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老子:為人父母的四個境界,你在哪一層?

老子:為人父母的四個境界,你在哪一層?

洞察|見解

每晚十點,1000萬人陪你讀洞見。

作者:洞見Vivian

為人父母,我們沒有經過孩子同意便把他帶到了世上,應當讓他快樂健康地成長。

《老子》一書神通廣大,許多內容本來是說治國,卻把世上的道理都說盡了。

世間萬事萬物,道理是相通的。

譬如,國君治理國家和父母教育孩子,很多道理,就是相通的。

《老子》十七章中說: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

這句話,本是說做國君的四種境界。

與之相應的,為人父母也有四層境界,看看你在哪一層。

01

第一層境界:太上,下知有之。

《老子》所說的第一層境界,是「太上,下知有之」。

最好的國君,百姓僅僅知道他的存在。

同樣,最好的父母,孩子也僅僅知道他存在罷了。

不是說父母忙得不見人,所以「只知他的存在」。

而是說,好的父母,能潤物無聲,潛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品性。

並不會時時去訓誡孩子,不會對孩子的事橫加干預。

三國時魏國的王弼,在註解這一境界時,曾說:

「大人在上,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為始,故下知有之而已,言從上也。」

好的父母,會「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他自己立身正,德行好,有種種好的生活態度、好的生活習慣。

孩子會自然而然地以他為榜樣,學習他,跟隨他。

台灣億萬富翁王永慶,曾寫過一副教子聯:父母為先立榜樣,子女隨後爭自強。

李亞鵬在談到對女兒李嫣的教育時,也曾說,「教育就是言傳身教,自己認真去做一件事,孩子自然就會模仿。」

做到極致的父母,根本不必刻意有所作為,因為他以「身教」代替了「言教」,以身作則。

這也便是《老子》說的,無為而治。

02

第二層境界:其次,親而譽之。

《老子》中說,「其次,親而譽之」。

第二境界的國君,百姓親近他,讚揚他。

同樣,第二境界的父母,孩子也會親近他,讚賞他。

這看似簡單,而事實上,一個父母,要得到孩子打從心底的親近與讚揚,並不容易。

首先說親近。

很多孩子對父母的「親近」,其實只是「討好」,可能出於畏懼,也可能是希望得到父母的愛或關注。

這種「親近」,只是表面的「親近」,內心是疏離的。

孩子打從心底地親近父母,只會在感到被愛,感到安全,感到被肯定,感到來自父母的友好的情況下。

曾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美國電影《幫助》中,有句讓人既窩心又痛心的台詞。

那位黑人保姆總是對她照顧的孩子說:「You is kind.You is smart.You is important.」 (備註:電影中便是「is」,不是「are」。)

「你很善良。你很聰明。你很重要。」

這幾句話,有幾個父母對孩子說過呢?

這些話,是父母在對孩子表達,「你是優秀的,你是被欣賞的,你是被肯定的;我很愛你,你是重要的。」

而現實中,許多父母讓孩子感受到的是:

「我不喜歡你,誰會喜歡你;

你這個蠢豬,你什麼都不會,沒有人會肯定你;

你什麼都不是,你是卑微的,你是不重要的,你不值得被愛。」

這樣的父母,不僅會傷害孩子,也不可能得到孩子真心地親近。

再說讚揚。

一個父母,要得到孩子打從心底地讚揚,需要自身真正值得孩子崇拜、敬重。

國內有位很有名氣的女考古學家,許衛紅。

她的特別之處在於,她的女兒是她的崇拜者。

許衛紅將大半個人生都獻給了考古,在西安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時,她是執行領隊。

還曾寫過一本書,《說說秦俑那些事》。

她每次到北京,都會被女兒請到不同學校,講講秦俑,講講自己考古的經歷。

父母,能讓孩子真正為他驕傲,打從心底以他為榮,一定是因為他的品德,他的人格,他的人生態度,他的能力,他這個人本身,得到了孩子的尊敬。

而不僅僅是因為「父母」這個身份。

你,真的得到你的孩子打從心底地親近,和敬重了嗎?

03

第三層境界:其次,畏之。

《老子》中說,「其次,畏之。」

做國君的第三層境界,百姓都畏懼他。

同樣,為人父母的第三個境界,是孩子畏懼你。

似乎大部分父母,都停留在這個「境界」。

許多父母,讓孩子見了他,像老鼠見了貓;甚至一想到他,內心就充滿恐懼。

這類父母,對孩子動輒打罵,或是時常對孩子說些侮辱性語言。

有些父母這樣做,是為「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

這句老話,其實不必聽得太真。

做得過頭了,只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有些父母這樣做,是的確還不懂得做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不懂得什麼是愛。

有些父母這樣做,卻只是因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弱小的孩子成了受害者。

也有些父母,這樣做,是因為他自己曾在「畏懼」中長大,所以要孩子也「畏懼」他。

在畏懼中,可能會有愛,但很難產生愛。孩子對你,可能只有畏懼。

在畏懼中,孩子會失去自我,甚至失魂落魄,時刻想著保護自己,戰戰兢兢地求生存。

在畏懼中,孩子會喪失他的靈氣,可能也一併失去了他的聰明,和活力。

在畏懼中成長的孩子,成人後會依然難以擺脫陰影,甚至生活、工作、社交都有種種障礙。

電影《國王的演講》中,國王喬治六世一直無法公開發表演講,有嚴重口吃。

後來求助語言障礙治療師萊昂納爾,經過許久,才終於找到他的病根。

「你不必再害怕5歲時所害怕的那些事了。」 萊昂納爾對喬治六世說。

治療師告訴國王,你不必再害怕你的父親了。

國王喬治六世,人至中年,還無法擺脫對那個記憶中的、潛意識中對父親的恐懼,被重度口吃所糾纏,無法完成自己必須完成的演說。

人在童年時經受的恐懼,會以潛意識的形式跟隨他一生,成為難以擺脫的障礙。

一個父母讓孩子在畏懼中成長,是毀滅孩子的一生。

04

第四層境界:其下,侮之

《老子》中說,「其下,侮之。」

最下等的國君,百姓會敢於蔑視他侮辱他。

同樣,最次一等的父母,孩子會蔑視他,甚至侮辱他。

蔑視與侮辱,不一定在父母面前,也可能是在背後,在心裡。

這類父母很少,在社會新聞中、電影中才比較多。

孩子會蔑視父母,大都是父母品性不堪,生活也不堪。

可能是,要麼酗酒、濫賭、家暴,要麼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這一等的父母,連自己也沒做好,自然不能好好引導孩子,更不可能給孩子樹立榜樣。

甚至會給孩子造成惡劣影響,讓孩子成為所謂「問題少年」,令人痛心。

為人父母,應當做第一層境界,以身作則,行不言之教。

也可做第二層境界,給予孩子尊重、關懷、肯定與愛護。

這兩種父母,便會得到孩子真正的親近,真正的愛,真正的尊敬崇拜。

為人父母,我們沒有經過孩子同意,便把他帶到了世上。

既然把孩子帶來了世上,便應當負起責任,給他愛,讓他快樂、健康地成長。

不只是身體的健康,還有心靈的健康。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柏柏BJ 的精彩文章:

產後多久來月經最好?關於產後來月經,這4件事媽媽要知道!
妻子懷孕期間,好丈夫的14條行為準則,太暖了!

TAG:柏柏B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