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麥子的小女孩
撿麥子的小女孩
又是一個喜悅的季節。麥田裡,那隨風擺舞的沉甸甸的麥穗兒,經太陽一照,晃眼睛。人們揮舞著鐮刀,沿著田埂,來一趟,去一趟,你若此時眨一下眼睛,鐮刀就會拐走滿地金黃,而那支撐麥穗兒一生的秸稈,也將隨即倒下。
在過往的農車之中,一個小女孩兒,挎著一個籃子,身上穿著一件半新不舊的連衣裙,腳上是一雙塑膠涼鞋,遠看是紅色的,走進看,其實已經不那麼純凈了。小女孩兒扎了一個馬尾辮,紅頭繩上是自己綁上去的一朵花,彷彿輕輕一彈,那花就能從辮子的這頭兒彈到那頭兒。小女孩兒圓圓的臉蛋兒,天生的腮紅,讓她多了幾分羞澀。幾縷被汗液浸濕的劉海兒緊緊地貼在額頭上,她不時地用手把它往兩邊撥弄。她一路低著頭,偶爾想起來往路兩邊的草棵兒里看幾眼,如果這時候一輛拉麥子的農車剛好經過,她的目光又被農車吸引,目光緊緊地盯著車屁股。看,幾棵麥子從車上掉下來,小女孩兒像看到寶貝似的,跑過去,從籃子里拿出一把小剪刀,把麥穗兒剪到籃子,然後挎著籃子繼續低頭走。
小女孩兒的生活多半被農活兒佔據。每天,挎著空籃子出去,不出半晌就要回家一次,把撿滿的麥子倒在自己的「糧倉」里。而那個糧倉只不過是爸爸用幾個破籮筐改造的。爸爸說,糧倉滿了,希望就溢出來了。
月,升起來了,像忙碌了一天的鐮。鐮,停下來了,像掛在夜空那半輪安靜的月。
小女孩兒家的煙囪冒起了煙,那是媽媽在廚房。
月光爬上半掩的窗,另一間屋子的燈光微黃。小女孩兒坐在爸爸身旁,小手托著腮幫,眼神充滿著好奇,還時不時向窗外凝望。
「爸爸講了一個故事,
故事裡有個美麗的地方。
那裡的人們不用頂著太陽幹活兒,
更不必為了一頓晚飯慌張。
雖然辛苦也是他們的常客,
甚至委屈的時候,
眼睛裡泛著淚光。
可爸爸說,
飯菜沒有二樣,
不同的是吃飯的地方,
味道由心情決定,
是甜?是咸?
自己去衡量。
生活有千百種模樣,
不要因為某一種而沮喪。
每一個靈魂都值得尊重,
不是所有美好都在遠方。
小女孩兒終會像鳥兒一樣,
從內心長出一對翅膀。
風裡飛翔,
雨里飛翔,
可翱翔於萬里天際,
但絕不能忘記麥田裡的那片金黃。」
那大片的麥田安靜了,就像從來不曾是鐮刀的戰場。雙手也填滿了糧倉,希望也溢到了爸爸身旁。
完
人
生
就
是
守
望
的
過
程
「戲劇的守望者」作者孫榮,筆名麥穗兒。80後兒童作品創作者。
2011年起從事兒童教育,曾在北京兩所私立小學任職,擔任過班主任、語文教師及特殊兒童教育工作,有過兒童智力開發、 習慣養成、品格塑造經歷,並把杜威理念融入實踐中,效果非凡。現致力於兒童劇創編和教育戲劇工作。


TAG:戲劇的守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