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功高蓋主,欲辭官保命!皇帝不同意,並直言:我不會殺你的

此人功高蓋主,欲辭官保命!皇帝不同意,並直言:我不會殺你的

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許多「卸磨殺驢」的事情,特別是開國皇帝殺開國功臣,比如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就相繼殺死了陪他打江山的胡惟庸、藍玉等人。

古代許多皇帝在晚年之所以會選擇對功臣下手,基本上都是因為四個字——功高蓋主,害怕這些功臣對他或他後人的江山產生威脅。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真正功高蓋主,但卻壽終正寢的人少之又少,而王翦正好就是其中之一。

王翦是戰國末期秦朝名將之一,與李牧、白起、廉頗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歷史上曾這樣評價王翦:王翦及其子王賁是秦始皇兼并六國最大的功臣!

這個評價在很大程度上是十分中肯的,因為除了最先滅掉的韓國外,兼并其他5國的所有軍事行動,王翦或王賁都有參與,且都是作為主要將領。

當時秦國實行的是軍功制,而王翦則憑藉多年的戰功身居高位,在秦國幾乎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在攻佔燕都後(公元前226年),王翦深知自己已經有功高蓋主的嫌疑了,於是在秦國即將完成大一統之際,選擇了向秦始皇辭官保命。

秦始皇當然清楚王翦為什麼要辭官,所以他果斷拒絕,並直言:「你心中憂慮之事,不會發生的」。言外之意就是:放心吧,我不會殺你的!最終,王翦的這次辭官以失敗告終。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召集群臣商量滅楚大計,李信認為,滅掉楚國只需要20萬大軍即可,但王翦卻認為需要60萬大軍才可。

最終秦始皇選擇了讓李信和蒙恬率20萬大軍伐楚,而他之所以沒有選擇王翦,除了王翦所需兵力太多外(幾乎是當時秦國所有的兵力),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害怕王翦功高蓋主,擁兵自重。

不出王翦的意料,秦軍在滅楚過程中果然受挫,僅一戰就被斬殺了7名都尉,2營大軍被破。為此,秦始皇大怒,親自趕到王翦的住處向其致歉,並請他出戰。

在出征前和出征過程中,王翦多次向秦始皇索要賞賜,而他之所以要這樣做,無非是為了向秦始皇表明自己除了金錢外別無所求,從而打消秦始皇害怕他擁兵自立的疑懼。

王翦果然沒有辜負秦始皇的厚望,在一年之後便拿下了楚國,並憑藉戰功晉封為武成侯。拿下楚國後,王翦再次請辭,這次不管秦始皇如何勸說,他都堅持徹底隱退。正是因為王翦知進退,最終才得以善終,壽終正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人物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薩達姆被捕後,牆倒眾人推,無數盟友落井下石!只有2個人除外
司馬炎以王侯之禮厚葬劉禪,送了3件陪葬,每件都讓劉備死不瞑目

TAG:小人物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