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徐崢新片讓人哭到炸裂,《我不是葯神》暑期檔「封神」

徐崢新片讓人哭到炸裂,《我不是葯神》暑期檔「封神」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

七月開始的暑期檔,作為和春節檔同樣重要的全年重點檔期,眾多實力強大的國產新片齊聚於此。包括《邪不壓正》、《狄仁傑之四大天王》、《西虹市首富》、《我不是葯神》等都在7月組團上映。而由徐崢主演、青年導演文牧野執導的《我不是葯神》無疑給暑期檔帶來了「開門紅」。

7月4日上午,該片宣布提檔7月5日公映,比原定7月6日提前一天。上周末《我不是葯神》全國大規模點映,兩天拿下4928.36萬躋身周票房榜第五名。7月3日憑4757萬點映票房奪下內地單日票房冠軍,目前點映累計票房已達1.08億元。一位影迷4日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說:「我昨晚看了《我不是葯神》,腦袋都哭炸裂了,這部電影真的是國產影片的一個進步。」

忠實呈現中國醫改變化

前幾日,《我不是葯神》在清華大學舉行首映式,首映時觀眾席間不乏笑聲,但最後都被沉默和低低的啜泣聲代替了。《我不是葯神》故事原型來源於前幾年頗有社會影響力的國內印度抗癌藥「代購第一人」陸勇,徐崢在片中飾演的主人公則名叫程勇。

原型陸勇身患白血病,後來因為無力承受高價抗癌藥而使用了價格低廉的印度仿製葯,後又為其他癌症患者代購此葯。在代購近十年後,他因為銷售假藥罪而被提起公訴,數百名白血病病友聯名寫信,請求司法機關對他免予刑事處罰。最終,他的行為被認定不構成犯罪,不予起訴。

這位平民英雄的故事被搬上銀幕後,不僅改了名字,故事也變得更富戲劇性。徐崢飾演的程勇不再是患者,而是一個出售走私印度神油的潦倒商人,被生活逼得沒有退路時,為了賺錢鋌而走險走上代購之路。在賺了一大筆之後,他為了安全脫身,把代理權轉給奸商,而當他知道奸商高昂的價格讓許多人吃不起葯的時候,又重新走上代購之路……

對這種改編,作為原型的陸勇曾經認為有損自己的形象,非常不高興。雖然最後被劇組說服,但直到在現場看到這部影片後,他其實才明白主創如此設置的原因。聽到陸勇的這番話時,徐崢讓他放心,這絕不會影響到他的形象,並徵詢現場觀眾會不會對原型有誤解,現場觀眾齊刷刷地大聲回答,「不會!」

可以想見這部影片上映後,會有更多的人知道陸勇和他的故事。這部影片也忠實記錄了近些年來中國醫藥改革的積極變化。

口碑爆棚獲封「零差評」

《我不是葯神》點映後,好評不斷,可以用「口碑爆棚」四個字來形容,不少自媒體以「零差評」來形容該片,還被影迷譽為今年為止最好的國產片。這部「神片」究竟好看在哪兒?

據悉,該片為了給影迷呈現人物角色的各種不同性格,主演們都曾親身體驗生活。為了影片的真實性,王傳君曾在血液科的病房裡和病人們一起同住;周一圍曾去體驗警察的工作狀態;楊新鳴去教堂做了很多次的採訪、探訪病人等等。這不僅是多影迷的負責,更是對演員自身的挑戰,使得該片不僅寫實,更是反映了過去的一些社會問題,一度引起了共鳴。

不少先睹為快的影迷稱,該片沒有國產愛情片里的套路,沒有虛假的浪漫情節,一切都是現實,真實到有點不忍直視,但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痛並快樂著,消極也樂觀著,逃避也接受著,拒絕也忍耐著!「絕對的良心之作,到電影院看這樣的片子,我覺得值!」

不僅如此,導演的鏡頭語言敘事能力登峰造極,影片力量感十足。影片用兩個小時的黑色幽默讓觀眾深刻體味到「良心」二字,白血病友相互扶持的善意,民警在情與法之間艱難的抉擇,商人從經濟利益到捨己救人的人格升華。

該片在各地的點映幾乎都出現了一個同樣的現象:影片結束放映,觀眾們發自肺腑的鼓掌謝幕。觀眾鼓掌不僅是因為電影真實與好看,而且片尾字幕里公布了國家醫保最新政策里,涵蓋了治療慢粒白血病特效藥。《我不是葯神》再度證明了得民心者贏口碑的不變真理。

出色表演讓人笑中帶淚

有人感嘆現在中國的電影審查制度比以前更寬鬆和人性化,因此這部題材有些敏感的電影才能夠順利上映,劇中人物在法律與道德之間的兩難選擇,以及那些在生死線上掙扎的病人們渴望活下去的心情,都讓人覺得無比沉痛。根據現實改編的《我不是葯神》戳中了每個觀眾的痛點,看病難,看病貴,一旦遇上大病,巨大的醫藥費,讓普通家庭束手無策。

不少觀眾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都哭了,他們和電影中那些和命運拼搏的人呼吸與共,這很大程度是來自於演員出色的表演。徐崢一改之前已經深入人心的喜劇標籤,在大銀幕上呈獻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小人物形象。徐崢扮演的程勇是個失意男,最開始胸無大志,在做了抗癌藥代購之後,他市儈地說:「命就是錢!」可他與假藥販子的不同就在於,他沒那麼貪心。隨後的退出,依然是普通人的最佳選擇。

後半段變得越來越仗義的程勇,其實依然是小人物,他轉變的動力是出於對朋友的疼惜,是朋友間的仗義,也還是小人物身上常見的情感。直到最後一階段,隨著一個更大的刺激,這個小人物身上隱藏著的英雄氣概才被激發出來,真正自覺地充當起英雄的角色。在徐崢的表演中,那種無奈和悲壯的無縫銜接,也更讓觀眾為這個角色而感動。

除了徐崢,電影里其他幾位演員的表現也可圈可點。有影評人稱,王傳君在這部戲裡的表演被稱為「貢獻出了毀容式的演技」。原本高大帥氣的他,在劇中飾演白血病患者卻顯得異常虛弱憔悴,就好像是一個真正的病人。楊新鳴飾演的劉牧師始終把握著人物形象的謹慎、怯懦的特點,全片都以一種「拘」著的狀態演出,不僅帶來了許多笑料,也令人更好地理解了影片的深意。黃毛曹斌和假藥販子張長林也都貢獻了上佳表演,尤其是演技備受好評的王硯輝,把一個坑蒙拐騙的假藥販子飾演得活靈活現。

業內預測該片票房30億

今年暑期檔群雄逐鹿,《我不是葯神》可謂最大的一支潛力股。該片點映評分高達9.6分,周日點映上座率甚至達到36%,兩日點映累積突破5000萬,是國產影片點映綜合成績中最佳之一。還未上映就已斬獲1億票房的成績,也讓該片最終票房充滿懸念。最早,這部在上海電影節千人首映後收穫滿滿讚譽的影片,大家對其票房預測在10億左右,大規模的點映、首映禮後預估值則提升到20億,如今還有不少業內人士在朋友圈預言該片可以衝到30億票房。

平心而論,該片雖然賣相不俗,但能到如此高票房難度很大。其實這部電影最大的意義並不是給國產電影貢獻了多少票房,而是它以一個以前從來沒有拍攝過的故事去觸碰國人的內心,畢竟敢於去揭露醫療、醫藥等敏感話題在以往內地電影中是極為罕見的。

美國電影《達拉斯買傢俱樂部》同樣也是講述藥販子的故事,該片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兩項大獎,作為中國版的《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我不是葯神》未必不能在國內和港台地區的電影節上奪得大獎。最重要的是,這部電影可以讓我們重新審視現實題材作品對電影市場的影響,沒有小鮮肉,沒有流量明星,沒有電腦特效和好萊塢團隊,中國人拍中國人自己的故事,同樣也能「封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世界盃志願者好不好當?聽聽學霸們怎麼說
16國外賓將來蓉交流!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藝術論壇6月11日開幕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