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道菜在古代很多人瞧不上,後因李鴻章做了一件事,如今成為風靡國際的美食

這道菜在古代很多人瞧不上,後因李鴻章做了一件事,如今成為風靡國際的美食

本文系大鎚子授權有閑者說歷史原創發表,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取、洗稿。

自古以來就有一句話「民以食為天」,在戰亂或者災荒年的時候普通百姓不提吃飽能吃得上飯已經是件很不錯的事情了。但若碰到了盛世溫飽問題已經不用過多考慮的時候,「美食」便成為了很多人的追求,例如北宋時期的東坡肉、明朝時期的珍珠翡翠白玉湯、清朝時期的紅燒獅子頭。每一道後面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由來,在這裡就不要一一贅述了,而今天筆者所說的這道美食在材料上跟前面幾個卻有著本質的區別。

提及這道美食的話就不得不提起古時候的殘羹冷炙了,也就是俗稱的剩菜,這在當時並不是一個好的辭彙,由於保鮮技術上的有限飯菜在大熱天的時候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置很容易變餿。也導致對於剩飯剩菜古人的處理方法不外乎為兩種:要麼送給街上的乞丐食用,要麼就是留著用來餵養牲畜。至於把剩菜加工再食用,這在當時是被很多人瞧不上的,原因便是豐年不需要過得那麼艱難,至於災年又怎麼會有剩菜存在呢。

時間推移到了清朝末期的時候,慈禧太后掌權之際負責外交方面的官員便是李鴻章了,有一次他跟外交團的官員受命訪問美國,而這一次卻引發了一個有趣的故事,無關政治而是由於一道美食。當時的他為了感謝美國人民的熱情,便放出消息決定在美國的唐人街召開一場中國美食的宴席,也是較為符合禮尚往來的傳統,不過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消息引起了眾多美國民眾的關注。

而來到此處的美國各階層的人數也是極為龐大,原定的主菜很快便被一掃而空,如果再繼續一道一道的燒制所花費的時間也是頗為長的,而這場宴席或許也會迎來冷場的尷尬。這時候李鴻章做了一件頗為膽大的事情,那就是把剩菜和多餘的材料全都匯聚到一起然後一鍋燉了,緊接著便是安排後廚抓緊時間繼續燒制,所希望的也算這一鍋燉能撐點時間。

沒想到這道看起來頗為奇異的菜式,裡面的材料也是五花八門一經品嘗便受到了美國的一致好評,當問起這道菜的菜名之時,李鴻章也是苦笑著解釋以大雜燴命名。不料同行的那個年輕翻譯官一著急給翻成了「雜碎」,因而這道菜在國際上多以「雜碎」命名之,至今美國仍有雜碎館的存在,裡面一道「李鴻章雜碎」也是招牌菜之一。

而在國內大雜燴也開始慢慢盛行了起來,很多農村地區碰到一些喜事所做的大鍋菜之一「大雜燴」同樣也是必不可少的。只不過隨著工藝的改良,剩菜的取材也不復存在,反之廣泛使用的材料不僅價格高昂,種類繁多,提起製作工序也是十分複雜的,也算無意間促成了一道經典美食的誕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閑者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三國演義中,比夏侯惇拔矢啖睛更為「狠」的人,除了他也就沒誰了?
第一任女皇不是武則天而是她,被俘後寧死不屈卻慘遭蹂躪

TAG:有閑者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