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搶人大戰白熱化,張江最具「國際范」

搶人大戰白熱化,張江最具「國際范」

最近,全國各地上演「搶人大戰」,成都、西安、武漢紛紛開出「本科生畢業生直接落戶」的刺激政策,為城市的未來發展招賢納才。而作為四大直轄市最先放開戶籍政策的天津,落戶政策開放前三天已經有超過30萬人進行了申報。

上海自然也不例外。早在四月,浦東區政府就發布了《浦東新區關於支持人才創新創業促進人才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人才發展「35」條),這「35條」,可謂是360度為高端人才提供了一條龍服務。按區政府的話來說,是本著甘當「店小二」的精神,全方位服務人才。

張江是上海的科技引擎和人才高地,在吸引高層次精英方面有自己的歷史積澱與得天獨厚的優勢。「35條」頒布後,張江第一個響應,率先運用現有資源,最大化地將政策落到實處。

比如,浦東新區政府聚焦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率先推進人才引進落戶新政,開通了張江核心區域重點機構人才引進綠色通道。今後,外籍核心成員可直接申請在華永久居留。永久居留推薦權被第一次突破性地下放給承擔國家、市重大項目的科研團隊負責人。

外籍人員永久居住辦理專窗

居留方面的突破性政策,大大拓寬了人才引進的窗口,是張江聚集人才的活水之源。

引進人才之後,張江還本著「35條」的精神,為人才提供了諸多在就業創業方面的便利。

比如,外籍高層次人才可憑其持有的在華永久居留身份證作為設立科技型企業的身份證明,與持有中國居民身份證人員設立企業享受同等待遇。

外籍人才獲得永久居留身份證

這樣的「國民待遇」,解決了外籍創業者因國籍問題而產生的不必要阻礙。

除此之外,針對外籍人才的特殊身份,張江也落實了「35條」中頗具亮點的特色制度——允許外籍人才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兼職創新創業。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等用人單位引進的外籍人才,經工作單位和兼職單位備案擔保後,可允許在多家單位工作。

政府的野心不止於此。想要真正留住人才,不僅需要給人才一個良好的創業就業土壤,更需要打造一個適宜人才居住的環境。

「人才住房」一直是張江的特色制度。而針對國際人才,政府可謂打出了「加強版」重拳:未來,浦東將在張江科學城建設9000套以上國際人才公寓。統籌社會租賃房和代理經租房等,並預計未來三年推出15萬套(間)以上的人才住房。

國際人才社區

在教育和醫療方面,政府也將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未來三年,國際學校和設有國際部或教學點的學校將發展到18所,張江周邊的學校將發展至70所以上;外資醫療機構發展到10所以上,可提供國際醫療保險結算服務的醫療機構發展到25家以上。

可以說,從人才引進,到人才創業,再到人才的居住環境,「35」條為優秀人才打造了一個宜居宜業的充分「閉環」。而張江,毫無疑問是這個閉環的中心。

而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外籍頂尖人才,已經率先從新政中獲益:

外籍人才頒證儀式

5月,上海市公安局為曾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華東理工大學客座教授費林加等5名外籍高層次人才頒發了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為2名外籍高層次人才頒發了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和居留許可。

其中有一位來自於張江,即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副院長陸嘉德。陸嘉德是美籍華人,國家「千人計劃」外籍專家。1970年出生在上海,1988年跟隨父母移民美國,此後在美國、新加坡工作生活多年,2014年重回上海。

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副院長陸嘉德(中)獲得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

得益於政策的落地,他在頒證儀式上拿到了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

他表示:能夠拿到永久居留證對他來說感覺就像回家。同時,更多與他有著類似經歷的外籍頂尖人才也一直向他諮詢獲得永久居留證的相關過程,許多人也對回到國內發展充滿期待。

陸嘉德只是千百個受益者中的一個,作為浦東創新發展的排頭兵,張江的人才高地建設也初見成效。未來三年,張江將會把政策逐步落地,打造全上海乃至全世界的國際人才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你好張江 的精彩文章:

談讀書怎麼少得了逛書店呢?張江科學城書房來打卡

TAG:你好張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