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從「朱哥哥」到「山爭哥哥」,他改變的不止是頭髮

從「朱哥哥」到「山爭哥哥」,他改變的不止是頭髮

從「朱哥哥」到「山爭哥哥」,

他改變的不止是頭髮

2018年7月2日晚,由文牧野導演、寧浩監製、徐崢監製並領銜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葯神》在清華大學舉辦了首映禮。

作為「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的力作,亦是寧浩、徐崢五度聯手,十二年後再度進駐暑期檔的重磅作品,《我不是葯神》努力突破國產影片類型,在歡樂幽默的基調上增加了厚重的現實情懷,生動再現因「葯」而展開的小人物故事。

從6月30日開始,《我不是葯神》開啟了全國分時段超前點映。電影不僅收穫了票務平台評分9.7分的絕佳成績,與《戰狼2》並列國產片最高分紀錄,而且上座率同時段排名、當前熱映口碑均排名第一,微博大V推薦度達到100%。僅僅兩天,累計點映票房就超過了5000萬,觀影人次破150萬

在一派大好前景下,八組兔區有網友發博稱「徐崢個人超級話題籤到僅有22人,為什麼票房號召力這麼強?」於是一夜間神秘勢力暴起助推徐崢超話。截止7月3日凌晨2點,其超話排名位列明星榜第6名,徐崢也收穫了「山爭哥哥」的愛稱。

其間,「山爭哥哥」一組最新機場街拍曝光,鋥亮的「水蜜桃頭」加上整一塊「腹肌」的「盛世美顏」被誇上了天,不禁讓人回憶起這位「中年流量小生」年輕時的模樣。

01

「好春光,不如夢一場。」

-抹不掉的「豬八戒」標籤

談起徐崢,想必大部分觀眾都會想到《春光燦爛豬八戒》中的「朱書生」。在該電視劇當中,徐崢憑藉著對豬八戒角色的完美塑造,成功地走進了大眾視野。

據悉,當初在拍攝這部電視劇的時候,作為新生代演員的徐崢,就會時不時地和導演交流自己的想法,並在拍攝的過程當中適時地加戲。

「朱書生」的成功除了給徐錚帶來了熱度,也使他遭遇了生活中的尷尬。《春光》熱播時,有次徐崢在飯館吃面,突然一群中學生衝過來指著他說:「看,他就是豬八戒。」甚至在《春光》播完幾年後,他到銀行取款,還能從銀行經理的麥克風裡聽到「豬八戒」的稱呼。

有好長一段時間,不管是在廣場上還是馬路邊,在地鐵上還是廁所里,他「都被別人揪著鼻子指出來,『看看看,豬八戒,豬八戒。』」那種場面讓他生出「一種『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誠惶誠恐」, 以致於他有一剎那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變豬頭了」。

《春光》對於徐崢來說,的確有它不可代替的位置。在《王牌對王牌》的節目錄製中,徐錚談起他在研讀《春光》大結局劇本時的場景,「我看著那稿子,眼淚就滴滴答答、止不住地流。」

但也正是因為他出色的演繹使得《春光》給徐崢罩上的角色牢籠較之其他更加難以突破。

>

在2016年的星空演講中,徐崢提到了一個心理測試——你認為的「你」和別人眼中的「你」,以及真正的「你」,這三個角色有什麼差異?很少有人能給出答案,大部分人往往在自省的過程中就會發現這三個角色是截然不同的。

「就像我,我非常希望成為一個嚴肅的、專業的演員。但是當時我在觀眾的眼裡,就是一個兩坨腮紅的豬八戒,我能怎麼辦?」

怎麼辦?接受並且努力轉型!

從《瘋狂的石頭》到《愛情呼叫轉移》,再到《夜·店》、《人在囧途》,每多拍一部戲,他就獲得多一點經驗。相應的,他的演藝版圖逐漸從小熒屏向大銀幕擴展著。直到有一天,他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我要不要拍一部屬於我自己的電影?」

於是,《泰囧》誕生了。

02

是「囧途」?是「坦途」?

-搖身變「徐導

《泰囧》可以算是徐錚導演生涯中的里程碑式作品。在該電影中,作為主演的徐崢不僅發揮了出色演技,也是展示出了他在導演方面的天賦。

2004年播出的電視劇《李衛當官2》中,徐崢首度嘗試了導演工作;2012年8月上映的電影《搞定岳父大人》中,導演李海蜀強烈要求徐崢擔任監製一職;同年12月,徐崢自編自導自演的《人再囧途之泰囧》橫空出世,截止2013年2月17日共斬獲12.67億的票房。

《泰囧》的成功讓所有人忘了徐崢從前是個「兩坨腮紅的豬八戒」或是「只會演喜劇的光頭」,他成為了眾人眼中新晉的「戲王之王」,躋身「最成功導演」之列,而支持著這份成功的兩大支柱是他的才華和努力。

在電影拍攝期間,不少劇組同仁驚訝地發現,徐錚不僅會演戲,從服裝、燈光到劇本構思,他在每樣方面都似乎有著無限的潛力。一如他的好友黃渤給他的標籤——太閃光!俗話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徐錚的閃光點的背後自然與其默默的付出密不可分。

拍攝前,徐錚找了大量的電影製作花絮來看。其中使他印象最深的是,大衛·芬奇和艾倫·索金在拍《社交網路》時,把自己跟兩個演員關在一間小屋子裡。他們把台詞一句一句地解釋給演員聽,「我寫這句話是什麼原因」「這句話為什麼要這樣說」,並且在旁邊架置了一個小DV錄著。

徐崢一下子覺得那才稱得上「真正的藝術創作」,所以之後他琢磨出了自己的一套技巧,並運用到演員劇本,比如給王寶強的台本中,他特別用專門的顏色作了標註,以區分於其他演員台本。

此外,徐錚當初為《泰囧》拉投資的故事也被許多媒體報道過。「在一年多以前的某天,徐崢在光線傳媒老總王長田的辦公室里,手舞足蹈地給他講故事。他時而站起,時而坐著,扮演所有人的角色給面前的金主看。憑藉這些年演舞台劇的經驗,他最擅長的就是跟觀眾直接溝通。沒有劇本,一個字兒都沒有。」而這一幕此前已經發生過很多次,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金主面前。

拍喜劇從來都不是件容易事,真正的幽默必須依託現實的底色。徐崢屢次強調過,在周星馳之後,喜劇被透支得太厲害,很多人對待喜劇的隨意態度使得它變得很廉價。「喜劇的節奏比較重要,必須合轍押韻都對了,觀眾才會笑。我不想做山寨、無厘頭、惡搞的電影,我是想老老實實地講故事。」

在徐崢看來,喜劇的基礎並不一定是喜劇。它可以是一個故事,或者是一個人物。電影要做的,就是在挖掘人物特性的同時,加以荒誕和衝突作為點綴。

「就像卓別林的電影。他在演的時候,你一直在笑,但看完後又有酸澀的、悲涼的東西在心裡,因為你覺得他很可憐。喜劇就是要有一點這種意思才高級。真正好的喜劇,是即使把所有的噱頭拿掉,依然是一部人物、性格都得能立起來的好作品。

03

「我是個特別堅強的人…」

-我不是葯神

演了20多年戲的徐崢坦言自己最怕演哭戲。「因為我是個特別堅強的人,從來沒有在很多人面前痛哭流涕。」而《我不是葯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打破了他的這重「障礙」。

一場程勇(《我不是葯神》男主)醉酒後痛哭的戲,從第一天晚上十點拍到了第二天凌晨五點。鏡頭裡聚焦著徐崢,鏡頭外站著陪伴他的所有主演。徐錚每哭完一條,就有演員上去擁抱他。本來是去安慰徐崢的人,扭頭再回來時,一看,也是滿臉的淚。一個「大夜」拍到最後,所有人都哭了

其實徐崢之前在《王牌對王牌》的節目上透露過他拍哭戲的技巧,是從另外一個演員那兒學來的。 「在拍哭戲的前一天,以角色身邊人的身份去給角色寫一封信。」事實證明,這個方法在他身上卓有成效。

要說《我不是葯神》的劇情其實不算複雜,電影聚焦的就是中國電影人鮮少觸碰的一個字眼——「難」。什麼難?吃藥貴、看病難。這個發生在無數人身上卻總被刻意忽略的問題,終於被搬上了大銀幕。就題材本身,《我不是葯神》就已經能獲得共鳴,並且值得尊敬。

還記得那些被《熔爐》、《素媛》、《摔跤吧!爸爸》等影片刷屏的日子,那些「別人家的電影」,總讓人能體會到創作者的社會責任感以及讓世界變得更好的勇氣。《我不是葯神》的上映,在這種層面上,意味著中國電影現實主義題材佳作的重生,並且為之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撇開社會意義不談,《我不是葯神》最為真實、也最值得誇讚的一點,在於它塑造了一個個鮮活清晰的「人」

影片中的每個主要角色都是社會生活的縮影——渾身小毛病的市井大叔,為給女兒治病而去跳脫衣舞賺錢的單親媽媽,渴望看到孩子長大的知識分子,被主流社會忽略卻正義耿直的城鎮青年,賣高價正規葯的生產商,靠賣假藥發財的騙子,有正義感卻無能為力的警察,還有那些把自己的臉藏在口罩下、等待著死亡卻又不願意死亡的病患……一個接一個的角色,勾畫出了一幅底層人民生活的浮世繪。

而這份真實最大的力量來源就是所有創作者的誠意與純粹。不可否認,影片中有鮮血淋漓的悲劇,有壓抑到極致的凄涼……神奇的是,在故事結束、片尾曲響起的那一刻,再回味這部影片時,一絲暖意與希望在人心底冒出了芽。

幾乎所有參加了點映禮的觀眾都在專業影評網站、票務平台以及微博上,就《我不是葯神》給出了極高評價,感嘆這部電影讓他們「哭完了一包紙巾」, 「對不曾了解的沉重,有了最真實的感受」。誠如一位網友所寫:「這是一部就像你被困於長久黑暗中,看到期盼的那束微光時,喜極而泣的電影。

04

「我是如何脫光的?」

-自卑之後的重生

從拍攝《春光燦爛豬八戒》開始,徐崢就是光頭,誰曾想他更年輕時有過一頭羊毛般柔軟的茂盛烏髮。在前不久的《嚮往的生活》第二季中,徐崢更是自曝,有頭髮那會當過髮型模特。

大二那年,他開始瘋狂脫髮,他人生的一段陰影也隨之產生了。他抹生薑水被嫌棄氣味重,他的生髮液不小心潑到桌面上,被室友「擔心」桌子會長出頭髮。

「當時我的內心真的是自卑到了極點,我那個時候絕對不敢正常出門,永遠戴著帽子。除了綠顏色的帽子,其他什麼顏色的帽子我都有。有一個同學對我說,徐崢你不要戴帽子,戴帽子對頭髮不好,你要勇敢地把帽子摘下來。我就勇敢地把我的帽子摘下來了,結果他一看,『算了,你還是戴上吧。』」

在經歷了數不清次數的尷尬與羞怯之後,他一咬牙,走進了理髮店,在聖誕日那天惴惴不安地等著理髮師磨刀霍霍「向牛羊」了。

他在「星空演講」中和大家分享的自己剛剛剃完光頭時的感受使我大為感動——「我就感覺我這輩子從來沒有這麼精神過。我似乎看到了某一種光芒,這種光芒不是從我頭皮散發出來的,而是在我身體內部存在的,是我以前從來沒有發現過的。……我還是我,為什麼我以前一直把注意力都放在別人對我的評判上面,而忽略了自己與眾不同的閃光點呢?那個時候我開始漸漸懂得,我必須接受全部的自己。

徐崢的確做到了,從《春光燦爛豬八戒》到《我不是葯神》,他深知做演員不能僅僅靠顏值,重要的是氣質和實力。以成為一個實力派演員為目標,「光頭」徐崢成為過「朱書生」,成為過「李衛」,成為過「徐朗」、「徐來」,現在他又成為了「程勇」。

05

哦不,現在他是我們的山爭哥哥。

-「希望老樹開新花。」

「萬水千山總是情,pick崢崢行不行?」,「你一毛我一毛,崢哥明天就長毛。」崢崢是某個女團的小仙女嗎?不,是徐崢。

從7月1日開始,粉絲們賣力應援,微博#徐崢#超級話題排名不斷攀升。看到徐崢的光頭被其他粉絲拿來調侃,還有網友發起眾籌給徐崢買假髮。不少網友表示,逛了一圈徐崢的微博和超話,笑到停不下來。

另一邊,對於一夜之間「爆紅」,主角徐崢顯得有點懵。甚至連「超話」是如何形成的,他都不是很清楚。不過,對於「山爭哥哥」的愛稱,他似乎還挺滿意,「『山爭哥哥』是撥亂反正的過程,因為很多人誤以為我的名字是『徐錚』」。至於粉絲後援團的昵稱,『山爭哥哥』則是欽點了「蒸飯」「粉蒸肉」

新浪娛樂專訪徐崢:「有人找出你早期拍電視劇時的照片,叫你『奶崢』。」

——「誰都有奶的時候,但是我不留戀。」

最後,電影《我不是葯神》將在7月6日上映,屆時請大家準備好紙巾,我們影院見~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星秀 的精彩文章:

這個夏日單品,我覺得你命里缺它!

TAG:時尚星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