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有非要你喜歡│說說那些最近改款的腕錶

沒有非要你喜歡│說說那些最近改款的腕錶

Laura Lan藍思晴《大寫的蘿菈》主筆

華語圈知名鐘錶珠寶評論家,專精機械鐘錶賞析,亦對珠寶、生活、文化與藝術等各領域皆有著獨到的見解。創辦《引想力工作室》從事專業文案、顧問、講習等工作。

發現這個世界有一個偽善的道理:即便人人喜歡,都還是批評的聲音最鼓噪最多人傾聽;即便有些人不喜歡,但是一旦被說出來,所有人又群起表達不滿意。

很多人都問我,為什麼文章總是沒有批評,一方面我認為批評必須是更全面客觀的評論為基礎,另一方面,我完全有實力和立場去直接對著設計產品的人,說出我真實不欣賞的點,又何必假公濟私的在文章裡頭自嗨型的自說自話。

不過也源於多年前有次我在Zenith真力時當時新總裁第一次表款全面改款的時候,我對新產品提出:過去真力時最精緻且講究的面盤失去了,換來是一堆其他表款也可以做到的工法。當時我可以清楚地察覺對方的不開心,雖然表面上還是客氣禮貌,但是我從此知道真話本身是不受歡迎的。

早期Zenith表款面盤有許多細緻的細節。

高價機械錶(我的定義為5萬以上)是有義務在某一個程度講究,越高價就得要越講究,每一個價格階段都有它必須講究的合理範圍,否則三年就調漲一次的表款價格又是為何而來?只因為物價飛漲以及工資上揚嗎?又不是黃金挖完了就沒有,畢竟還是得回歸到某些無可取代的人工細節以及工藝獨到。

高端產品必須追求某種程度以上的講究,以及工藝的獨到堅持。

面盤上的講究可以是指針的形狀與製作工法的選擇,也可以是層次的表現,更還包含了時標的使用、面盤紋路等等的總和平衡度。因為製作流程的節省成本,削減了面盤上種種的細節,換來的是最粗略且可最省時的製作,價格是降低了,也讓更大眾的群體可以購買,但犧牲的是最終表款的美感與工藝價值。如果愛馬仕的包,在工法上省略了好幾道功夫,皮革選擇降了幾級,卻可以便宜一半的價格,是不是還能繼續受到市場歡迎和推崇?我不能確定,畢竟群眾的力量是偉大的。但我卻很肯定地知道,這樣的作品可能無法存活更久。

細節往往成為腕錶是否擁有雋永價值的關鍵。

消失的翅膀

百年靈全系列改標誌

2018年巴塞爾鐘錶展上,百年靈因為易主:新總裁新股東的加入,表款的設計上有了大轉變,這一個最大的轉變就是面盤上的翅膀被拿掉了。一整套全新系列Navitimer 8更是在價格上有更突破性的親和力,不帶碼錶的三針款式定價人民幣三萬左右,碼錶(非自製B01系列機芯)款式則為5萬左右。因為Navitimer 8是個全新的系列,因此就算翅膀標記沒有在面盤設計上,也沒有比較值對照。

百年靈全新的Navitimer 8系列計時碼錶。

不過在Navitimer 1 自動上鏈38毫米腕錶款式上,表圈使用了Navitimer滑尺表圈的外緣設計,卻改變成圓形齒狀。一顆顆像是金珠沾上的表圈,在百年靈腕錶多年的經典設計中,頗有新意。但不知道是否我太偏執,始終覺得一個大B搭上BRETLING的品牌名,總少了一點什麼,是不是翅膀標誌實在太鮮明,我們始終惦記著它?

百年靈2018年新款航空計時1自動機械38腕錶搭載了百年靈17型自動機芯,表圈外緣改為特殊的圓珠造型。

倒是Navitimer 1 B01計時碼錶在面盤12點鐘位置將翅膀標記以及1884創始年份字樣拿掉,以較大的B字樣取代,43毫米直徑精鋼鏈帶款式定價約人民幣67,300,除了上述的兩個特點,幾乎與之前有翅膀標誌的設計一模一樣,每一個經典特徵都沒有少,定價也與之前款式相同。

自2018年起,百年靈將取消旗下所有表款面盤上品牌標誌旁的兩個翅膀,此為Navitimer 1 B01 43毫米計時碼錶的新款樣貌。

百年靈的腕錶一直以來都有翅膀嗎?為什麼大家看到翅膀被拿掉都覺得如此不習慣?創立於1884年的百年靈在1942年的一款首款百年靈配備環形滑尺的計時腕錶Chronomat問世,其面盤上12點鐘位置的是代表百年靈品牌的B大寫字樣,加上原文BREITLING以及日內瓦GENEVA字樣,這與今年全新改款的百年靈腕錶設計的確雷同。

1942年百年靈推出的首款配備環形滑尺的Chronomat計時碼錶。

一直到了1952年,第一款專為飛行員量身打造的Navitimer問世,其環形飛行滑尺(錶殼外圈配合面盤最外緣特殊刻度)可計算各種飛行所需的數據運算,至今都還是百年靈最經典的碼錶設計,面盤上一個像是雙山峰一般的飛行翅膀標誌,應該就是百年靈最早使用翅膀標誌的表款。而到了1980年代這個雙翅標誌才改款成近代我們熟悉的百年靈翅膀設計。

百年靈1952年推出首隻Navitimer時,開始將翅膀標誌運用在面盤上。

由此可見翅膀雖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標誌,但我們對百年靈翅膀標記卻如此深記難忘,表示一個成功的設計就有這樣的實力與魔力,輕易去更動它,其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是冒著褒貶各異的風險。

百年靈近年來深入人心的翅膀標誌將不復見。

現代表款面盤加大,主流為40毫米,如果要再重複經典的設計,就要重新拿捏所有細節的比例,濃纖合度實屬不易,但也值得細細品味。可能也是因為這樣,挑剔的我實在認為超過40毫米的表款,時標的大氣與比例實在需要更豐富才足以支撐整體表款的豐滿,所以我們在43毫米的計時碼錶上不感覺到翅膀有無的差異。

百年靈全新航空計時1B01 46腕錶面盤擁有豐富的元素與計時功能,即使取消了翅膀看起來仍飽滿大氣。

但到了38毫米的自動日期款式,有滑尺飛行儀的輔助,豐富度還算不錯,但到了簡單三針的款式,即便是尺寸不大,看起來布局還是有些鬆散空蕩,可能我們偏愛百年靈翅膀就在於增加豐富度與層次多寡的平衡。

百年靈全新的Navitimer 8系列自動機械41腕錶。

你我都一樣

勞力士切利尼系列

在長年經典的款式上做文章,的確動毫髮則傷全身,不過對於那些在格調上沒有被定性的款式,似乎更容易去對設計定調?勞力士切利尼系列據說命名靈感是來自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Benvenuto Cellini,切利尼表款的設計一向不同於我們熟知的蚝式偏向運動的風格,反而更適合正裝佩戴,不過切利尼的形象卻很多變,我最喜歡的切利尼系列多半還是枕型的設計,當然為了勞力士創立100周年推出的切利尼王子系列的風采,相信很多人還是難忘。

擁有枕型錶殼的切利尼Danaos腕錶。

勞力士切利尼王子型腕錶。

切利尼雖然很多方枕型的錶殼設計,但也有不少圓形的錶殼款式,但薄度與簡約錶殼線條與精簡面盤幾乎是切利尼不變的特徵。但這些特徵卻無法讓人深刻地記住切利尼真切的樣貌,也許是追求與其命名有關的文藝風格,創新勞力士有別於運動風格的款式樣貌,切利尼似乎有好多化身與分身的小偶像。

勞力士早期的切利尼根據表款名稱有各自的外觀與特色,此為切利尼Cestello腕錶。

切利尼系列過去一直是勞力士旗下最具設計感與藝術性的系列表款,其分枝與造型也變化多端。

切利尼系列在勞力士錶款中,並沒有特別受到廣泛的認識與青睞,2014年的徹底改款訂定切利尼從此應該要有的風貌:純圓形錶殼、多層次表圈線條加上三角坑紋裝飾錶殼,細線時標以數字分鐘圈隔斷為二,6點鐘位置的書寫體Cellini。雖然這個被重新完整定義的切利尼設計,並沒有跳脫過去圓形切利尼範圍太遠,也將勞力士經典的三角坑紋以更斯文內斂的方法呈現,但也許切利尼過去最奇特的地方就在於其小眾與不規範還有手動上鏈機芯的趣味,在外型上則是勞力士錶款裡面最捉摸不定的表款。現在定下了這樣規矩的正裝表形象,估計要好長一段時間才能讓大家都習慣。

2014年勞力士將旗下切利尼系列統整為一致的外觀與細節元素。

切利尼系列本來就不是為了熱愛運動風格、蚝式型勞力士的人所設計的,但是全新的切利尼卻在表款設計中加入了蚝式的一些小細節,比如旋入式後底蓋提高防水性,機芯改采自動上鏈等。在切利尼全新系列的設計中,我最喜愛的還是月相表款。月相這個功能極其罕見於勞力士錶款的設計,但在1950年代的勞力士一些全日曆腕錶上,出現過月相功能顯示,不過一直到切利尼的新款出現之前,都未曾見過勞力士腕錶有過月相顯示。

2017年勞力士推出搭載月相功能的切利尼月相型腕錶。

切利尼月相表款沒有使用傳統的半月型視窗設計,而是用全圓視窗以及全月顯示的方法,配合圓形視窗旁的三角標示顯示。以隕石鑲嵌在湛藍琺琅面的星空盤上的滿月,對襯一個代表新月的圈圈,這種閱讀的方法是有點寫意,因為其實不是看得太精確明白(至少我是這樣),但好像又不禁地讓人給吸引進去。過去的切利尼的錶殼設計不斷地改變,幾乎是勞力士高興 如何就如何,所以新的切利尼也沒有什麼偶像包袱,但的確把勞力士在其他系列表款無法展現工藝細節的講究給展現出來。

切利尼月相型腕錶用有全圓的月相視窗,並以隕石裝飾月相。

切利尼系列中的其他款式有的是3點鐘一個日期小針圈顯示,有些是6點鐘第二地與日夜顯示,搭配了面盤上太陽放射狀的深度刻紋,與月相表款有同樣圈中圈的配置效果,因此面盤的豐富度讓人驚喜,回到大三針款式的切利尼似乎又缺了一點點什麼抓住人們目光的亮點,不過切利尼的誕生與其他勞力士鏈帶的運動風格有了強烈的區隔,且選擇了大眾偏好的經典圓形,加入偏古典系的元素,雖然可能抓不著勞力士老粉的胃,但卻能開拓另一個群體購買者。

勞力士Cellini Dual Time 切利尼雙時型腕錶。

更豪邁的外型

寶璣Marine系列

在品牌里佔有比較不主流的系列,因為前無驚天動地的古人,改款起來似乎壓力比較小,寶璣悄悄地在今年把旗下海洋運動風格的Marine在外觀設計上做了小改款。

寶璣2018年推出了全新一系列改款的Marine腕錶。

新的Marine的部份設計元素的確把我嚇了一跳,首先我認為寶璣最值得驕傲的標記性錢幣紋錶殼外緣刻紋,在新的Marine身上變成間距拉大的豎齒紋;另外寶璣一向古典纖細的羅馬數字時標,新的Marine採用了塊狀粗短黑體的方法呈現;再者表耳將筆直纖長的線條改成了橫柄中央固定的方式;最後指針雖是傳統的寶璣指針,但卻是寶璣尖端加上較粗的劍型且中折立體的方式呈現,指針顯得層次多,卻少了過去款式精鍊的修長感;最後像是美人魚插畫里的海浪取代了螺旋狀放射紋的機雕面盤裝飾,綜合以上走筆至此,的確很想聽聽你們的意見。

全新形象的Marine系列擁有更粗大的羅馬數字時標、間距加大的表側柱狀紋、新式表耳、加入夜光的指針,以及面盤上的波浪刻紋。

在我工作極度挑剔的專業中,團隊進行頭腦風暴與工作檢討時,有些同事們會以「我喜歡」、「我不喜歡」來形容與判斷對某一個設計的好壞,常常被我嚴厲的制止(可能有很多人因此恨死了我),因為設計與我們個人喜好無關,設計本身應該是一門精準的科學,這種精準的科學必須透過長期的觀察研究,以及反覆的多重確認對照,才能找出最好的線條與元素搭配組合,初稿有可能需要100個以上的排列組合去比對出最完美的比例與平衡度,最終得到的答案才能最接近可以經過歲月見證的經典設計。所有的設計都無法完美,如果加上了我喜歡或不喜歡的非科學觀點的主觀意見,更是無完美可言。

寶璣全新Marine 5517計時碼錶。

回歸最初設計

IWC工程師系列

但在接近完美的過程中,優良的設計還是有跡可尋的,比如創造標記性的輪廓,不僅僅在美感上讓人一眼難忘,更有著穩重的平衡感。2005年大舉改款的IWC工程師系列腕錶就是我認為非常成功的一次改款,不過據說這個改款並不是太多人喜歡,市場反應也不夠熱烈,在去年也悄悄地停產了。2018年我們再看到的工程師就已經是恢復成1955年工程師原始的圓形樣貌。

IWC旗下的工程師系列曾於2005年歷經過一次大動作改款,但這一設計的工程師系列已於2017年停產並再度改款。

2005年改款的工程師腕錶與1976年曾經邀請腕錶設計大師Gérald Genta所設計出來的款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利用當時Genta非常偏好的旋窗式螺絲鎖定表圈,戴著盔甲般的鏈帶設計,強調出IWC在工程師腕錶強調高抗磁的重要突破性技術。這一個改款不僅僅將工程師與IWC旗下所有的表款都區隔開來,也讓工程師有了自己更具機能運動的風格更確立,也是當時IWC旗下腕錶最有剛烈性格的腕錶。

2005年至2017年期間的工程師系列(右)與1976年由Gérald Genta大師所設計的工程師腕錶(左)有較多相似的設計元素。

2017年悄悄上市的工程師新款式,2018年大舉宣傳,回到1955年渾厚的設計,但是粗壯的時標與指針上卻是一直都延續著。雖然2018年新款的工程師還是極力地與運動風格靠攏,我卻覺得少了2005年時的改款那種霸氣。也許是我個人偏好更特立獨行的錶殼設計,也更喜歡佩戴遠處就可以看出腕錶設計的輪廓外型,如果大伙兒的審美都這麼一致,不就大大失去了玩賞鐘錶的樂趣了?

2017年全新改款工程師系列在外型上回歸了1955年首批工程師腕錶的樣貌。

1955年IWC首批面世的工程師腕錶。

當然品牌設計腕錶的時候,旗下團隊們也不會因為我的個人好惡意見而有所改變,2005年工程師的樣貌到2018年改變巨大,相信也是市場意見的歸屬,不過如果所有人都玩大眾品味,那麼世界就少了多元化的新鮮,再難回到腕錶設計最繁盛的年代,這一點也許是現代鐘錶產業在設計人才極度缺乏的今天,需要思考的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寫的蘿拉 的精彩文章:

收入,汽車,手錶,它們究竟是什麼關係?

TAG:大寫的蘿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