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滄桑風雨北茅山

滄桑風雨北茅山

滄桑風雨北茅山

丁桂興

我早就聽過說,在江蘇省境內有兩座茅山。一座在長江以南的句容市,稱南茅山;另一座在長江北岸的興化市,叫北茅山。多年前,我曾經去過興化市的茅山鎮遊玩,見過一次當地舉行的傳統廟會,感覺舊時風俗在水鄉仍然延續。

滄桑風雨北茅山

這幾天我手頭上正在翻閱一本小冊子《茅山古鎮》,1998年4月由興化市《茅山古鎮》編寫組編印,張宗銘題寫書名,李德珊寫序,有前言、附錄、後記。目錄分為4部分:茅山山寺史話、古代人民鬥爭史、茅山人物篇、茅山文獻篇。共116頁,定價8元。書雖單薄,但內容豐富,史料全面,可以從不同角度來閱讀古鎮茅山的滄桑歷史人文。

滄桑風雨北茅山

茅山的古老源於西漢景帝時陝西咸陽有茅氏三兄弟來此山修道,築舍隱居,採藥煉丹濟世,從而被時人稱為「三茅山」。書中敘述了自東漢時山上建三茅真君道觀,到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改道觀為寺,並以真宗的年號為寺名「景德禪寺」,距今兩千多年,在當時封閉的水鄉小鎮實屬罕見。

滄桑風雨北茅山

金立言先生在這本書里的文章較多,從前言中得知,1997年年初,他受到當時茅山鎮黨委新任書記李德珊的邀請,擔任該書的主編。經過多方內查外調,終於完成此書出版。書中開篇就直奔主題,關於茅山古景德禪寺的史海鉤沉,歷朝歷代都彰顯了古景德禪寺的數度滄桑興衰。宋朝曾任宰相的富弼年少時寓寺讀書,張士誠起義駐軍於寺,清代夏寅官、民國時期韓國鈞、李明揚等眾多知名人物都曾蒞臨古寺,留下寶貴的人文足跡。在附錄中讀《民國以來山寺大事記》目錄,有「抗日根據地」、「日寇大掃蕩」、「拆寺」、「火燒茅山」、「鋸古樹」、「建糧庫米廠」、「拆山門頭殿」、「拆大雄寶殿」等等,讓人彷彿看到古寺一步步被肢解,最後人為摧毀。烽火燃茅山,戰爭把古寺名剎推向深淵,讀到這裡,感到眼在流淚,心在泣血。更為荒唐的是,「文革」期間,無知而大腦發熱的人們,為了尋找所謂山裡的寶藏,竟然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挖山填溝,把一座極具人文底蘊的茅山夷為平地,更令人唏噓不已。

滄桑風雨北茅山

水鄉溱潼鎮每年在清明節後都要舉辦一年一屆的「溱潼會船節」,溱潼與茅山相距不遠,同樣「茅山會船節」也引人注目,年年成功舉辦。兩地人民撐會船的習俗都起源於南宋年間,山東義軍在此聚眾抗擊金兵。義民首領張榮率眾誘敵佯敗「秦潼村」,退至茅山與顧庄之間的「縮頭湖」與金兵決戰後,大獲全勝。溱潼鎮如今還有「馬牛溝」、「營房口」的古地名,溱潼附近的戴南鎮有「帥垛」(一名「寨頭」)的地名,為了紀念抗金的勝利,「縮頭湖」改名為「得勝湖」,溱潼、茅山的百姓為祭奠陣亡的義軍將士,每年清明節時撐船去祭掃孤墳,後來漸漸演變成撐會船的民俗。

滄桑風雨北茅山

具有水方特色的《茅山號子》在海內外大放異彩。書中專門對《茅山號子》做了介紹。從茅山號子的傳說和由來,到茅山號子的種類和風格,以至茅山號子走向朝鮮戰場、去上海演出、赴京參加全國音樂會演,還被製成唱片發行全國,歌手朱香琳等人受到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領導人的接見併合影留念。這無疑是古老茅山民俗風情文化的又一亮點,雖然本書距今已有20年了,但仔細閱讀,不失為地方風土人情、山水人文厚重的珍貴史料。

滄桑風雨北茅山

如今,茅山古剎已重新建成,昔日香客盈門再次重現人間。20年前搜集整理而成的《茅山古鎮》一書,是當代茅山旅遊文化之初的起點,書雖小,但含金量重,參與編著的人們,心血沒有白費。願以此文紀念《茅山古鎮》出版20周年,祝新茅山鎮的古老文化事業蒸蒸日上!

滄桑風雨北茅山

(圖片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