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品茶的段位,您是第幾段

品茶的段位,您是第幾段

回復「茶」,獲得一條最新資訊!

好喝、不好喝、苦、澀······這些都是茶友們在日常品飲過程對一款茶的基本判斷,貌似除了這些詞之外,多數茶友在品評一款茶其品質所有之詞總顯得語竭詞窮。其實茶葉審評是一門嚴謹科學的專業學問。今天就隨筆者來了解一下吧!

茶葉審評,是指審評人員用感官鑒別茶葉的過程。即審評人員運用正常的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感官的的辨別能力,對茶葉的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及葉底等品質因子進行評測,從而達到鑒定茶葉品質的目的。

建議可以從形、色、香、味四個方面來鑒別:

一、觀外形

1、一般審評茶葉的品質如何,得先從外形著手

外形包括條索、嫩度、色澤、整碎和凈度,日常點評著重在條索和色澤上。

好的茶葉應該符合外形的要求(例如:「光、扁、平、直、曲」等),但是不能僅從茶毫多少來判別嫩度,芽葉嫩度以多茶毫做判斷依據,只適合於毛峰、毛尖、銀針等「顯毫類」茶。

各茶類,都以中層茶多為好。上層一般是粗老葉子多,滋味較淡,水色較淺;下層碎茶多,沖泡後往往滋味過濃,湯色較深。

比較標準的茶葉審評,是將茶葉放在盤中(一般為木質),使茶葉在旋轉力的作用下,依形狀大小、輕重、粗細、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層。其中粗壯的在最上層,緊細重實的集中於中層,斷碎細小的沉積在最下層。因此中層茶越多,這款茶品質就越好。

2、茶葉條索能直接反應各類茶的外形規格

如炒青條形、珠茶圓形、龍井扁形、紅碎茶顆粒形等等。一般長條形茶,看鬆緊、彎直、壯瘦、圓扁、輕重;圓形茶看顆粒的鬆緊、勻正、輕重、空實;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最重要的是符合規格。一般來說,條索緊、身骨重、圓(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說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質優;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並有煙、焦味,說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質劣。

3、茶葉的凈度好壞也決定著一款茶的品質高低

對茶葉凈度的判斷,簡而言之就是觀察茶葉中是否混有殺青時的糊片、茶末、茶籽,以及製作過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夾雜物的多少。凈度高的茶,幾乎不含任何夾雜物,這點在撬茶沖泡的過程中能快速被察覺。

二、嗅香氣

1、沖泡前

干嗅茶餅,每種茶都會散發出特定的香氣,但凡有異味的茶,茶葉品質都值得懷疑。通過茶的干香來鑒別茶的凈度是遠遠不夠的,還得結合沖泡後的濕香來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新生茶會有些許青氣,但煙焦味和熟悶味就是不可取的。

2、沖泡後

茶葉經過開水沖泡五分鐘後,傾出茶汁於審評碗內,嗅其香氣是否正常。

一般來說,散發的茶香應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舒適的香氣為佳,而煙、餿、霉,老火等氣味往往是由於工藝的缺失或包裝貯藏不良所致。

三、看湯色

通過觀察湯色的顏色、亮度和渾濁度,來品鑒一款茶葉的品質,相信是大多數專業茶友常用的方法。同時通過審評湯色,還可以區別茶葉的新鮮程度和鮮葉的老嫩程度。

而最理想的湯色是綠茶要清碧濃鮮,紅茶要紅艷而明亮。低級或變質的茶葉,則湯色混濁而晦暗。

四、嘗滋味

由於口腔的不同部位對滋味的感覺不同,茶湯入口後在舌頭上循環滾動,才能較正確全面的辨別滋味。通常來說,舌尖對甜最敏感,舌根對苦最敏感。

而滋味會受到每個人的味蕾的影響,一般來說,綠茶是鮮爽純美;白茶是鮮醇、清香甘美;黃茶甘香醇爽;青茶清香醇厚、回甘明顯;紅茶濃厚甘醇、甜味明顯;黑茶則是陳香醇厚。

看起來都一樣,想要知道味道究竟是如何,最好的辦法就是實踐,不停地喝,喝的量夠了,才會有一個深度的認知。

五、評論葉底

不同茶葉的茶底形態、色澤不盡相同。將葉張拌勻、鋪開、撳平,觀察其嫩度、勻度和色澤的。

通過觀察葉底的色澤以及老嫩程度,芽尖及組織細密而柔軟的葉片愈多,表示茶葉嫩度愈高。葉質粗糙而硬薄則表示茶葉粗老及生長情況不良。色澤明亮而調和且質地一致,表示制茶技術處理良好。(本圖文系說茶網原創文章,作者:佳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好茶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茶網 的精彩文章:

普洱茶十大「謹記」,請勿以身相試!
90%的茶友都不知道喝普洱茶會上火的原因

TAG:說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