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ISSUE152/153 顏色

ISSUE152/153 顏色

特別邀請藝術家陸平原創意本期封面。

封面文字出自《變色龍》,「顏色」二字為藝術家本人手寫。

陸平原創作的文本作品《變色龍》

巧妙講述了一個關於顏色的故事,全文呈現於本期編者言對頁。

進入顏色的宇宙,基於一個簡單的想法——對顏色的詮釋,每種顏色不僅具有一個普遍含義,每個人對於顏色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我們以一些引人注目的顏色開始,從宏觀和微觀的觀察中慢慢解構顏色。它們可以變成文字、感受、物件、品味等等。這個過程也幫助我們發現新的意義,在探索的過程中添加進新的層次。

顏色

GIF

顏色經過時間的驗證,每一種都被人為賦予了符號性。它們代表一種具象存在,一種保有情緒、情感和象徵內涵的豐富意味。今天,我們一方面用光譜、照片等更先進的方法來記錄顏色,一方面,出於各種目的, 依然不停地、自以為是地賦意於顏色。

一場斑斕的俯瞰

1831年,法國生物學家杜納爾無意發現地中海沿岸的某些鹽池中有一種尾部具有雙鞭毛的紅色單細胞藻類,它能將高鹽度的水染成粉紅色。如今的地中海沿岸,人們通過生產活動造出了這片粉彩的鹽池。它是抽象之大美,也是人類環境互動的確鑿證據。Tom Hegen 用航空攝影技術開啟「上帝視角」,俯瞰脆弱的大地。

寄生之紅

GIF

眼前的一抹紅色頭第一回進入賴伯威的視野中,是他從世界其他地方遊歷歸來之後。在此之前, 他並沒意識到那些寄生在都市夾縫中的紅色廟宇,烙印著如此深刻時代特徵的城市文化基因,「所謂無所不在,無神不拜,無孔不入,無奇不有,可稱為寄生之廟」。

風景的背後

這場展覽的目的之一是激發藝術的想像力和問題意識,呈現藝術作品背後的故事。藝術是否僅僅是逗人的花招?「陌生風景」展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完全相反的回答。它追求的理念,恰恰是為了要推出那些為了表達而產生的作品,那些有話要說的作品,那些精神活動的產物。

美學進化論

人與科技,何往何至?文化的傳承並不只是表面仿古復刻傳統,而是沿著精神意識的脈絡找到在當代的立足點,激活這種文化背後的能量。於是一年前,觀念演出《對話·寓言2047》破勢而出。那代表新潮的未來概念,在很長時間內衝擊了我們的視網膜和思維。

無人知曉,孔雀的去向

GIF

遠在福島,地震帶來的陣痛之後,一些撤離者陸續回到自己的家園,許多農民和漁民又開始了往昔的勞作。季節更迭,生活繼續,人們依舊墜入愛河,小孩們玩耍。在MihoKajioka眼中,看到無數的影像重疊,震區的,廢墟的,還有人們繼續努力過著生活的。這些可見與不可見的部分,構成了她取景框中一幅又一幅的畫面。

如入琅嬛

用墨一層一層渲染的至暗畫面;仙鶴、蝙蝠、獅子等各種靈獸;還有時常橫亘在畫面中代表著現代工業文明的鐵絲網……當這些強烈的標示正成為肖旭的代名詞時,有一天它們卻忽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 冰川以一種堅硬的姿態在畫面中生長,靈獸們失蹤了,也許隱匿在了肖旭創造的冰川洞穴內。

時光的護佑

在創作《爵士時代的故事》時,Scott Fitzgerald 大肆利用著他年輕的靈感與才華讓一部部小說一蹴而就, 只因他最關切的是用這筆稿費去立刻擁有一塊價值六百美元的鑽石白金手錶。然而,「所有的光鮮靚麗都敵不過時間,並且一去不復返」——他卻這樣理解著時間。近百年後的今天,RICHARD MILLE 用最為隱秘動人的姿態告訴世界,這閃耀著女性色彩的光鮮靚麗,可以就是時間本身。

來自金頂的反光

神秘的耶路撒冷,西下的一縷陽光斜照著清真寺金頂,刺眼的反光有如一把利劍,把不同身份、不同信仰的個體感化、催融變成一粒粒的石子,重新等待著命運的召喚。陳彧君走進一條通向耶路撒冷聖城的路,嘗試在福建家鄉「木蘭溪」與「以色列」之間尋找一種互為鏡像的可能。

置於藍色背景下

形狀與對稱對Kris Provoost有一股吸引力。蘇州的拱形摩天大樓、廣州的俄羅斯方塊式博物館以及上海有著古銅色移動簾幕的劇場——這只是20世紀令人刮目相看的一部分奇異中國建築。Kris Provoost的鏡頭下,這些現代建築呈現出一種「超現實」。通過數字技術去除周遭的城市風景,並用藍色背景取而代之,Kris Provoost用一種更柔和的光線去呈現主題;利用攝影捕捉建築的瞬間、比例和細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月刊 的精彩文章:

TAG:生活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