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拋向人間的璞玉

拋向人間的璞玉

文/金美江

音樂:風居住的街道(鋼琴:磯村由紀子、二胡:坂下正夫)

我曾經用鋼琴演奏了這首曲子的部分章節,但是感染力差了很多,水平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因為少了二胡的合奏。有些物,有些人,是不能缺少的。

初讀《穆斯林的葬禮》,已近十年了。這部書對我的影響很大,我甚至想,在我能夠以自己的想法稍稍明白字裡行間所表達的意義時,就讀到它,或許我的生活會有變化。不過,人生沒有假設,我從不後悔選擇了什麼,只是有些遺憾,沒有再早一點讀到這本書。

我讀書的速度是比較慢的,遇到不懂的地方,喜歡的段落,要反反覆復讀,或者抄寫喜歡的詞句,會因為文中提到一句詩而去查整首詩的內容,也會引發我去找詩詞的創作背景,對書中的隻言片語,哪怕只是一個標點,都格外重視。所以,一周的時間,讀完這本書,對我而言是「超速」了。放下書時,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情感縈繞在心頭,什麼坐立不安,什麼夜不能寐,我都體會到了,直到下面這篇文章的完成。它應該是寫於2010年10月,剛剛讀完書的時候,發出來不是它寫得多好,《穆斯林的葬禮》一書本就是玉,也無需磚來引,暫且認為是我在「勸讀」吧。

——讀《穆斯林的葬禮》所感

讀一個紅樓清夢,我看見亭台樓閣前的流水,鳥鳴繁花中,他與她共讀華艷的詞曲,目光燦若繁星,輕啟朱唇,面龐蕩漾如水的笑靨。讀一份美與丑的審判,我聽到教堂鐘聲久久在湛藍的天空迴響,是對人心善惡的叩問,永恆的美存在於心靈。讀一個藏在宇宙中的小小星球,我觸摸如陽光般溫暖的金黃麥子,一隻小小的狐狸,一個小小的他,彼此馴養,彼此深愛,在大人永遠不會懂得的世界裡,那就是孩子的天堂,而每一個大人曾經都是一個孩子,只是再沒有人記得,唯有童年在蒼茫原野之上張皇失措地賓士尋找主人,卻沒有人見得到,因為最美的東西是用心來看。讀……

我為唐朝那壯麗的詩篇震撼,我為宋代那絕美的詞句沉醉,為雨果的浪漫與大氣折服,為海子的高傲與固執心痛。讀書之妙處,是我們也許擁有全部的相似,卻無法從同一本書中讀到同樣的內容;是我們的生活原本毫無交點,各自天涯,卻為一本書中的同一句話流下熾熱的淚水。曾與他人說起三毛和席慕容的文字,兩個人的作品我都沒有真正讀過,但我卻自以為十分了解她們的寫作內涵。三毛的文字里,是巨大的生命憧憬與生命希望中隱藏絕望,而席慕容的文章,字字句句都蕩漾春意。對方強烈駁斥我的觀點,說三毛的文字讓人真正體驗了生活。我無意爭論這樣的事情,讀書的魅力所在,不就是每個人都能從中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嗎。我始終相信文如其人,而一個自殺的人,怎樣讓別人感受到陽光的溫暖,怎樣讓別人體會到生命的可貴,大概連三毛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才是生命。我絕無心批判任何一本書和一位作家,《穆斯林的葬禮》的作者霍達說,「作家的赤誠與否是瞞不過任何人的眼睛的,我歷來不相信懷著一顆卑劣的心的人能寫出真善美的好文字」,我是極贊同這句話,反過來說,文字怎樣,人既如此。一本好書,不讓人引起共鳴是很難的,再堅硬的心,都無法抵擋得住美好文字的誘惑。要知道,每一本書都會有一個存在的理由,它也許被九十九個人否定,但它卻改變了第一百個人的命運。我記得有這樣一句話,大意是說,永遠不會有一本書是每一個人都必讀的。所以,我以為讀書最該做到的就是自由。帶著一顆無比簡單的心來讀書,書中之樂自會躍然心中。

想起自己有那麼一段灰暗的生活,不知為何事悲傷,只是每天獃獃地望著窗外,慵懶地活著。直到有一天,我走過書架前,忍不住抬頭望過去,一本本早已被我遺忘在另一個世界的書,安安靜靜地立在我的面前,它們始終在對我微笑。那時,我時常望著空白的紙張發獃,一句話也寫不出來。與文字舞蹈的人,痛苦之處或許不是文章被人批判,而是根本無法寫出任何言語。我憤怒,撕碎了一篇又一篇的稿紙,這份壓抑在心頭的重量讓我的喘息中都帶著情緒,而最深刻的感覺,卻是無奈的悲傷。我以為,我早已被文字的國度拒之門外,但那些書對我輕輕微笑,我不禁身體微微顫抖,眼睛早已濕潤。這種感覺有一些像自己被全世界都拋棄時,一隻手卻伸到了你的面前。當我再一次捧起油墨芬芳的書,認真閱讀時,我的心都彷彿在奔跑在蒼茫的大地之上,其實靈魂的自由是最高的飛翔啊。讀書讀到極致,就會與書融為一體,自己既為書中人物的痛而痛,又清晰地分辨著真實世界裡的那個真正的我。

我讀過的書著實是少之又少的,那麼明白讀書的重要,卻可以心安理得的一個月不翻一頁書,想想看,該檢討的是自己。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法國作家聖艾克蘇佩里的作品——《小王子》,其實若寫心中最愛,也許下筆都有些怯弱,生怕自己的哪句話影響了這本書的美。這,也是我不大寫讀後感的原因吧。但今天我卻斗膽來寫這樣一篇文字,因為我實在找不到一種宣洩心中複雜情緒的方式,來紓解我讀過這本書後的沉重。這本好書,就是我在上文提到的《穆斯林的葬禮》。

最初捧起《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時,我猶豫了很久才決定閱讀。儘管對一個深愛文學的人來說,書的厚度是不該成為閱讀的障礙,但我拿到此書時,還是在心裡悄悄地懷疑自己是否能夠認真把它讀完。我的浮躁,我的焦慮,以及我的無所事事,都一齊提醒著我,我讀不下去這本書。最終,對文學的愛,戰勝了一切,我還是在這本書的國度中開始了這次漫長的旅途。此刻,我是多麼害怕,倘若我當初決定放棄讀它,我將錯過的,不只是一本書。

《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的結構很特殊,分寫兩個不同時代,三代人的命運沉浮。初讀,我只當是與其它書無異的分章描寫,每個章節之間沒有聯繫也是正常的。但書中的「月」和「玉」就像是兩根線,這兩根不斷向前延伸的線會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匯聚在一起。我著實是一個愚鈍的人,直到兩根線同時拴上了「韓子奇」這個名字時,我才在腦海里將兩根線相連。我不知道有多少睿智的讀者在讀到易卜拉欣決定留下來與梁亦清一起為玉的事業奮鬥一生時,就猜到了小小的易卜拉欣就是奇珍齋的老闆韓子奇呢。對新月的身世,當我讀到梁冰玉與韓子奇在國外一起面對戰爭的那一段,確實想到了新月的媽媽也許是冰玉。新月那充滿夢想的心,直率的性格,以及面對生活的勇氣,都與冰玉無異。我喜歡書中的兩個人物,新月就是其中之一。在新月脆弱的心裡,照片中那個面帶微笑的母親才是她記憶中的媽媽。我隨著新月一起笑,一起哭,直到她如花般的生命凋零,我的眼淚傾瀉而出。

夜深人靜,我捧著這本書,就像是面對著一個聖潔的嬰兒,她那純凈的雙眸彷彿藏匿著遠自天邊的智慧,她那靈巧的鼻子好像玉雕一般精緻,她那紅色雙唇如血一樣燦爛,她那光潔的肌膚似皚皚白雪。我被這樣一個美麗的生命深深吸引,無法釋懷地捧起她,無數次地控制著自己想要俯下身親吻這個嬰兒的衝動。我一直認為,如果存在於一本書中的人物是活靈活現的,這本書就是一本好書,《穆斯林的葬禮》就是這樣的一本書。不僅如此,我相信這本書的本身就是一個生命,它是活著的,血肉豐滿,面容清晰。

文學創作並非易事,拿人物的塑造來講,書中的人物多了,就不容易把每個人都寫得個性鮮明,沒有了典型性格,讀者就容易對人物混淆,或忘記重要人物。但創作的人物少,又難以寫出精彩的故事。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一個人唱不了「大戲」。霍達拿捏著這樣的分寸,她筆下的人物眾多,然而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在她的作品裡,你無法刪掉一個人,可若要平添上一個人卻也是難事。如此恰當好處,彷彿整本書就是渾然天成的。難怪霍達對自己的書如此自信,這真是一本註定會出版的好書。

在《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中,兩個不同時代的故事引出了幾個個性鮮明的主人公,而書中的配角卻也各具色彩。讀姑媽的善良,我也品到了一番無奈和辛酸。縱然姑媽被韓子奇一家人所接受,但在姑媽的心裡早就把自己當成了外人,她記掛著自己的丈夫和兒子,她渴望擁有自己的家。姑媽不懂革命,她憎惡戰爭,也害怕戰爭。這樣的姑媽是新月的生命里極重要的人,她愛新月超過愛自己,新月的生命就是她的生命。鄭曉京是韓新月的同學,是班長,也是學生當中少數的黨員,韓新月生病休學期間,她又成為了黨總支的宣傳委員。這樣的頭銜,讓鄭曉京這個角色充滿了矛盾的色彩。一方面,她淺薄地認為,楚老師對新月的感情有違道德,與楚老師的幾次談話,她都是滿腹經綸,裝著一肚子所謂的大道理。另一方面,當她得知新月的病情,聽到楚老師幾乎是憤怒的呼告,她疑惑了,她不知道被楚老師提到的愛情算什麼階級,而她再難以講出楚老師的不是。課堂上,她指出一篇魯迅筆下的詩一定不是魯迅所作,原因就是此詩談及了愛情。作為黨員的她,對同學謝思秋這個出生在資產階級家庭中的女孩子幾乎是深惡痛絕,連「清除資產階級毒瘤」這樣嚴重的詞都被拿來開班會。謝思秋成長在一個資本主義家庭,但這並不是她的錯,成長時候的她愛美,有虛榮心,這也不是不可饒恕的罪過,但她在班級里分明就是一個與同學格格不入的人。書中的配角尚且如此立體,又何況是主角。

屬於梁亦清的筆墨不多,而且提到他的段落幾乎都是講他在琢玉的過程,這樣的描寫讓人不難想到,這是一個把一生的心血都耗在美玉上的人,而梁亦清最終也因玉而亡。璞玉在他的手中會變得栩栩如生,我在讀書里對他手藝的描寫時,也情不自禁地想像著書中沒有的情節。如果他雕刻鵬鳥,這隻鳥一定展開雙翅,目光凝視著蒼穹,你一眨眼,它就飛入天空不見蹤跡。可我又不得不承認,梁亦清的一輩子是平庸的,他的一切生活都是在「水凳」上完成的。我是極喜歡為了一個夢想始終堅持的人,但梁亦清的行為在我的眼裡不是執著,而是懦弱。我也奇怪於自己的想法,對他的感覺始終是低沉的,就像是下雨前的天空,壓抑而黑暗,直到讀到他的死,我才突破了一個禁錮。遺憾的是,他不是用死來升華了夢,美麗的夢隨他一起長眠於地下,他永遠也看不到那艘寶船駛向世界的一天。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作品,我揣著與他一樣的遺憾,然而更多的情懷卻是無奈。

讀梁君璧的固守,讓我不知如何卸下沉鬱。我實在無法把年少時的那個伶牙俐齒,冰雪聰明的小美人與一個拆散自己親生兒子情感的中年女子聯繫起來。小時候的她,儼然一個持家的小能手。梁君璧有著一顆無比崇高的心,面對韓子奇的「背信棄義」,她毅然地決定獨自撐起這個家,怒斥韓子奇無情時,毫不畏懼,在她的心中充滿了正義,絕不會接受一個這樣的奇哥哥。當韓子奇說清自己的抱負時,梁君璧動情地讓韓子奇娶了自己。我想,在她的心裡,是深深愛著這個男人的。後來,也許因為是戰爭的摧殘,也許因為是時間的消磨,又也許因為是韓子奇的那次意外的感情經歷,中年後的梁君璧與兒時判若兩人,她不再憧憬生活,儘管依然為自己的日子爭取希望,可說出的話裡帶著利劍,把每一個想要親近她的人都扎得遍體鱗傷。梁君璧愛她的兒子天星,她不喜歡天星為她找的未來兒媳,於是她從中干擾,這樣的心計讓我害怕。過去的梁君璧雖然冷厲,但絕不是一個會傷害別人的女子,而如今卻什麼都變了。這些確實怪梁君璧嗎?我始終相信,一個美好的人不會被改變,但梁君璧的「變」如果是因為韓子奇與梁冰玉的意外結合,我又能說什麼呢。深愛的丈夫背叛自己,而介入他們感情的竟然是自己的同胞妹妹,這究竟是恥辱,還是悲痛,我不知道,也許連梁君璧自己也不知道。

梁冰玉是這部書中的一個特別的人物,序曲的一段敘述,揭開了故事的開始,而序曲中的這個女人就是梁冰玉。梁冰玉出現在了故事的開始,又隨著情節的發展退場,當故事即將拉上帷幕,她再一次出現。這個在開頭與結尾出現的女人,顯然是作者筆下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她讀了大學,有著姐姐無法理解的思想,她性格直率,從不掩飾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情感。這樣的梁冰玉,我是十分喜歡的。對這個被當今社會命名為「第三者」的人,我講不出一句怪她的話。與別人的丈夫產生了感情,絲毫沒有害怕和退卻,反而將這份愛情據為己有,而這個男人的妻子,就是她的親姐姐,這或許是讓人不齒的行為,而一向自詡為充滿正義感的我,沉默了。在讀關於她為自己辯護的文字時,一句「活著就應該像人,有愛的權利」,噎得我無話可說。梁冰玉的理直氣壯,讓我在這錯綜複雜的道德情感之間混亂了,如果她此刻就在我的眼前,我甚至沒有勇氣去看她的眼睛。不過無論怎樣講,我十分清楚的是,梁冰玉做錯了,但她絕不是一個罪人。我就這樣輕易原諒了犯錯的人,而且這個錯誤,有那麼大。

韓子奇,這個教名是易卜拉欣的男人,在他是孩童的時候,就與這個玉器世家結下了不解之緣。因為一個破碎的盤子,他毅然地決定留在梁亦清身邊。我會情不自禁地想,如果玉盤沒有碎,那麼易卜拉欣是否會留下來。或許,有一些事情就是命中注定,註定韓子奇的一生都將與玉系在一起。韓子奇的命運充滿了波折,為了重振奇珍齋,他不得不忍辱負重,披著「沒良心」的外衣,躲在清冷的世界裡悲切地生活。然而,他卻沒有失去信心,在他的心裡,永遠有一個夢,那個夢是用玉建造的。它美得剔透,美得驚艷。最終,韓子奇憑藉著自己的堅韌,讓奇珍齋的牌子變得熠熠生輝。當無情與冷酷的戰爭如尖刀般襲來,刺入每一個人的身心,韓子奇再次迎來了人生的低谷。他為了保護那些被他視為生命般的玉,拋棄了給他溫暖的家,面對妻子的哭訴,姑媽的挽留,他還是選擇了離開。逃向國外時,韓子奇是矛盾的,他曾後悔為什麼要離開家,但他卻很快明白,自己會因玉的存在而存在。在英國避難期間,韓子奇與他的小師妹梁冰玉有過一段被局外人恥笑的情感經歷。韓子奇是矛盾的,他深愛著梁冰玉,但倫理道德就像是一把枷鎖,扼住了他的咽喉。韓子奇並不知道自己與妻子梁君璧之間是否有愛情,對妻子的感情,更多的是一種責任,一種感謝,以及一種愧疚。梁冰玉離開後,韓子奇的生命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給了那些傳世的玉,一部分則給予了愛女新月。韓子奇是文章的一個線索,沒有他,就沒有奇珍齋的繁榮,也不會有天星和新月,而自然也就無從說及關於他們的故事。我用如此多的文字講述這個人,不是喜歡他,只是清楚他並非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因為他的存在,才有了這個蕩氣迴腸的故事。我始終認為,韓子奇的一生是悲劇的,他不清楚自己的感情,無論是對冰玉,還是對新月,他的愛都太懦弱。不過,這個悲劇在進行的過程中卻鏗鏘有力,起伏不定,我也從中品味出人生的萬般無奈。

我喜歡韓新月這個角色,她讓我看到生命中蘊藏著巨大的希望。心裡有一個不大合乎情理的觀點,我認為一部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是為了襯托另一個人物而存在。但新月卻不同,新月是獨立的,她的存在不為襯托任何人。她有自己的青春朝氣,有自己的夢想期許,有自己的快樂悲愁。讀她對英語的執著,我的心裡充滿了佩服,我沒有她的堅持,但我也一樣喜歡英語,我渴望著把自己的文字翻譯成英文,讓中國的文學作品走遍世界。新月不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她的死不同於書中任何一個人物的離去,她的死被陽光祝福,無論是她跳躍的那一刻,還是她躺在白布下的永恆,她的內心都充滿著對未來的憧憬。一個熱愛生命,讚美生命的人,是永遠不會離去的。因為,生命不會捨棄任何一個珍惜它的人。新月是善良的,面對沒有考上大學的朋友,她發自內心地為朋友難過。新月是倔強的,面對同學對民族的歧視,她堅定地背誦著簡愛對羅切斯特的怒言,在新月看來,人也是平等的。新月是堅強的,她渴望與同學們一起畢業,渴望回到校園再一次快樂遊戲,渴望成就她喜歡的事業,然而無情的病痛卻讓這個女孩子每走出一步都會摔倒。面對新月,就像是面對一塊無瑕的玉,然而我卻不能保護它,眼睜睜地看著這塊美玉重重地墜落下來。這樣一朵正在盛開的花,還沒有來得及展示生命全部的美麗,就匆匆凋零。我想像著一幅幅憂傷的畫面,難以遏制地哭泣。閉上眼,看到新月的笑,那兩個美麗的辮子就在我的腦海里晃動。韓新月,她讓這本書所講述的故事變得更加純粹。

楚雁潮,這個像詩一樣的男人,他在我的心底掀起無限的波瀾。我的多次眼淚幾乎都因他對新月的愛而湧出,真摯的愛戀將我灼傷。楚雁潮對文學的赤誠讓我感動,翻譯中國的優秀文學作品也是我的夢想,這樣共同的追求把楚雁潮與我聯繫在一起。當我讀到盧醫生對楚雁潮說,她沒能為他留住新月時,我的眼淚傾瀉而出,這樣的哭源於痛,我完全可以感受到聽到這句話時,他是怎樣一種心情。當我讀到楚雁潮面對已經離開這個世界的新月失控時,眼淚便打濕了書頁。我是一個不認為愛情高於一切的人,但對於最真實的情感,從來都毫不掩飾自己由衷的敬佩。在這個並不真實的世界裡,我若強迫自己去相信明天的美好,只能一次又一次尋找最本真的東西。從楚雁潮那裡,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切。他為夢想付出的努力,對真情流下的淚水,都深入我心。我說,這本書里,我喜歡兩個角色,楚雁潮就是另一個人。面對自己的「家庭問題」,楚雁潮顯得怯弱,但他卻毫不卑微,在他的心裡,人心的美好才是評價一個人的標準。面對學生對他的愛情的質疑,楚雁潮無言以對,但他卻不允許任何人褻瀆了他對新月的感情,那像火一樣噴射的言辭讓人敬畏。我喜歡他,因為他對文學的熱愛深深感染著我。當我想像著一個如水的男子在湖邊背誦著詩人的名篇,他那深邃的雙眸,俊朗的樣子,微微上揚的嘴角,悠遠而深沉的聲音,都像一隻只美麗的蝴蝶,在我的夢中翩躚舞動,我小小的心也無端升起點點愛慕之情。楚雁潮的那份真摯的愛就像是一束燦爛的陽光,它不僅僅溫暖了新月的整個嚴冬,更點亮了新月心中最灰暗的角落。面對著新月的退卻,楚雁潮的心中燃燒著激動的火焰,他不允許新月把他們之間的感情看得那麼渺小。在楚雁潮的世界裡沒有同情,他不需要「組織」上對他的同情,更無法接受別人將他對新月的感情添加「同情」二字。楚雁潮是個沉默的人,但他的內心十分豐富,我不由得想到了神秘莫測的海洋,在看似平靜的海面下,往往隱藏著洶湧的波濤。楚雁潮的言語不多,但他在說話時,卻字字有力,這樣的楚雁潮也是現實生活中的我。

用人物介紹的方式寫這篇文章,實在是一個不明智的選擇,但我又找不到更好的方法來闡述讀過這本書之後的感受。我不大細品中國現當代作家的文學作品,這個習慣差點讓我錯失了一本好書。這樣的我,也自然無資格評論他們的任何文字,可自己又偏偏是個「多嘴」的人。霍達的文字讓我看到一個溫柔母親的形象,她知性又不缺調皮,睿智又不少可愛,成熟又不失天真。這世間最偉大最美麗的形象,就是母親吧。中國的現當代文學作品裡,我讀過的內容只是滄海一粟,卻妄言自己了解諸多。前文提到的三毛,她筆下的撒哈拉沙漠攜卷著滾滾熱浪,吞噬了一個又一個生命,這就是我從粒粒石子中看到的一切,我又怎麼去愛一部不能展現生命之精彩的書。《穆斯林的葬禮》卻讓我看到了世間跳動的最美的心,甚至連書的本身都是一個讓人想要抱在懷中的小小生命。

合上書的那一刻,我熱淚盈眶,彷彿就置身在書中的時代,我看到了那座古老的宅子,親手觸摸著刻下歲月的磚瓦,也欣賞到了絕美的碧玉,街邊小巷中隱約傳來二胡的聲響,不是多麼華麗的曲子,但那音域恍若來自幾個世紀,壯闊的旋律在我的心中回蕩,就像是海面湧起的巨浪擊打在岩石上的聲音。我用了十天的時間才細細欣賞了這座聖殿,讀書之後,我激動得甚至無法講出一句完整的話,聲音因哽咽而顫抖。一本好書,不讓人引起共鳴是很難的,再堅硬的心,都無法抵擋得了美好的誘惑。或許,這就是成為一個作家的幸福之處吧,他(她)自己都不知道,他們的某部作品,也許只是某句話,會帶來這樣大的影響。我想起了一個有趣的自然現象——蝴蝶效應。據說,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後於美國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捲風。這個詩意的理論為了說明,即便初始條件發生極微小的變化,也能帶動整個系統中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我想,文學的創作也是如此吧。蝴蝶效應因空氣波動而產生,心靈則因文字的美而震撼。

推薦一本書應該有個理由,我卻不敢講一句話,因為擔心我說出的理由,正是你選擇不讀此書的條例。奢望著你會因為這篇文章而讀書,又希望是你讀過書後才看到這篇文字,也好讓我知道是否會有一句話,一個觀點切合了你的想法。在這樣矛盾的心思里,最該清楚的是我無法寫出那麼有魅力的文字,也許這篇平庸的讀後感你都不會看到此處,我就只能盼著還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你,不要錯過如此深入人心的文字。我常常無故地想,若能早些讀這本書,會不會讓我現在的生活發生改變。我並非認為現在的日子不好,只是它的存在太讓我在意了。也許這些話,應該說與作者更合適吧,寫出這樣的書有多好。所以我相信,即便它不會改變你的生活,但也可以為你生命的炎夏拂過沁人心脾的涼風,為你生命的寒冬多添一絲溫柔的暖意。我心中所想的好書,大概就是這樣。

默默期許,當你的手指在書架上的一排排書邊划過時,會停在這本書上。

《穆斯林的葬禮》後記:請接住她,這是一個母親在捧著自己的嬰兒。——霍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想對世界說畫 的精彩文章:

TAG:我想對世界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