他考中了狀元時,也沒產生多大轟動。駱成驤也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生父去世的比較早,然後母親改嫁,駱成驤也就跟過去了。繼父非常看重他,希望他能夠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所以就將他送進了書院讀書,並囑咐他一定要認真讀書。駱成驤天賦異稟,非常聰明,再加上學習刻苦,很快就得到了書院老師們的喜愛,成為了重點培養對象。

1893年,駱成驤通過鄉試成為了舉人,然後又經過兩年多的努力,考上了進士,但是他並沒有滿足現狀,他非常希望可以考中狀元,這樣就可以回報父親、回報老師,也對自己有個交代。考中進士的他有了參加殿試的資格,光能夠參加殿試,對於讀書人來說就是莫大的光榮,天下讀書人這麼多,能夠見到皇帝,讓皇帝親自監考的人又有多少呢?

在洋鬼子們入侵清朝之前,科舉考試都是以八股文取士,但這時為了適應時代,選拔新人才,就廢除了八股文,取而代之的是討論當前形式、為大清出謀劃策等問題。駱成驤從小立志報國,可現如今,清朝卻任人宰割,毫無尊嚴,他對此也是痛心疾首,於是駱成驤便在策論中詳細地寫出了當前問題,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都寫入其中,文章思想極具深度、廣度,可見駱成驤的確是此時難得一遇的人才。

駱成驤想到此時的光緒帝像個傀儡一樣被人操控著,身為皇帝卻沒有實權,想干實事,卻阻力重重,悲憤之下便在試卷結尾寫下「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八個字。

殿試完後,光緒帝要進行閱卷,在讀到駱成驤的文章後,感慨萬千,不禁眼淚留下,傀儡皇帝的悲哀又有幾個人能懂呢?就算有人懂,又有幾個人敢說出來的呢?駱成驤敢說出大臣們都不敢說出的話,讓光緒帝很是感動,便想將他選拔為狀元,但那時光緒帝哪有什麼說話的權利呀,做啥都得看慈禧的臉色,於是便在駱成驤的試卷上做了些手腳,把那些不能說的話刪掉了,經慈禧同意後,便欽定駱成驤為狀元。

駱成驤當上狀元後對光緒帝很感激,盡心儘力地輔佐他,在維新變法中為光緒帝出謀劃策,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貢獻,光緒帝也是把他當知己看待,有什麼都跟他商量。但最終維新變法還是以失敗告終,看著這些幻想著大清還有光明未來的人一個個被殺、被流放,雖然在光緒帝的保護下,自己沒有丟掉性命,但內心卻痛苦不堪,不久選擇回鄉教書,極少問政。直至去世,家裡也一貧如洗,當地百姓都稱他為「布衣狀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眾人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袁世凱稱帝僅一天,廢除兩項千年制度,解放大量「剩女」
清朝一品官員年薪,放到現在算什麼水平?不看不知道

TAG:眾人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