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莫扎特何以備受劇作家青睞

莫扎特何以備受劇作家青睞

經過幾年的孕育,上海音樂劇市場終於在去年迎來井噴式爆發,一系列國外原版音樂劇開啟滬上巡演模式:《魔法壞女巫》《我,堂吉訶德》《修女也瘋狂》《澤西男孩》《西區故事》《金牌製作人》等不以邏各斯(Logos)為系統的的音樂劇打破外語的理解窠臼,讓不熟稔英語的觀眾也能在音樂的庇護下,得以共情。今年,法語原版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法語音樂劇版音樂會《悲慘世界》、英國原版音樂劇《貓》又將帶來重磅深水炸彈。

滬上觀眾在這樣的氛圍中,逐漸感知到只屬於劇場的、如瘟疫般的情緒侵襲。其中,被觀眾戲稱為「德扎」和「法扎」的德版、法版莫扎特傳,或以將靈魂放在火上炙烤的深度,或以搖滾暗黑的朋克舞美,收穫一大批忠實觀眾,當之無愧地成為近兩年最炙手可熱的音樂劇類劇目。

童年的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

對於像音樂劇這樣不以亞里士多德「情節論」為中心的劇目,美國極簡主義戲劇導演羅伯特·威爾遜或許會說:

美麗的夕陽就是夕陽,

你還指望她說出什麼故事呢?

但這也成為音樂劇類劇目被詬病 「層次少、深度淺」的原因。於是,劇目中「人物」的選擇變得十分關鍵,一個自帶「戲劇性衝突」的人物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彌補結構布局的不足。主創只需「老老實實」的講故事,就足以俘虜觀眾的心。

大熱的「德扎」「法扎」就是很好的例子,莫扎特作為觀眾熟稔的偉大音樂家,一方面以其驚人的音樂天賦睥睨眾生,另一方面也和普通人一樣,經歷著生活對他嚴峻的考驗。觀眾得以在相似的日常場景中,窺得「接地氣」的莫扎特是如何「漠視」生活對他的重擊,並以華麗的作品完美回擊。

「德扎」「法扎」在莫扎特的天賦異稟上都著墨不少。尤其是「德扎」,以及以其為母本的「匈扎」「日扎」「韓扎」都設置了「小莫扎特」(莫扎特童年)的角色,充分演繹了這個3歲彈琴,6歲作曲,8 歲寫下交響樂,11歲完成第一部歌劇,14歲指揮樂隊演出了該歌劇的天才音樂家——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在真實的歷史中,我們能窺得莫扎特更多驚人的才藝。這個全能的天才沒有哪一種題材無法駕馭:歌劇22出,詠嘆調與合唱曲67支,交響樂49支,在短短35年生命中共計有754件作品(其中132件未完成遺作);沒有哪一種樂器他不能演奏,鋼琴、小提琴、單簧管、雙簧管、圓號,長笛、豎琴,甚至連大風琴都有17件作品。

莫扎特全家福:姐姐南奈爾、莫扎特(24歲左右)、已去世的母親及父親利奧波德(由左至右)。作者是奧地利畫家Johann Nepomukdella Croce

但這樣的天才卻無奈成為當鋪、高利貸、賭博小酒館的常客:失業數年,母親病死於陪同去巴黎的求職路上;與康斯坦茲婚後,9年中搬了12次家,6個孩子夭折了4個,「分娩以前準備迎接嬰兒,接著往往又準備埋葬」,傅雷如是描述莫扎特的生活。

在以英國音樂學家安德森的《莫扎特及其家人的書信》為母本的《莫扎特書信集》中,英國音樂著述家布洛姆向讀者展示了真實的莫扎特,在與相差24歲、同為偉大音樂家「海頓爸爸」(莫扎特在信中如此稱呼他)的通信中,他所描述的日常生活比普通人更一地雞毛。除此之外,同行的打擊、王室的壓迫亦是生命難以承受之重。

"法扎」中的莫扎特

同行的打擊

「法扎」及其前輩——被觀眾戲稱為「祖宗扎」的「英扎」——英國劇作家彼得·謝弗在1979年完成的劇本《莫扎特傳》,在主線處理上一脈相承,都側重於莫扎特與美泉宮同僚薩利里的關係,如果說「英扎」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薩利里懺悔錄,那麼隨後的「法扎」則是薩利里和莫扎特的相愛相殺史。薩利里在這兩部作品中被刻畫成愛才又善妒的形象,他一方面驚異於莫扎特的才華,在其流暢的律動中沉醉不已,另一方面他又責難上帝為何要將才華賦予這樣一個玩世不恭的人,自己枯坐在鋼琴前遲遲寫不出一個音符。尤其在「英扎」中,薩利里工於心計,處處使絆,表面為莫扎特兩肋插刀,實則心狠手辣、見死不救。

「英扎」電影《莫扎特傳》中的莫扎特

好在真實歷史中,在整個維也納對其冷眼、嘲諷、貶低時,莫扎特還有「海頓爸爸」的惺惺相惜,兩人超越時代的精神內核靠得無比緊密,海頓曾對莫扎特的父親利奧波德說,「在上帝面前,我要誠實地告訴你,你的兒子是我所認識或知道的最偉大的作曲家」。

莫扎特亦對海頓滿懷尊敬,在讀過海頓的6首弦樂四重奏之後,他心潮澎湃,無法自已,於是效仿著在6周之內居然譜出了6首四重奏,題獻海頓。而海頓在這時期的交響曲和四重奏中,也明顯受到莫扎特的啟發,以至於一些音樂史家將這一時期單獨划出,稱為海頓的特殊創作世紀。1790年,待尼古拉斯大公去世,宮廷樂隊解散後海頓回到維也納,莫扎特更是第一時間趕到水藝術棱堡街,將敬愛的朋友緊緊抱入懷中。

王室的壓迫

在以「德扎」為母本,及其繼承版「匈扎」、「日扎」、「韓扎」中,主線則為莫扎特和薩爾茲堡主教科羅瑞多之間的對抗。莫扎特短短一生曾侍奉過兩任主教,前一任主教史拉頓巴赫十分仁慈,對於莫扎特和父親的長期國外遊歷態度寬容。而在1772年科羅瑞多繼位之後,新任主教嚴肅高傲,且無法容忍這位生活中凌亂、衝動又傲慢的音樂天才。雖然早在18歲那年,莫扎特就憑藉 《g小調「小」交響曲》(K183)和《A大調第二十九交響曲》(K201)由「一個異乎尋常的天才」成長為「偉大的作曲家」,英國著名樂評家斯坦利·薩迪如是說。然而音樂上驚人天份和造詣並沒打動新主教科羅瑞多,事實上,他認為音樂不過是嬉樂和宗教用途。

在席捲德奧的「狂飆運動」的侵襲下,莫扎特再也無法忍受主教的藝術審美,他要以藝術家獨立的價值面向眾人,而非委身於宮廷、贊助人的音樂僕人。就像其曲下的人物那樣,無論是《費加羅的婚禮》(1786)中出身「第三等級」的平民費加羅以其堅定機智、足智多謀而主宰全局,還是《唐璜》(1787)中蔑視習俗、大膽浪漫的唐喬萬尼面對死亡的鎮定自若,都飽含盧梭所謳歌的來自「平民」的自尊與自信,那是掙脫桎梏的意識覺醒,爭取作為「人」的主觀能動,正如康德所言:「要有勇氣施展你本人的智性,這就是啟蒙運動的格言。」 在2010年山崎育三郎版和2014年井上芳雄版的「日扎」中,導演更是加入了1789攻佔巴士底獄的情節,民主思潮從法國傳到維也納,莫扎特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創作出第一部為市民,而非為王室的歌劇——《魔笛》。

「德扎」中的莫扎特

天才的回擊

傅雷在費利克斯.胡赫版的《莫扎特傳》序中寫道,如果說貝多芬的每個音符都是與命運的肉搏,那莫扎特則是「不聲不響地忍受鞭撻」:兩次受雇於薩爾茨堡的主教,卻處處受限被人連推帶踢的逐出宮庭;輾轉慕尼黑、曼海姆、巴黎,求職無門,25歲到31歲之間,整整六年沒有固定收入;在維也納初有起色,《後宮誘逃》博得滿堂彩,憑藉《費加羅婚禮》和《唐璜》在布拉格滿負盛名,卻沒帶來任何物質上的持久保障;更遑論同行的打擊、業界的排擠 。

天才是如何回應生活的重擊?

「法扎」中莫扎特在《縱情生活》中唱道:「即便命途多舛,也請一起縱情生活!」狂放不羈中捨我其誰的姿態,頗有那位「即便死後洪水滔天,也要及時行樂」的君王態度。被觀眾親切稱為「小米」的莫扎特扮演者在方寸舞台上又蹦又跳,這位「總是長不高」的音樂天才用屬於自己的方式與生活開起了玩笑:他要求父親利奧波德使用暗語回信,八卦選候的私生子;和姐姐南奈爾的通信中更是污言穢語,滿紙 「屎尿屁」。

貧窮與疾病的傾軋並沒摧毀他的生活,更未消磨他的才華:他夜以繼日孜孜不倦地伏案在撞球桌上,一手隨意地擺弄著小球,一手飛快地撰寫華章。在六個月大的女兒剛剛夭折,承受著巨大悲痛之時,莫扎特完成樂《降E大調第三十九號交響曲》、《g小調第四十號交響曲》以及被譽為「朱庇特」的《C大調第四十一號交響曲》三大巔峰之作。

狂飆突進運動指1760年代晚期到1780年代早期在德國文學和音樂創作領域的變革,其名稱來源於劇作家克林格的同名戲劇《狂飆突進》,他們主張"自由"、"個性解放","返回自然"。文學上的代表人物是歌德、席勒,音樂上的代表人物是海頓和莫扎特,後被成熟的「浪漫主義」取代

於生命的最後一年,莫扎特終於接到倫敦義大利歌劇團的僱傭書,就在生活將要好轉之時,病魔卻遏住了莫扎特的步伐 。「英扎」中劇作家彼得·謝弗將莫扎特的離世設置在一曲《安魂曲》中:一個身穿黑衣、高瘦、憔悴的男人造訪莫扎特,留下一封匿名信和錢,要他寫一部《安魂曲》。莫扎特認為這是死神派來的使者,而彼時他已收到一份關於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二世加冕創作歌劇的請求(鐵托的仁慈K.621),且必須於3周內寫完。貧困的處境、繁重的工作、羸弱的身體、莫扎特分身乏術,《安魂曲》還未譜完,年輕的生命就此終結在第35年。

舒曼曾說,莫扎特的音樂是無法描述的:「莫扎特就是音樂」。而事實上,莫扎特的人生也很難定義,看似貧窮、沉重的日常生活無法囚禁這位「上帝的寵兒」, 鮮活又充滿生命力的他真正活出了「狂飆運動」的時代精神,其創作上自信獨立的態度,和持之以恆的堅守,再加上不畏權貴的姿態,讓百年後的藝術從業者亦難望其項背。

-END-

號外 | Cc主義 文章公開徵集

要求 & 字數:文章風格以論證性為主,題材不限,不論是藝術、設計、時尚、音樂、電影、旅行...只要腦洞夠大,有自己的觀點,就可以把你們的文章狠狠砸向我們,字數最好保持在500-1000字,所以千萬別把你的畢業論文發過來。

形式&稿費:300-1000不等,根據發稿頻次和文章質量而定。投稿方式:word文檔編輯圖文,附圖片。郵箱:hr@cc-ism.net

有任何問題需要諮詢,請撩C妹

正在展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c主義 的精彩文章:

裸女應該怎麼看?
真正的大師從來不P圖

TAG:Cc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