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建安風骨」風流千古,「七步成詩」亦枉然

「建安風骨」風流千古,「七步成詩」亦枉然

建安文學,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光輝一筆,史稱「建安風骨」。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曹操的《蒿里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曹操的《觀滄海》)。

兩首詩,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或直抒,或想像,無絲毫造作之意。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告鵠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曹丕的《燕歌行》)。在動蕩的年代裡,寫出了被迫分離他鄉的男女的內心怨憤與惆悵,「傾情,傾度,傾色,傾聲,古今無兩。」(王夫之)

「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獨佔八斗。」(謝靈運),子建正是曹植,他是建安文學的集大成者。代表作之一的《洛神賦》中不乏經典,「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蛟若太陽長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淥波。」,詩句中作者運用的手法是反覆比喻,閱讀時,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傾情描繪了洛神的容貌、身材和行動之美,「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

世上有些事,不要聽,聽著聽著就會痛心。曹植《七步詩》那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來,成為了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牆、自相殘殺的警示語。這首詩來自《三國演義》,聽起來七步成詩的故事覺得有些誇張,卻道出了曹氏兄弟間為「立嗣」而恨不得除之而後快的確是事實。無妨翻閱下歷史,為爭權奪利兄弟間把親情擱在一邊相互碾壓的慘劇不勝枚舉。但曹氏兄弟的矛盾,豈止一首「七步詩」可以道盡的?

曹植一向率性而為,不自雕勵,「行馳道,出司馬門」。是不是不作死就不會死?曹丕則是善於「御之以術,矯情自飾」,就是說他善於掩藏真情籠絡人心。建安二十五年,在立嗣之爭中,曹丕運用各種計謀,在司馬懿等大臣的幫助下,在繼承權的爭奪中戰勝了曹植。曹丕即王位後,殺了曹植的友黨丁儀、丁廙和他們家中的男子。曹植和諸侯都回到自己的封國。黃初二年,監國謁者灌均暗承曹丕的意旨,舉奏「曹植酒後叛逆傲慢,要挾使者」。主管官吏請求治曹植的罪。其實就是曹植平時一場酒後鬧劇罷了,並沒有招兵買馬陰謀反叛的跡象和徵兆,更談不上犯下什麼大罪了。還好有太后在,最後曹丕才沒有治罪他的兄弟。從此,曹丕對曹植嚴加防範和打壓,甚至曹睿(曹丕之子)繼位後也沒有一絲一毫放鬆對曹植的限制。在曹丕父子把持十二年的曹魏政權中,曹植被遷封多次,被封殺了十幾年,直到41歲在抑鬱中憤懣而亡。真是:

《白馬篇》,《洛神賦》,《七哀詩》

「生乎亂,長乎軍」,文才富艷,千古文章

嘆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憂生之嗟,建安有遺恨......

———早點

早點感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抗戰老照片,那些保家衛國的人,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英雄
「澳門這麼近,不如去看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