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這些「好習慣」已是過去時

這些「好習慣」已是過去時

大量服用維生素 C有助於抵禦感冒

雖然服用少量維生素 C 有助於提高免疫系統的功能,但攝入太多反而會讓人生病。成年人服用維生素 C 的上限是每天2000 毫克。超過這個數量很可能導致腹瀉、噁心、嘔吐、胃灼熱、頭痛和其他副作用。

用鮮榨果汁代替水果

無論是鮮榨水果汁還是蔬菜汁,裡面都去除了所有的不溶性膳食纖維,而膳食纖維是讓你產生飽腹感的關鍵因素。果汁中留下的是糖。短期內,高糖、低蛋白質含量的飲食意味著持續的飢餓感、情緒波動和低能量。從長期來看,你會失去肌肉重量,因為肌肉依靠蛋白質才能合成。

單獨使用身高體重指數來判斷是否擁有健康的體重

身高體重指數 BMI 在很長時間裡都是人們衡量體重乃至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標,直至今日,很多場合它依然是首要被測量的。但是,如果你想綜合評價自己的體重和健康情況,單么,單獨使用BMI並不全面。肥胖專家表示 BMI 有幾個主要問題,其中包括它忽略了兩個重要因素:1. 體內的脂肪含量;2. 腰圍。腰圍可以更準確地預測一個人患上某些疾病(如心臟病和 2 型糖尿病)的風險。

人類對健康生活的探索在不斷發展,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不全面、不準確的結論。好在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一些曾經的「健康習慣」不過是以訛傳訛的謠言。一起來看看,哪些所謂的「好習慣」已經不再適用了呢?

只吃低脂或低糖食物

根據美國農業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建議,數百萬的美國人為了減肥,尋求低脂肪、高澱粉含量的飲食。他們試圖用「無脂」和人造黃油來代替普通黃油,以抑制其對油膩乳製品的嗜好,然而這並不管用。

近期一項對近 50000 名女性長達 8 年的隨訪調查發現:低脂飲食方案並沒有降低她們患上乳腺癌、結直腸癌或心臟病的風險。此外,她們也沒有減去很多體重。

新建議表明:適量食用來自堅果、魚、鱷梨的健康脂肪,實際上對身體很有好處!

同理,堅持低糖甚至零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也是不正確的。營養界提倡的「低糖」指的是少吃「添加糖」,也就是經過人工提純之後的「外源性糖類」,例如白糖、糖果、果葡糖漿等,但對於天然存在於食物中的「內源性糖」來說,除了讓你感受到甜味的葡萄糖、果糖等,還有豐富的多糖類物質,對健康有很大益處。

追求「低脂低糖」的另一個風險在於,通常低脂食物為了保證口感,會提高添加糖含量;而低糖食物呢,又可能添加更多的油脂來讓口感更細膩順滑。所以一個不小心,你的「低脂低糖」組合很可能變成「高糖高脂」。增加食物種類、多吃天然食材,是飲食上永恆不變的真理。

只吃雞蛋白

為控制膽固醇,不少人不吃蛋黃。研究表明,膽固醇水平正常的人,吃全蛋營養攝入更全面,冠心病、高血脂症等患者一天吃一個蛋黃關係也不大。

微波爐加熱食物有害健康?

微波爐是通過微波能量使食物分子快速振動,達到加熱效果。無論使用微波爐、爐子或其他炊具,都會損害一些營養。相反,微波爐由於耗時短,反而能更好地保持食物中的維生素。至於所謂的微波輻射,一是混淆了「輻射」的概念,二是微波爐所能產生的「輻射」劑量不高,不足以對人體造成損害。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項目多、帽子多、牌子多」 體制弊端如何破解
冰面到底為什麼這麼滑?這是個分子動力學的問題

TAG:科普百分百 |