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開武夷岩茶的奧秘

揭開武夷岩茶的奧秘

年年歲歲茶相似,歲歲年年味不同。

武夷山產茶,且幾大茶類並存。

但品質最佳,讓人愛無止境的茶,非岩茶莫屬。

岩茶本屬烏龍茶,但我們更習慣稱呼武夷山出產的烏龍茶為「岩茶」。

這特定的稱呼自然與生長環境有極大的關係。

武夷山多懸崖峭岩,茶樹也多長在這些岩石之間,稱其為「岩茶」,可以說是十分形象了。

黃土地不適合種茶,再好的茶種在黃土地也變得香濁。

論種茶環境,礫壤、爛石最佳,這裡種出的茶,骨子裡就透著的香雅,內斂含蓄,有無形的霸氣。

如果你迷戀岩茶,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困惑。

好不容易尋到一款符合心意的茶葉,來年再購買時,即使是同樣的品牌、同樣的山場、同樣時間段生產的茶,滋味卻有可能不盡相同,甚至差異很大。

究竟為何?

我們都知道,武夷山茶區,每坑每澗每岩、都會形成獨特的小氣候。

氣候因素對茶葉固然存在一定影響,比如今年雨水的多寡、茶山生態是否有改變等等。但導致每一年岩茶滋味不同的關鍵、還是在於制茶師傅。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茶葉的製作,不是都有種嚴格而標準的程序嗎?

這和制茶師傅關係大嗎?

當然大。

同樣的山場,不同的師傅,做出來的味道都是不一樣的。

而這一切都來源於做茶師傅對茶的了解,對大自然的感悟,好的師傅可以把握住這種感悟,這個就是岩茶的特色和魅力。

以岩茶做青為例。嫩的茶在做青時,要多搖,但相隔時間不能太長。所以說做青是岩茶最關鍵的一環。從某種意義上說,做青其實就是一種促使陰陽平衡,讓茶葉達到「死去活來」的方法。

一個好的制茶師傅,一定是一個優秀的藝術家。

用藝術的眼光和感覺去做茶葉,才能讓茶葉這件「藝術品」煥發光彩。

經驗豐富的制茶師傅,憑得是手感----做茶的時候要靠手來感覺。

因為岩茶的香是通過細胞的破損發酵產生的。

不到位,香氣出不來;過了,香氣留不住。

茶葉的水分,邊緣破壞的程度,都是靠手來感覺的。

故有武夷山制茶民謠贊制茶人:

人說糧如銀,我道茶似金。

武夷岩茶興,全靠制茶經。

一采二倒青,三搖四圍水。

五炒六揉金,七烘八撿梗。

九復十篩分,道道工夫精。

人說糧如銀,我道茶似金。

武夷岩茶興,全靠制茶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口臭問題不容小覷,老人家說這兩種茶還挺管用,快收藏
茉莉、茶花、梔子花,7天澆勺「保酸水」,10朵10朵的開,美死了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