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各種數的由來,真是神奇又有趣

各種數的由來,真是神奇又有趣

數的進化

回顧從自然數1,2,3,4,…開始,再加上分數、負數、無理數,直到成為實數的發展過程,可以說它很像是許多涓涓細流匯成一條大河。

[註:本文涉及的自然數不包括0。]

自然數添上分數,再添上負數就成為了有理數(當然還要添上0);有理數再加進無理數就成為實數。可是光有實數還不夠,再加上新來的虛數,這就誕生了更廣泛的數——複數。

那麼,為什麼在數的世界裡,要從自然數擴大到實數呢?他細想一想,這裡有個一貫的原則。比如說,有一個人只知道10以內的數。

1,2,3,…,10

當然對這個人來說:加法也是不太行的。也就是說,即使取其中任意兩個數相加,也有可能答不上來。如果是2+3,他知道是5。要是6+7的話,他就只好說「不知道」了。他即使知道10000以內的數也是一樣。因為6000+7000的答案不可能在10000以內的數里找出來。

因此,為了無限制地進行+運算,就必須有無限多的自然數。這樣就產生了所謂無限多的自然數的整體的想法,這就是

1,2,3,…

想像有這樣一個自然數的整體,就可以自由的進行+運算了。這時,自然數的整體對於+來說叫做閉合。由於乘法也是自然數的相乘,是加法的重複,因此也能自由地進行。也就說自然數的整體對於×是閉合的。

所以在只考慮+或×的時候。只要自然數就夠用,沒有必要再考慮新的數。

可是要考慮×的逆運算÷的時候,自然數就不再閉合。因為任意取兩個自然數作除法結果卻不一定是自然數。例如2÷3的結果就不是自然數。

自然數的範圍太狹窄了,要想自由地進行除法運算,就必須增加新的數,這就是分數。在自然數與分數合起來的更寬廣的數的範圍內,+,×,÷就可以自由地進行。

然而,想到+的逆運算-的時候,這個範圍又窄了。因為不能從小數減去大數,例如2-5,即使寫出這個式子,也得不出答案。

為了讓這個式子也能有答案,就必須想出-3這樣一個新數。也就是說要自由地做-運算,需要有一種新的數——負數。

把數的範圍擴大到正的自然數、負的自然數及分數,即有理數時,+,-,×,÷四則運算可以自由的無限制地進行。換句話說有理數對於四則運算是閉合的。

19世練的天才數學家伽羅瓦把對於四則運算閉合的數的集合叫做域。按照這個叫法,也可以說整個有理數的集合是域。當然,叫域的除了有理數之外還有許多,對於我們來說最熟悉的首先就是有理數。

當數的世界擴展到有理數時,+,-,×,÷的計算雖然能自由地進行,但是還不具有連續性,所以仍然不能表示直線上所有的點。填滿這些空缺就需要無理數。有理數與無理數合起來就是實數。有了實數就可以表示直線上所有的點。

總而言之,實數的集合就是對於+,-,×,÷閉合的一個域,同時還具有連續性。到此為止,似乎可以認為數的世界擴展可以暫時停止了。

可是,如果實數世界就是終點,數的交響樂不過是缺少最後樂章的未完成的交響樂而已。隨著實數而來的最後的樂章就是複數。

四則逆運算

以前擴大數的世界時,在很多情況下它的契機是逆運算。例如,由於×的逆運算÷而增加了新的分數;由+的逆運算-而產生了新的負數。從實數產生複數的契機也仍然基於逆運算。

假如我們對於x這樣一個實數任意進行+,-,×,÷四則運算時,可得到以下的式子:

不管這些式子多麼複雜,也只是+,-,×,÷的組合,所以只要x是實數,代入計算的值就也是實數。

比如設下面式子等於y:

假定這個式子是從x算出y的,這就是四則運算。

現在來考慮四則運算的逆運算,也就是從y求出x。例如當y=2時,x等於多少呢?這個計算就是

為此,只要解答下面的式子求出x,

去掉分母

移項得

解滿足這個方程的x,結果呢?所謂

的逆運算不過是解代數方程,只此而已。

以前也有這樣的事,就是逆運算要比原來順運算難,如-比+難,÷比×難。現在的情況也是如此,解代數方程的運算是比四則運算要難。

那麼在實數的範圍里,能不能自由地進行解這個代數方程的運算呢?答案是否定的。請看下面的實例。

在四則運算中,要是反過來從y求x的話,就不是任何時候都能行得通的。如果y是正數

可以求出實數x。如果y是負數,例如y=-1就不能在實數範圍內找出與之對應的x。因為(實數)2 決不會是負數。

因此我們知道,在實數的範圍內,對於四則運算的逆運算「解代數方程」來說,不是閉合的。要想自由地解代數方程,就必須打破實數的框框,導入新的數。這個新的數就是虛數。

代數學的基本定理

我們知道,如果把數的世界擴大到複數,那麼二次方程,三次方程以及zn-1=0形式的n次方程就都是有限的。而且不管什麼情況,根的個數和方程的次數相同。

這個試試能不能再一般化呢?也就是說所有的n次代數方程

axn+ a1xn-1+…+ an-1x + an= 0

是不是一定有複數根呢?

這件事大約在200年前就曾設想過,但在漫長歲月里誰也不能證明。

高斯

首先證明這個事實的是20歲的青年高斯。他在1797年哥廷根大學的畢業論文里首先證明了這個事實。這個定理叫做代數學的基本定理,理由是解代數方程是代數學的最大任務。

這個定理就保證了代數方程不論如何都有根存在,不用擔心為了找出不存在的根而白費勁,可是即便知道有根,要找出它來也決不是容易的事。

首先,解一次方程是很早以前就知道的。二次方程也是很早以前知道解法的。

但三次方程就是後來才找到解法。對於這件事,卡爾達諾和塔爾塔利亞還爭論不休呢。

卡爾達諾

到了四次方程可就難得多了,那是卡爾達諾的弟子費拉里(1522-1563)發現的。

方程的次數一高,方程的解法就像加速度一樣變得更難。

征服了四次方程的數學家們,又著眼於解五次方程。在很長的時期里,這是數學家進軍的目標。

你問登山家:「為什麼要登喜馬拉雅山呢?」登山家回答說:「因為它在那兒。」

數學家也像登山家那樣,把阻擋在眼前的五次方程作為目標,不斷地發起突擊。

然而,所有的突擊都被擋了回來。人們就漸漸知道這五次方程是格外棘手的目標。

於是人們開始重新考慮。雖然根的存在是根據代數學的基本定理而得到保證的。可是解方程的手段如何呢?

仔細推敲解方程的手段,到四次方程為止,根是可以用+,-,×,÷還有開n次方n√等手段解出來。仍然只用+,-,×,÷和n√能解五次方程嗎?

就像不帶氧氣,只用冰鎬和繩索已經不能登上喜馬拉雅山那樣,數學家開始懷疑用以前的手段不能解五次方程了。

阿貝爾

挪威數學家阿貝爾(1802-1829)從這種懷疑出發,終於證明了只用+,-,×,÷和n√不能解五次方程。

伽羅瓦

接著伽羅瓦(1811-1832)把這個問題一般化,發現了只用+,-,×,÷和n√所能解的方程的形式。他因此所創立的群論使後來的數學發生了很大的革命。

節選自日本當代著名數學教育家遠山啟的作品《數學與生活(修訂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數據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中國科學家給2.2萬年前的大熊貓測基因
繼晶元之後,馬雲又宣布一個重大消息!

TAG:大數據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