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民間有種人,從古至今格外受重視,蒙古人屠城也捨不得殺他們

民間有種人,從古至今格外受重視,蒙古人屠城也捨不得殺他們

在古代社會,農業具有很高的地位,漢景帝曾經就說過「農桑天下之本也」,也就是說在當時農業是生民之本,立國之本。

其實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中國古代的手工業也蓬勃發展起來。提到古代的手工業,不僅是中國人的驕傲,就是在歐亞大陸那一頭的歐洲人也會豎起大拇指,中國的絲綢和瓷器都曾是當時歐洲社會上層社會身份和地位的象徵,這足以見得我國古代的手工業技藝之高超。

據史籍記載,在西周時期,統治者就實行了「工官」制度,這個制度就是說手工業生產要受到政府的嚴格管理,其實這就為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先天的優勢,政府集中經營就有利於生產技藝的進一步發展。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就體現了早期人民在手工業上的造詣,所以從商周手工業就很受政府重視,自此之後的每個王朝幾乎都沒有放鬆對手工業的監管。

古代的手工業大致分為三種,第一種是由小農戶個體經營的手工業,男耕女織就是一種典型的形態,不過這種手工業的產品主要是滿足家庭內部成員的消費,因此在生產技藝上的要求也沒那麼高。第二種是私營手工業,所生產的產品也只是一些供尋常百姓使用的簡單生活用品。

在古代社會最能夠反映手工業發展水平的就是官營手工業,這種手工業完全由政府主導,所以在投入上是不計成本的,生產的產品專供皇家貴族使用,在技藝上當然就有很高的要求,貴族特權階級在民間專門招募手工業者集中進行生產,所以對統治者對手工業藝人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蒙古人在入主中原之前,生活在北方廣袤的草原過著游牧的生活,從總體上看,蒙古人的經濟發展水平大大落後於中原地區,所以當蒙古人無論是西征見識到了比較先進的伊斯蘭文明還是南下遇到了漢地先進的農耕文明文明時,無不被這裡的精湛的手工業技藝所征服。

蒙古人的殘忍也是出了名的,每到一城,如遇抵抗,就會使用最血腥的處理方式---屠城!女人們被當作戰利品被全部擄走,男人無論老少都會死於蒙古人的彎刀之下。

其實蒙古人在屠城的時候,也並不是殺得片甲不留,其中有一種人就可以僥倖存活下來在敵人的刀下留下一名,他們就是手工匠人,對於這種人蒙古人是打心底里捨不得殺。

這是為何呢?首先,在戰爭中就會用到他們,冷兵器時代都是近距離的作戰,作戰中的攻城器械和防禦工程顯得更加重要,蒙古人發動連連不斷的戰爭就需要連連不斷的軍事供給,而蒙古男人要麼全民皆兵,要麼缺少精湛手藝者,因此直接徵用戰俘因作為勞動力是最划算不過的。再加上手工藝人組織渙散比較好控制,所以蒙古人何樂而不為呢

在征伐戰爭停止後,手工匠人對蒙古人來說也並沒有完全失去了利用價值,聰明的統治者又創造出「匠戶」制度,這個制度就是對手工業者專門另立戶籍專門管理,他們不能隨意遷移,要本本分分地為皇室貴族幹活,另外還要求他們子承父業,兒子沿襲父親的手藝,不能隨意變動職業。

當然,元朝時期蒙古人建立得政權對老百姓的橫徵暴斂不亞於其他任何一個王朝,手工業者遭受著嚴重的壓迫。

在元朝末年反對蒙元王朝的暴虐統治者,受制已久的匠戶們揭竿而起,加入到浩浩蕩蕩的農民起義隊伍中,沉重地打擊了封建王朝的壓迫。

如今我們也再次強調「工匠精神」,我想我們不僅肯定的是各行各業手工業者們精湛的技能,同時也是對勞動人民務實,精益求精的精神的肯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豆芽科的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兩任貌美的皇后都不動心,他卻偏偏愛上自家弟媳,逼死了弟弟
唯一的閨女當上貴妃,老爹歡喜進宮探望,貴妃:不認識,打死他!

TAG:豆芽科的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