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日本曝光蘇霍伊設計局神秘單發鴨翼戰鬥機,設計先進曾向中國推銷

日本曝光蘇霍伊設計局神秘單發鴨翼戰鬥機,設計先進曾向中國推銷

1991年的某一天,日本著名的《航空迷》雜誌社收到了一個來自蘇聯的神秘包裹,裡面是一架奇怪的1:20大比例戰鬥機模型,編號S-37。1992年2月號《航空迷》對該模型進行了詳細報道和分析,引起了轟動。

神秘飛機S-37的大比例模型

在蘇聯解體的前夕,在蘇霍伊設計局的主動操作之下,正在預研階段的一種鴨式戰鬥轟炸機經由一架日本航空媒體之手公諸於世。即使在冷戰末期,這也是絕無僅有的事件,其背後有其特定的歷史原因。

S-37外形上與後世的法國陣風戰鬥機十分類似

蘇共中央在1989年通過了一項決議,要求蘇霍伊設計局展開一種多用途戰鬥轟炸機的概念研究。該機內部代號S-37,採用單發鴨式三角翼氣動布局,同時具有單雙座型號,將取代在蘇聯前線空軍中服役的蘇-7/-17、蘇-25、米格-21、米格-23和米格-27戰鬥機,並作為出口型戰鬥機提供給友好國家。根據前線空軍的要求,S-37需要能夠在距離前線機場150公里的空域執行近距離空中支援任務,該機在作戰中必須有能力摧毀地面靜態和移動目標、防空系統、敵方飛機和直升機、同時還能執行偵察任務。

S-37的三視圖

基本上來說,S-37在蘇聯前線空軍的地位就相當於美國空軍的F-16,以對地攻擊和防空壓製為主要任務,但同時具有很強的空戰能力。該項目的首席設計師是弗拉基米爾·巴巴克,他在概念設計中吸取了蘇-17和蘇-25在阿富汗作戰的經驗教訓,極端重視戰鬥機的生存能力。為了縮短S-37的研製時間和降低生產,他計劃大量沿用現成系統或已經在其他新飛機研製的新系統。但這並不代表S-37在設計上很保守,如該機計劃採用線傳飛控系統來放寬的靜態穩定性,大幅提高機動性能。

S-37測側視圖

S-37的機鼻雷達罩內具有一台多模雷達(可能是N010「甲蟲」的派生型),機腹由一套內置是光電瞄準系統(可能派生自蘇-24M的「海雀-24」),該機的「粉彩」雷達告警接收機和翼尖的電子戰吊艙也都是成熟產品。S-37最初計劃安裝一台雅克-141使用的R-79渦扇發動機,只是取消了推力矢量噴管,後決定改用更先進的AL-41F,加力推力達180 kN。除了發動機存在變數之外,S-37的研製難度並不大,對正在推進蘇-27項目的蘇霍伊設計局來說基本上算小試牛刀。

S-37俯視圖

為了增強戰場生存能力,S-37在座艙、發動機和其他關鍵部位具有重達800千克的裝甲。該機全機有17個掛架,其中翼下8個,能掛載大量武器,右翼根內置一門GSh-30機炮。在當時來說S-37是一種重型單發戰鬥機,空重12噸,最大起飛重量25噸,此時加力推重比仍有0.734,最大載彈量8.5噸,海平面最大速度1500公里/小時,最大速度2.0M,實用升限17000米,低-低-低作戰半徑800公里(飛行高度100米,載彈量5噸),極限過載+9g/-3g。

S-37戰鬥機的想像圖

可以看到在為蘇聯五代機研製的先進發動機的推動下,S-37具有強悍的飛行性能,不僅載彈量驚人,低空作戰半徑和機動性能也首屈一指。如果該機能研製成功,那麼在F-35問世前,S-37當之無愧的是世界最強單發戰轟。但不幸的是,蘇聯解體前的動蕩使項目資金來源中斷,迫使蘇霍伊設計局想出了向《航空迷》雜誌郵寄模型來宣傳該機的點子,試圖引起國外潛在客戶的興趣,尋找合作夥伴。據說蘇霍伊設計局曾向芬蘭、中國、印度、南斯拉夫、朝鮮和其他幾個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貼圖 的精彩文章:

他們究竟做了什麼?墨西哥國家憲兵突然抓捕了全城的警察接受調查
為解救極端組織武裝,美國無人機空襲讓敘利亞政府軍傷亡慘重

TAG:軍事貼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