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林鄭月娥建議設英文同傳:避免重複作答

林鄭月娥建議設英文同傳:避免重複作答

【觀察者網綜合報道】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天(3日)建議設立同聲傳譯提高記者問答環節的效率,避免以中英文重複相同的答案,隨後引起關注。

由於這則建議被部分人曲解為「針對英語」,同日,林鄭月娥通過一則聲明進行澄清,並表示,香港政府經過內部協商,無意改變現行記者會的操作模式。

林鄭月娥 圖自視覺中國

據東網消息,林鄭月娥於3日在參加行政會議前,回應一名英語媒體的記者提問時,建議日後在問答環節中設立同聲傳譯,不然她每次都要用英文重複一遍中文回答,「浪費時間」。

隨後,這則建議被曲解為「針對英語」。

對此,林鄭月娥在當天深夜用雙語發表聲明,稱自己面對媒體時一向以記者提問時所用語言來答覆,即普通話、粵語和英語,未來也會這麼做,「不存在政府、或者我本人不尊重英語的情況。」

她還表示:

「事實上,自出任行政長官以來,我已確保所有重要的發言均以兩種語言作出或發放,例如我就沙中線紅磡站個別工程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計劃所作的公布(在6月12日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環節中作出),以及我在7月1日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1周年的酒會上的致辭。當今天會見傳媒時有記者以英語提出問題,我自然地以英語作答。我會以記者提出問題時所用語言回答問題的承諾,毋庸置疑。」

林鄭月娥繼續指出,自己會提議設立同聲傳譯,是考慮到這種新聞會環節相對記者而言時間比較緊(10至15分鐘)。如果記者用不同的語言提出同一個問題,而特首又用不同語言重複作答,會消耗整個新聞會的時間。這樣一來記者們就沒有時間來對感興趣的問題做出提問。

最後她總結道,稱經考慮政府新聞處同事的意見,無意改變現時行政會議前記者會環節操作模式,對「任何引起的混亂」致歉。

回歸前,香港殖民地政府以英語作為唯一官方語言;1997年香港回歸後,官方語言改為中文和英語。

針對這個「香港官方用語」問題,林鄭月娥早在今年5月就做出過回應,稱政府在公事、教育上不存在「打壓任何一種語言」的情況,如今香港政府也完全沒有想過要改變教學語言政策,希望大家勿用太懷疑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天發生的事,否則只是浪費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港台第一觀察 的精彩文章:

蔡英文很懂西方在怕什麼,卻不懂島內民眾想要什麼
馬英九2020再選?台民眾認可他操守不認能力

TAG:港台第一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