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女子10萬元接下小藥房 18年後公司年產值8億元

女子10萬元接下小藥房 18年後公司年產值8億元

女子10萬元接下小藥房 18年後公司年產值8億元

許世虎 受訪者供圖

藝術工作者

知青?川美?重大 改革開放是他繪畫的好「材料

今年3月,位於渝北區的許世虎美術館開館迎客。館內陳列的幾百幅作品,濃縮了許世虎40餘年的藝術人生。

許世虎,今年61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重慶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重慶大學藝術學院原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

提及如今的藝術成就,許世虎笑著說:「我的人生有三次大的轉折,每一次轉折的背後都被改革開放所牽動,折射出了特殊時代下的特殊經歷。」

第一次轉折 從下鄉知青到美院學生

許世虎與美術結緣,緣於兒時的經歷。小時候,他在南泉小學讀書,學校就在景區附近,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時常會有學美術的人來此寫生。

「那個時候幾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只要一下課就往寫生地那裡跑。」許世虎說,在那樣的氛圍中,讓他對畫畫產生了濃厚興趣,加上當教師的父母從旁引導,為他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他的美術細胞漸漸被激活。

到了初中、高中,許世虎一直沒有放棄對畫畫的愛好,同時對於美術院校有了一定的認識。高中美術老師馬志剛對許世虎喜愛有加。馬志剛說:「你的基礎不錯,以後有機會可以到專業院校去學習。」這番話,讓許世虎有了考取四川美術學院的夢想。

高中畢業後的第二年,他去到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一個村子裡「下鄉」,成了一名「知青」。1977年,恢復高考,讓許世虎看到了希望。第二年,由於會畫畫,他調到了縣木偶劇團和文工團畫背景。

1980年,他順利考取了四川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陶瓷藝術設計專業。許世虎說:「如果沒有改革,我沒有機會考上心儀的學校,改革為每一個人提供了公平競爭的機會。」

第二次轉折 《春天裡的歌》一舉成名

考上了夢想的院校,許世虎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專業學習中,他的繪畫技藝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藝術手法更加多元。讓他印象深刻的是,當時老師經常帶他們到榮昌陶廠去學習和創作,一些設計的圖案還用在了陶器品上。

大學畢業後,由於表現優異,特別是在色彩運用上的敏感,許世虎留校當上了一名色彩教師。「對藝術越追求,越能知道自己的不足。」許世虎說,隨著專業學習的加深,他接觸到了灰調色彩,接觸到了印象派和寫實派的繪畫,他的繪畫技術也更加純熟。

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並發表重要講話,一篇題為《東方風來滿眼春》的新聞通訊傳遍神州。許世虎受到了講話精神的感染,就在那年5月,許世虎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創作了《春天裡的歌》畫作。這幅畫當年獲評全國美展的優秀獎,也是他的成名作。

《春天裡的歌》是一幅水粉畫,畫作內容是一盆怒放的鮮花,鮮花上的水珠清晰可見,晶瑩剔透,跟真的一樣。許世虎說,這幅畫描述的是當時的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情,一種生機勃發的力量,借鑒了中國工筆畫和國外寫實的畫法。

後來,這幅畫還入選2005年法國盧浮宮美術沙龍展,並獲特別獎。2014年被重慶美術館收藏。

第三次轉折 趟出中西融合藝術之路

許世虎說,改革開放後,他有了更多的機會走出國門,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進行交流,他對藝術的把握變得更加多元,「融合」成了一種追求。

2005年前後,許世虎感覺自己在繪畫藝術上遇到了瓶頸,沒有新的突破。2006年,他離開了工作20餘年的四川美術學院,到重慶大學藝術學院執教。許世虎說:「重慶大學是一所以理工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在學科交叉的氛圍里,也許會給藝術帶來不一樣的『化學反應』。」

「融合是創新發展的動力,繪畫也是如此。」許世虎說,由於到國外交流機會的增多,在訪問考察和辦畫展的同時,也開闊了他的視野,他試圖將中國畫的技法與國外的技法相融合。比如中國畫的寫意手法與國外印象派畫法結合等。

女子10萬元接下小藥房 18年後公司年產值8億元

陳大霞 記者 李舒 攝

科技人員

「荒山」變「金山」她引領村民種中藥材致富

如何讓研發成果得以應用,轉化為生產力實現價值最大化,是科技人員的重要追求。重慶大學植物學博士、研究員、重慶市中藥研究院中藥種植研究所所長陳大霞,曾獲國家科技部「三區」科技特派員、重慶市先進工作者、重慶市三八紅旗手標兵等榮譽稱號。榮譽背後,離不開她在中藥材種植領域的潛心研究,以及對巴渝大地上農民們的深厚情誼。

來自農村 她潛心研究中藥材種植技術

「從來沒想到自己會進入中藥材研究領域。」陳大霞告訴記者,她生在農村,大學畢業後曾當了5年教師,2003年她從西南農業大學(現西南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後,進入中藥研究院從事藥用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

「當時做研究,條件十分簡陋。整個研究院沒有一台專用儀器設備。」陳大霞回憶,重慶的中藥材種植研究處於起步階段,那時,科研人員一把尺子一桿秤是野外工作的標配,室內也沒有高精端的檢測實驗設備,只好帶上樣本到各處「打游擊」。

即便條件簡陋,也阻擋不了潛心做研究的陳大霞,她在中藥研究院開展起藥用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並搭建了中藥研究院藥用植物遺傳性多樣分析技術體系,為後續的研究試驗制定了標準化的操作程序。

深入野外 高端儀器助中藥材研究標準化

當實驗室的理論研究達到一定水平後,不甘於只在後方實驗室做研究的陳大霞,主動請纓到一線去參加野外工作,而在那個年代,野外一直被視為男同志的專場。「中藥材大多生長在遠離城區的偏僻山區,深山裡坡陡路窄,環境條件十分惡劣。」陳大霞說,只有走進一線,才能獲得最直接的數據,觀察最直觀的變化,激發科研的靈感。

「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不怕辛苦,沒有什麼不能克服的。」陳大霞首先走進合川,著手研究粉葛和補骨脂。隨後,走進武隆、南川等地大山深處,研究玄參、川續斷、木香等中藥材。

憑藉勤學肯干,刻苦鑽研,原本不是研究藥用植物栽培專業的陳大霞,成為了中藥材種植的行家能手。「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出台了系列振興中醫藥產業的政策,全國自上而下對中藥材研究更加重視,研究院里開始添置各種高精端儀器。」陳大霞稱。

「這些儀器的加入,對提升重慶中藥材種植的研究水平起到重要作用。」陳大霞說,原來人們在野外或是種植試驗地上,用肉眼觀察藥材的生長情況,用一桿吊秤來衡量藥材的產量,工作效率低,數據的準確性大打折扣,儀器設備的更新升級促使研究更高效、更標準化。

山間地頭 克服技術障礙帶領村民種玄參

多年來,陳大霞一直致力於中藥科研事業,長期在鄉村一線,農民的生活狀況是她最大的牽掛,她希望用技術革新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玄參一直是陳大霞主要研究的中藥材,玄參屬於大宗藥材,許多清熱解毒藥或飲料中都含有,用途十分廣泛。重慶是玄參主產地,種植條件需要在海拔800米以上,在南川、酉陽、武隆、秀山、彭水等地都有蹤跡,其經濟價值也遠高於一般農作物,農民種一畝玄參的收益在2000至3000元。

陳大霞告訴記者,玄參是無性繁殖,其子芽頭年10月採摘過後,次年3月開始種植。以往村民將玄參子芽隨意裝入編織袋中,要種的時候拿出來,大部分已經腐爛了。腐爛的子芽就不能做種,這樣一來,嚴重影響第二年生產。

如何讓玄參「留好種」?從2006年起,陳大霞就和同事們深入山區農村開始研究。「我們按照農民的傳統方式精心存儲,但發現子芽的存活率依舊沒有明顯提高。」陳大霞說,通過多次試驗研究,她發現玄參子芽存儲對溫度、濕度等都有嚴格要求,而冬季子芽在低溫下不會發芽,「於是我們把子芽放在尼龍網兜里,埋在土中保存,第二年要用的時候再取出。」

尼龍網兜上有芝麻大小的孔,待到第二年直接連著網兜一起挖出來栽種,也可以和網兜一起運輸到其他地方種植,存活率幾乎可以達到100%。

女子10萬元接下小藥房 18年後公司年產值8億元

燕宏 受訪者供圖

企業家

10萬元起家 公司如今年產值近8億元

「國家對於民營醫院的政策開放,讓我從一個創業者變成『萬家燕』的負責人,我的企業也從單一從事藥品銷售的門店變為集『醫療、醫藥、養老、科技』一體化發展的現代化企業。」燕宏坐在沙發上,講述著自己的創業故事。

2000年,燕宏不顧家人反對,辭去老師的工作,用全部身家——10萬元接下朋友的小藥房。18年後,燕宏一手創辦的重慶萬家燕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年產值已達8億元。

政策放開 開設民營藥房門檻降低了

1973年出生的燕宏對於醫療行業有著特殊的情感。由於母親是一名麻醉師,燕宏的童年都是在醫院渡過。「搶救病人沒有日夜,他們對於生命的敬畏,讓我也想走入這個行業。儘管高考發揮失誤沒有進入醫學專業學習,但我心中的夢沒有熄滅。」

當了8年小學老師後,燕宏毅然決然下海,接下朋友的小藥房,用10萬元踏上創業之路。「第一個藥房門店在石坪橋,只有50平方米。」

「現在一個小區附近有三五家藥房是常見的事,以前國家政策有要求,1公里以內不允許有第二家藥房。」燕宏表示,2000年前後,民營藥房剛剛興起,國家政策對於民營藥房有一定的管控,行業門檻較高。

燕宏坦言,萬家燕的發展與國家的改革、政策的開放密不可分。2005年前後幾年,國家對於開民營藥房的政策不斷放開,她的藥房漸漸開始開分店。「2003到2005年,我的門店迅速擴展,開了20多個分店。」

燕宏告訴記者,國家政策放開後,只要符合要求就能開藥房,市場上藥店數量迅速增加,為了搶佔市場,很多藥房選擇低價,即使是虧本出售一些常用藥品也要吸引顧客。「但那幾年新開的藥店多,關門的藥店也多。」

核心競爭力 銷售員也要懂藥品知識

看著市場上起起落落的藥店,燕宏開始思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藥房如何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在我看來,銷售人員懂藥品知識,能夠給客人一定的建議,這是最重要的競爭力。」燕宏說,「傳統藥房售貨員的角色僅僅只是幫助客人拿所需的葯,對於藥品的知識了解甚少。我希望我們的售貨員個個懂醫,這才是核心競爭力。所以,2008年,我就確定了公司的經營戰略:醫藥為基礎,醫療為核心。」

基於這個想法,燕宏開始打造自己的醫院。醫院有專業醫生,能夠為自己的員工提供醫療知識培訓。同時,醫生可以遠程問診,通過互聯網為藥店的患者答疑解惑,用醫療技術為自己的藥房提供支持,增加百姓對藥房的信任度。「這個思路要變成現實,確實很難,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以及人才隊伍建設。」

藥店轉型 建「小綜合、大專科」醫院

2008年,燕宏選擇到大渡口建設自己的醫院。

燕宏告訴記者,那幾年莆田系風波讓她意識到了民營醫院的市場缺口大。此外,經過深入調研,她相信,中國的民營醫院會迎來春天。

事實正如她所願。2015年,萬家燕醫院建成。2016年,燕宏對於企業的發展思路做出了清晰定位:打造以整形外科為主的專科醫院。

「我們將成為西南地區第一家三級整形外科專科醫院,已經開始申報工作。」燕宏說。

目前,萬家燕在全市已經擁有158家藥房,且已經實現專家的遠程問診以及開具處方功能。現在,萬家燕已經從一個小藥房搖身變為年產值近8億元的大公司。燕宏表示,未來3~5年藥房將會擴展到400家左右,對於有條件的藥房,將派醫生進駐問診。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李析力 李舒 陳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