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醫分享:口臭辨證施治妙方

道醫分享:口臭辨證施治妙方

武當道醫祝玄沖

相信很多人正在(或曾經)為口臭而苦惱。

無論貌若潘安、氣宇軒昂的小哥哥,還是貌美如花、青春靚麗的小姐姐,一旦出現口氣熏人,立馬會讓人避之唯恐不及。而患者往往會因為這個小毛病而產生自卑焦慮、甚至不敢戀愛、不敢正常社交的心態。想想情侶間正花前月下一近芳澤之時,你的女友(或男友)卻一臉驚恐的欲逃之夭夭,是多麼的尷尬與無奈。雖是小毛病帶來的卻是暴擊傷害,不得不重視。

筆者臨床多年,系統總結了此病的各種病因,娓娓道來,希望給困惑中的朋友與臨床醫生一些參考與幫助。

病因

道醫分享:口臭辨證施治妙方

口臭的臨床病因比較常見的內因有胃火、長期便秘、脾胃不和導致的濕濁濕熱、脾胃不和導致食積不化,上述這些都與脾胃與大小腸消化道有關;外因比較常見的有口腔疾病,比如齲齒、牙周炎、牙齦炎、抽煙過多等也會引起口腔異味。臨床其它不常見的異味還有西醫的肝功能衰竭、尿毒症等引起的口腔尿味、氨氣味。今天主要給大家分享常見的脾胃失調與口腔疾病帶來的口氣異常。脾胃失調多見口臭,是因為在五臟所主五臭裡面,腎主腐,肝主臊,火主焦,脾主香,肺主腥,比如脾陽或脾氣虛而不運,內生濕濁,濕濁聚集易生腐爛之氣,故臭。

一,胃火

道醫分享:口臭辨證施治妙方

胃火炎上,可導致口臭,牙齦腫痛、口腔潰瘍、或胃中嘈雜灼熱,火善能化物,故特別容易飢餓;胃火灼傷胃陰,導致口渴思飲涼水、大便乾燥。胃火之所以產生口臭是因為胃火導致陽明腸胃濁氣隨火而沖逆於上,由口腔而出,故多口臭;臨床上為胃火導致腸胃濁氣不降,而脾土清氣不升。舌苔多黃而乾燥,人迎脈三盛有力。

治療當清瀉胃火為主,一般以瀉心湯為主治療,其方組成為大黃、黃連、黃芩三味。此方與中成藥三黃片成分一樣,清熱解毒,瀉火通便。若胃火導致大便乾燥不解,也可以大小承氣湯類瀉下通便主治。胃火瀉則脾胃自和,而口氣當清新甘香。

二 便秘

道醫分享:口臭辨證施治妙方

便秘的癥狀為大便乾燥難解,幾日一行,嚴重的十天半月不解大便。大腸功能主要為排出體內糟粕與濁氣,若便秘糟粕濁氣不能下行,必會導致濁氣上犯而口臭。這種口臭需要調理好便秘疾病,口臭才會痊癒。而臨床上便秘病因比較多,有脾肺氣虛導致腸胃蠕動功能緩慢,為氣虛便秘;有胃火灼傷腸胃津液腸道不潤的便秘;有肝腎陰虛,體內陰液虧虛,導致腸道乾燥大便難解的便秘;有血虛不能濡潤腸道引起的便秘;有脾腎陽虛便秘等,皆須審證求因、辨證施治,解決了便秘問題,則口氣問題迎刃而解。

三 濕盛氣濁

道醫分享:口臭辨證施治妙方

胃陽下降下交脾土(濁氣隨陽明腸胃下達);推動脾氣健運升清,則體內清香之氣升清於上,故口氣清新芬芳,口水甘甜。如果胃陽不降,脾氣不升,則脾土運化水谷精微不及,則水谷精微易於轉化為痰濕濁氣,從而導致口氣的產生,同時多伴有消化功能失調的食後腹脹、呃逆返氣等癥狀。

臨床以濕濁盛為主,可以平胃散加減治療。其癥狀中焦脘腹脹滿,口淡不思飲食,容易噁心嘔吐,身體沉重,大便粘滯或自利腹瀉等。其脈人迎三盛,脈口沉緩無力,舌苔白膩而厚。平胃散升清降濁,健脾和胃,芳香化濕,行氣導滯,是為濕盛口臭的首選。方由蒼朮、陳皮、厚朴、甘草、生薑、大棗組成。

方以蒼朮為君,辛開苦降,辛升太陰脾土,苦降陽明腸胃,芳香助脾燥濕化滯,其芳香氣味是治療口臭的不二首選。

厚朴亦氣香,辛開苦降,辛宣肺氣而苦通達大腸腑氣下行,雖一葯,卻能旋轉互為陰陽表裡的肺與大腸二經之太極運動,陽降而陰升,其苦降氣能導濕邪由腸道而去。

陳皮《神農本草經》:「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氣。」辛苦溫,歸脾胃肺經,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芳香去臭。苦能和降胃氣,使濁氣不上反於口鼻,其氣芳香清揚而散,入脾而升清,運化中焦水谷精微上達於肺,而絕生痰之源;皮能入肺,又能入肺經宣肺氣外達皮毛,其皮多孔,肺主毛孔開闔,故又善宣通皮部毛孔,使濁氣由毛孔而散,配合蒼朮之解表發汗,可使肺所主之皮膚毛孔外竅常通,而與肺互為表裡之大腸之下竅亦得亦通暢而腑氣下降。此與中醫提壺揭蓋之開上竅啟下竅一理也。

生薑《神農本草經》:「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通神明」。其去臭之功效亦助脾肺辛而上達,化飲祛濕,和胃氣止呃逆。亦為太陰陽明升清降濁之妙品,久服去臭,尤其適合脾胃不和痰濕內盛、濁氣不降之口臭。本方另有大棗益氣養血,炙甘草健脾和中。平胃散為臨床濕濁口臭必效方。

四 濕熱

如果脾胃不和,胃陽不降而生熱,脾氣不升而生濕,濕熱膠結中焦,則舌苔黃膩而厚。如飲食酒肉膏脂過度,傷及脾胃運化功能,濕熱內生,則舌苔多厚膩而黃濁,面部油膩,嘴唇或暗或紫,面多斑塊,口中或身體有難聞的濁氣外溢,乃酒肉膩滯不化,熏蒸於腸胃所化腐氣。此種濕熱導致口臭、體氣最為難調,濕濁深入血分,西醫稱為血脂,中醫稱為痰瘀,為痰濕濁氣與瘀血膠結一體。此類患者,需要盡量以素食為主,避免酒肉膏脂進一步損傷脾胃運化功能。

濕熱口臭臨床需要健脾和胃,化積消滯,清熱燥濕。多以半夏瀉心湯合平胃散加減,療效顯著。

五 食積不化

道醫分享:口臭辨證施治妙方

脾胃不和導致脾虛不運,或者暴食暴飲傷及脾胃運化功能,導致食積不化,出現食後腹脹,腹痛、噯氣、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不適癥狀。飲食不化,在腸胃內鬱積生腐異常發酵,產生酸臭氣機上逆,導致口內出現酸腐臭氣。

臨床食積不化,可用保和丸加減香附、砂仁治療。如伴有大便秘結,以保和丸加木香、檳榔、大黃通腑消積導滯。

六 口腔疾病

道醫分享:口臭辨證施治妙方

口腔諸多疾病都會導致口腔異味。口腔疾病從西醫來說多為厭氧菌感染,比如牙齦腫痛之牙齦炎、牙周炎、牙髓炎等;齲齒也是口腔多發疾病之一,齲病是含糖食物(特別是蔗糖)進入口腔後,在牙菌斑內經致齲菌的作用,發酵產酸,這些酸(主要是乳酸)從壓面結構薄弱的地方侵入,溶解破壞牙的無機物而產生的。如果牙齦牙齒長期慢性發炎,會出現牙齦萎縮產生牙縫,導致食物殘渣容易塞入牙齦內而腐爛,從而出現口臭。

關於長期發作的各種慢性口腔疾病產生的牙痛與口臭,筆者有一個簡要而療效非凡的方法治療,對於百分之八十以上口腔與牙齒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這個方法將會在下一篇文章《道醫分享:口腔與牙齒疾病神奇妙方》給大家詳細講述。

5

天5夜道醫祝華英帶你學透『黃帝內經』十二經脈精修班 本學習班學員只需要具備中醫的基礎知識即可進入系統學習,一旦入門就可以直接用十二經脈學說進行各種疾患的診斷,確定對症的治療方案,從而在臨床中發揮極佳療效。

5天5夜,帶你學透『黃帝內經』十二經脈運行奧秘,掌握古聖脈口人迎診法

時間:8.20-8.24

地點:武當山

6.25課程介紹:講解武當道家丹道性命雙修靜坐體系,為時一天,

聯繫:138-2332-7712 (中醫家-劉老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丹毒夏季易發 防治做到四點
發現中醫|黃波:規範化辨證論治,做一名現代中醫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