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老師:忠孝過分了就是毛病

南懷瑾老師:忠孝過分了就是毛病

慎子曰:忠未足以救亂代,而適足以重非,何以識其然耶?曰:父有良子而舜放瞽瞍,桀有忠臣而過盈天下,然則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六親不和有孝慈),而忠臣不生聖君之下(國家昏亂有忠臣)。故明主之使其臣也,忠不得過職,而職不得過官。——反志也。京房論議,與石顯有隙,及京房被黜為魏郡太守,憂懼上書曰:臣弟子姚平謂臣曰:房可謂小志,未可謂大忠,何者?昔秦時,趙高用事,有正先者,非刺高而死,高威自此成,秦之亂,正先趣之。今臣得出寧那,唯陛下毋使臣當正先之死,為姚平所笑,由此而觀之,夫正先之所謂忠,乃促秦禍,忠何益哉?

慎到是戰國時一位道家的人物,這裡是他論忠的一段話,忠孝過分了就是毛病。他說:任何一個時代,並不希望出一兩個特別的忠臣。標榜忠臣固然是對的,但我曾說過,少講文天祥這班忠臣,聽了令人泄氣。文天祥並沒有錯,應該標榜,但是要大家都做文天祥,對嗎?文天祥那個時代是沒有結果的啊!我們為什麼不提倡漢朝、唐朝、宋朝、明朝開國時候的那些大臣呢?我們只是欣賞忠臣,可不想忠臣的那個時代背景如何?那個背景是很慘痛的。所以慎子說:忠臣並不能救亂世,這個道理在哪裡?如堯、舜、禹三代,是了不起的聖人,而舜的父母都很壞,可不能認定這一對老頭子、老太婆絕不會生好兒子,他們生了一個聖賢的兒子——舜。堯是聖人,但他的兒子很壞。桀是夏朝最壞的皇帝,他下面有不少忠臣,而他在歷史上的過錯卻是那麼大,所以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家庭好了,父慈子孝,那裡會特別顯出孝行來呢?老子說的「六親不和有孝慈」,家庭有了變故的,才顯示出孩子的孝行來,我們可不希望家庭有問題。再看國家,岳飛是了不起的忠臣,可是我們並不希望有岳飛那樣忠臣的結果。岳飛如果生在好的時代,處在好的領導人,好的同事之間,不過是一個賢貞的大臣而已,老子說「國家昏亂有忠臣」,我們只希望有岳飛這樣一個堅貞的大臣,可不希望國家昏亂。

一個單位有好乾部,也是因為有壞幹部比較,才顯示出來的。因此,一個英明的領導人懂了這個道理,他領導部下,要求部下,忠是要忠,可是要在職務範圍以內盡忠,不要超過職務範圍以外。講到這裡,就得引述歷史的例子來作證明了:大家都知道岳飛是忠臣,岳飛的冤枉那還了得,其實秦檜也未嘗沒有冤枉,雖然岳飛是秦檜害死的,而事實上秦檜也是奉命承旨才這麼做的。因為宋高宗已經對岳飛不滿,岳飛犯的錯誤就是忠過職了,第一他的口號,「直搗黃龍,迎回二聖。」試想高宗對這口號是什麼味道?直搗黃龍可以,但是要把二聖接回來,高宗這個皇帝還干不幹呢?岳飛直搗黃龍就好了,迎不迎二聖,是趙家的家務事,就不必去提了。第二個錯誤,岳飛在前方當統帥,硬要干涉皇帝的家務事,勸高宗趕快立定太子。岳飛這些建議真是忠,完全是好意,可是超過了他的職權,使高宗受不了。所以忠不得過職,而有所建議也不要超過職權的範圍以外,不要干涉到別的事。這是過忠的反面。

接下來再舉出歷史的故事來引證這道理。我們研究歷史,可不是大學裡歷史系的方向。這裡是套了三段。第一是漢朝京房這個人。第二是引用趙高的故事。第三是京房假託學生的話。京房他也是漢朝一個了不起的人。後世研究《易經》的專家,還沒有能超過他的。他是易學象數的大師,他博通《易經》,但最後是被害而死的。京房學《易經》的老師是焦贛(延壽),是漢易的大師,也是有前知之能的,京房跟他學《易經》的時候,焦贛就斷定了京房這位學生喜歡談論先知,將來會不得好死的,所謂「先知者不祥」。有些人不想求先知,算命、看相、卜筮這些都是先知,能先知的人都不太好。

石顯也是漢朝有名的大臣,他和京房兩人在中央政府,政見不同,互相有嫌隙。後來京房垮了,下放出來到外面——魏郡作官,離開中央政府,而石顯還在中央。這一下京房害怕了(由這句話,就可知京房的《易經》還沒有學通,如果學通了《易經》,對於功名富貴,對於人生患難,還會那麼憂愁,那麼學《易經》還有什麼用?這個修養就不夠了,表示他的《易經》還是沒有真正的學通),就上書給皇帝說,我的學生姚平對我說,我只是對你小忠,還說不上是大忠。他說,這是什麼道理呢?以前秦始皇的時候,趙高用事,有一個名正先的人,反對趙高,而被趙高殺了,從此趙高在政治上的威信建立起來了,而秦二世到後來的亂,也可以說是由正先所促成的。這個話講得多深刻,換言之,秦二世的時候,趙高想要造成自己的政治勢力,被正先看出來了,想在趙高在政治上的力量沒有形成的時候,揭發他的陰謀,可是趙高殺了正先,反而促使趙高建立了政治上的權威,而形成了政治的派系。所以秦之亂,實際上等於正先所促成的,而現在我京房,奉你的命令出來做地方官,希望你不要聽左右的人亂講,把我當正先一樣殺掉了,那樣,我的學生還會笑我。(京房這些話說得多窩囊,讀歷史讀到這些地方,不免掩卷一嘆,人為什麼把做官看得那麼重要?!)這一段的結語說,由京房所引正先的這個故事看起來,正先揭發了趙高的陰謀,這是對秦始皇的忠了,可是這忠的結果,是自己被殺了,而促成了趙高建立起政治上的黨羽和權力。

那麼愚忠有什麼益處,相反的結果更壞。反經就是告訴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要注意到反面的結果,作人也好,做事也好,尤其是政治上,事先就需要注意到反面的流弊。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訂閱我們

助人助己,轉發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先生語錄 的精彩文章:

我說參同契 不動不搖
我說參同契-和尚變道士

TAG:南先生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